1944年8月1日,波蘭發動了悲壯的華沙起義,4萬名華沙起義軍在內無彈藥,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堅持了60多天,最后起義軍中有1.5萬人犧牲,華沙市內20萬遭受納粹清洗。
當時蘇軍已經推進到了維斯杜拉河,距離華沙近在咫尺,而盟軍已經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希特勒也剛在“狼堡”遭到了刺殺,一切都表明,納粹的崩盤指日可待,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華沙的地下抵抗組織決定發動起義。
在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華沙起義自始至終都拒絕與蘇聯紅軍進行合作,這是因為1943年4月13日德軍發現了“卡廷森林事件”。4月25日,面對指責的蘇聯政府借口流亡海外的波蘭政府與對納粹德國勾結,誣陷自己,從而斷絕了與波蘭流亡政府的一切外交關系。而波蘭華沙起義之所以這樣倉促,在各種條件均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發動,也與擔心蘇聯占領華沙有關。波蘭人想自己解放自己,同時相信西方盟軍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支援自己。
但事實是華沙起義發動之初的武器彈藥僅僅能夠支持一周的戰斗。而起義發動后,他們面對的是德軍5個師的反擊,同時還有3個師在快速趕來。很快華沙起義軍便被德軍分割包圍,盡管他們不懼犧牲,但簡陋的武器怎么可能沖破德軍坦克和重炮的包圍。
華沙起義發生時,英國人確實想伸出援手,尤其是首相丘吉爾曾多次致電斯大林希望能利用蘇聯的機場向華沙起義軍空進行救援,但從斯大林哪里只吃到了閉門羹。無奈之下英國人只能從意大利起飛進行救援,但那只是杯水車薪。面對丘吉爾的一再請求斯大林始終不愿意將機場借給美英,甚至抱定了要看著起義軍自生自滅,蘇軍就在邊上隔岸觀火。
這其中斯大林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波蘭在歷史上曾讓俄國吃過多次大虧,斯大林的目的就是要控制做波蘭。而發動華沙起義的流亡政府顯然與蘇聯不對付,而英國人積極參與的目的也是為了控制波蘭,所以斯大林是萬萬不會做這樣賠本還不賺吆喝的買賣的。
華沙起義最終在彈盡糧絕,實力懸殊中失敗,德軍在市內展開了血腥屠殺。將所有抓獲的男子全部槍殺,然后將婦女兒童趕出房屋,隨后放火焚燒了整個街道。
華沙起義中大量的詩人,作家,工程師等波蘭精英義無反顧拿起武器,告別父母妻兒,走上街頭投入到了血腥的戰斗中。他們為了自己國家民族的獨立,以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書寫了不滅的光輝。
“愛歷史”一家專門用老照片講述歷史的網站,專注照片十余年。請記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