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的干燥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干枯時采摘,除去外皮和果肉,洗凈,曬干,除去種子。
【炮制】 除去殘留種子及外皮,切段。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肺、胃、肝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通絡,活血,下乳。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乳癰腫痛。
【用法與用量】 5~12g。
【貯藏】 置干燥處。
【基源】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
【性味與歸經】 微苦、辛,溫。歸肝、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與用量】 3~12g。
【貯藏】 置干燥處。
【基源】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殘葉,捆成把或趁鮮切段,干燥。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0.20%。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 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皮膚瘙癢。
【用法與用量】 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貯藏】 置干燥處。
【基源】柿樹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摘,食用時收集,洗凈,曬干。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去柄,干燥或打碎。
【性味與歸經】 苦、澀,平。歸胃經。
【功能與主治】 降逆止呃。用于呃逆。
【用法與用量】 5~10g。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基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華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am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中段,干燥。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歸肝、脾經。
【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散結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便血,濕熱黃疸,熱毒血痢,淋痛,帶下,風濕骨痛,瘰疬,瘡腫,乳癰,帶狀皰疹,麻風,跌打傷腫。
【用法與用量】9~15g,水煎服。
【處方應付】寫石見穿、紫參、華鼠尾草均付石見穿。
【貯藏】置干燥處。
【基源】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Pyrrosia sheareri、石韋Pyrrosia lingua或有柄石韋Pyrrosia petiolosa的干燥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莖和根,曬干或陰干。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綠原酸不得少于0.20%。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篩去細屑。
【性味與歸經】 甘、苦,微寒。歸肺、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用于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肺熱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與用量】 6~12g。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喙莢云實Caesalpinia minax 的干燥成熟種子。主產于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8~9月間采集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曬干。藥材以黑褐色、顆粒飽滿者為佳。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散瘀止痛,清熱化濕。用于噦逆,痢疾,淋濁,尿血,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6~9g,用時搗碎;外用水煎洗或搗敷。
【注意】虛寒無火、大便燥結者忌用。
【貯藏】置干燥處。
【基源】本品為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e Gaertn.的經霜老熟干燥果實。
【炮制】
石蓮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石蓮肉:取石蓮子,除去殼、心等雜質。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歸心、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心開胃,健脾止瀉。用于慢性痢疾,噤口痢。
【用法與用量】6~12g,用時搗碎,水前服。
【處方應付】寫石蓮子、甜石蓮均付石蓮子;寫石蓮肉、甜石蓮肉均付石蓮肉。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基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lata的干燥帶葉嫩莖枝。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粗、細藤分別浸潤至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脾、肺。
【功能與主治】祛風濕,強腰膝,止痛,止咳。用于風濕痹痛,扭挫傷,腰膝無力,痛經,風寒感冒,咳嗽氣喘。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干燥處。
【基源】本品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實成熟后收集果皮,曬干。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鞣花酸(C14H6O8)不得少于0.30%。
【炮制】
石榴皮:除去雜質,洗凈,切塊,干燥。
石榴皮炭:取凈石榴皮塊,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黃色、內部棕褐色。
【性味與歸經】 酸、澀,溫。歸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 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帶下,蟲積腹痛。
【用法與用量】 3~9g。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聲明
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
參考文獻
(1)2020版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