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位
通常可在門診或急診科進行RHS復位。不需要麻醉和鎮靜。即使沒有典型的病史,存在典型體格檢查發現時也可嘗試復位。
復位操作過程簡短但有疼痛。因此,在嘗試復位前向看護人解釋復位操作非常重要。操作時最好讓患兒舒服地坐于父母懷中,檢查者坐在面對兒童的位置。
#2
復位手法的效果
RHS復位可采用旋后/屈曲和過度旋前這兩種技術,它們均能有效治療患者。旋后/屈曲最常使用。此外,過度旋前的疼痛可能較輕。
#3
方法
1.過度旋前方法
在使用過度旋前法時,檢查者一手在患兒肘部托住其手臂,并用一根手指對橈骨頭適度施壓。另一只手抓住患兒前臂的遠端并將前臂過度旋前。復位成功時,放在橈骨頭處的手指可感到彈響(如圖 3)。
△ 圖3
2.旋后/屈曲方法
在使用旋后/屈曲法時,檢查者一手在患兒肘部托住其手臂,并用一根手指對橈骨頭適度施壓。另一只手握住患兒遠端前臂,然后輕輕牽拉。在保持牽拉的同時,檢查者將患兒前臂充分旋后,然后再完全屈曲肘部,動作需一氣呵成。復位成功時,放在橈骨頭處的手指可感到彈響,或檢查者會聽到啪的一聲(如圖 4)。
△ 圖4
#4
復位后評估
成功復位后疼痛立即減輕。患兒活動受累手臂即證實復位成功。這通常在5-10分鐘內發生。部分兒童一開始時不愿意使用受累手臂,但發現疼痛消失時就不再抗拒。成功復位后不需要額外的治療、固定或活動限制。
來源:骨傷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