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塔詩·手(仄韻):
手。
手,手。
勤勞,苦受。
捧詩書。耕田畝。
勇指邪惡,清除污垢。
執棋楚漢爭,提劍江湖走。
牽馬折梅詩涌,降雪天公抖擻。
剪飛柳葉紫燕來,揚起碧帆風浪斗。

一七令·手(仄韻):
(中華新韻)
手。
創新,修舊。
可曲握,能進守。
掌帥帷幄,執針錦繡。
喜搶洞房糖,恭賀福壽酒。
拿得起放得下,揮過前捶過后。
扶難幫困善德揚,邀月把樽歲月久。
一七令·手(仄韻):
(中華新韻)
手。
如蔥,似藕。
碧羅衣,鴛鴦扣。
鳳舞詩美,龍騰畫秀。
育起未來星,胚出高粱酒。
拂去子女煩惱,孝悌高堂長壽。
江山妖嬈指前程,田院燦灼鋪錦繡。
注:胚,酒胚。
寶塔詩原稱“一七體詩”。因為它從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首句為一字,實際是個題目,一韻到底。寶塔詩因句式參差,講究格律,后人譜以為詞,并以“一七令”之名定為詞牌。據《唐詩紀事》所載,此詩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長安興化池亭飲宴席間,為白居易分司東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紳、元稹、張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為題,題韻合一寫詩。白居易自己以“詩”字為題。其詩除一排“塔尖”仍為單個字外,第二排陡然增為四個字,此后每排遞增兩字,至第七排為十四字。也有人將“塔頂”的一字句重復而成雙字句,且在各排中間形成一個無形的對稱軸,以其為界左右作間歇停頓。此類寶塔詩,其制之初,題材較廣,亦莊亦諧。如白居易的《詩》,可說是簡約的詩論。其稱詩歌“能助歡笑,亦傷別離”,“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傳為經典。但這種詩體形式除受對仗、聲律、字數的限制外,還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縛。因之,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七令壓平韻和仄韻兩種。首句為一字,實際是個題目,一韻到底。
一七令(仄韻)
仄。(韻)
⊙平,◎仄。(韻)
仄◎◎,平⊙仄。(韻)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韻)
◎◎仄⊙平,平⊙平◎仄。(韻)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