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一線周刊關注我們】
江 西 新 余 后 花 園
詩群8人組
本期詩人:
白 海 劉 琴 唐冰炎 未 央
何海波 郭海清 彭曉斌 李佩文
作者簡介
白海,江西新余人。作品見《詩刊》《星星》《揚子江》《詩選刊》《草堂》《綠風》《詩林》《詩潮》《星火》《中國詩歌》《中華詩詞》《2018中國年度詩歌》等報刊及選本。著有詩集《食指與中指之間》《負手望秋》。
◎ 獨 角 戲
1
把海浪當信使
一波接一波,往岸上推
海水上岸,都成了沙子,魚蝦,貝殼
成為自己的碎片
2
失去行人的海,是褐色的。
3
這個冬天過得太久
日頭把脹紅的臉,貼在天際
云已散
只有鷗鳥
一直尋找春的下落
4
天地間。紅是我
藍是我,用力伸展的雙翅
也是我
我是海的獨角戲
5
泛著微光的海平面,擁有孤獨
萬頃波瀾,擁有夜色
夜色漸濃,如詩
足夠靜。
足夠美。
足夠永恒。
6
唯有海風破解星月的密語,唯有它
四處打探,帆的歸期
7
多年以后
再回到沙灘
海水蒼然如故,激蕩如初
8
沒有行人的海
只為你苦,只為你藍
◎周 末 賦
太陽出來了,陰霾尚未散盡
小區還是那么安靜。操場上
一個人的腳步
拖著整座城的孤獨
二月,春天的道路都封了
小區大門也封了,所有的生命
都被逼退到斗室
逼退到內心,一個久遠的孤島
南方不產雪,沒有什么
拿來覆蓋草木的憂傷。卻有風
奔走相告,傳遞春的訊息
更有一路火鳥,陽光下撲騰前行
作者簡介
劉琴,女,江西新余新鋼公司職工,作品散見于《星火》《新余日報》《新余文學》等刊物。
◎鉤住一切細碎的事物
一群雞收攏翅膀
仿佛收攏了遠方的夢
山林打坐,水田靜臥著
俯身才是最貼近土地的姿態
刨開雜草,雜念,牛羊的哞叫
把爪子刨成泥的金黃
它們尖鉤的嘴,不停叩擊大地
我似乎聽見了靈魂深處的叩問
“心里有鉤子,才能掛住一些東西。”
哦,鉤住一切細碎的事物
比如谷粒,菜葉,瓢蟲背上的星
比如魚腥草的露珠
野板栗樹漏下的光斑
此刻的我多像它們
正試圖從枯燥的生活里
鉤住一些,細碎而美味的東西
◎塵埃落定的樣子
數不清是第幾次了
走過這棵虬曲的梧桐
當秋風托著一枚落葉,像流水
托著生命之舟
在暮色中蕩啊蕩
我的心,也跟著晃蕩起來
我記得它在春天里
努力鉆出芽眼,帶給人間的喜悅
也記得它攤開鮮亮手掌
掬起蟬鳴與流云的樣子
此時,它落在離樹根最近的位置
四周并沒有悲慟的哭泣
沒有贊美或唾棄,留戀或遺忘
唯有秋風賜予它金色的袍子
清脆的骨骼
我忍不住憧憬,這就是多年后的我
塵埃落定的樣子
作者簡介
唐冰炎,汕頭大學文藝學碩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新余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新余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新余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詩歌散見于《工人日報》《浙江詩人》《江西日報》《長江詩歌》《鄱陽湖詩報》《中國詩影響》等報刊。
◎夢
獨臂的人在夢里
持老屋井底一枚銹跡斑駁的鑰匙
捅開了雙手的鐐銬
披一身星光,舉一柄長槍
他沖向堂吉訶德的風車
將它擊翻在罌粟盛開的田野
我的夢只有黑白二色
我可以固執地只愛雪花、夜空
及你由黑而白的發
二色的生命如此簡單
我有足夠的時間
在黑暗里歌唱、日光里緘默
失語者的夢里
喉管融解了冰凍
無數腹中尖叫躥跳的燙熱詞匯
從舌尖呼嘯而出
有的準確擊中某些堅硬的耳膜
有的恣意地劃向光陰的另一頭
◎孤 城
白晝漫漫,不過復制著清寒暗夜
只有季節如期而至
已認不出這一座座蒙面的孤城
街道疏闊,紅花寂寥
死神肥闊的黑袍角肆意飛揚
包裹一具又一具人間白骨
你渡劫于謊言之河
險灘多亂石,棱角銳利堅硬
你的幾根肋骨仍隱隱作痛
對岸窗后
有人還在苦等一盞不會到的馬燈
孤魂化青煙,從此流浪的孩子
跨不過一道無處告別的深淵
孤城之上,你收集每一道閃電
月色下,殺死肺中堅硬的銹蝕
削去唇齒里堆積的厚厚青苔
冬雪已盡,你在等
春日里接過你火把的人
作者簡介
未央,本名胡志軍。70后,國企職工。江西省第四屆青年作家改稿班學員。作品散見《文學報》《散文百家》《星火》《創作評譚》《江西日報》等報刊。
◎事故之后
地面像溶化的巖漿
幾個人指揮
一群人砌墻
砌啊砌
身上未散盡的煙火味
手上的血滲進泥灰
◎傻 子
打包工“傻子”一天到晚咕咕噥噥
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
好像身體里總有東西倒不完
吃工作餐時
值班工長進來了
“喂,傻子,你二胎兒子是你老婆哪個情人播的種?”
值班工長用一連串話在兼作餐廳的工具間內
掀起了高潮
有人大聲地起哄
有人小聲地附和
一個人沉默不語
榔頭扳手鋸弓在工具箱內傳染著鐵銹
“傻子”離開后
值班工長望向那個人的眼神
像望“傻子”
這人望著值班工長的眼神
像望傻子
作者簡介
何海波,新余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有作品發表于《詩選刊》《中國詩歌》《浙江詩人》《延河詩歌特刊》《江西日報》《星火》《讀者》等刊物,入選《(2017/2018)江西詩歌年選》《2017新余詩歌年選》。多次獲獎。
◎腳 手 架
腳手架和腳手架上的人
遠遠高出山脊
想要看清它和他們的樣貌
我們,必須仰視
腳手架是一個立體的舞臺
這個舞臺演繹的角色
或者是父親,或者是母親
或者是兄弟姐妹
他們的汗滴從高處掉下來
砸在誰的心坎上
都會痛
◎老家上湖
藍天和白云愜意著她們的愜意
鳥,一群追隨著另一群
飛過春秋
樹,一大片緊挨著另一大片
庇護房前,庇護屋后
花草和莊稼齊唰唰地
通過潮潤的黑土,一直拼艷
拼到目光的盡頭
出門十米,風吹來,上湖之湖
依舊碧波蕩漾。兩岸的楊柳
依舊四月飛絮,十月枯黃
老水井已門可羅雀了,往來的擔水人
他們的背影,越走越遠
直至記憶開始模糊
而在五里開外,雞婆山不再是
伐木的去處,放牛的去處
死后的去處
作者簡介
郭海清,80后,新余市作家協會會員,北師大新余附屬學校教師。作品散見于《星火》《浙江詩人》《北京法制報》《新余日報》等報刊。
◎才 華
我的才華
正如我的乳房
不管曾經多么鼓脹
如今
擠不出一滴乳汁
◎父親被種在地里
父親被種在地里
整整二十年了
二十年來
地里沒長出父親
只長出深深的遺憾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七日的早晨
我放假在家
父親問我要不要帶錢回學校
我低著頭沒有做聲
父親讀懂了女兒的沉默
硬塞給了我兩百塊錢
父親一個月的汗水全壓在了我的手上
我整個人沉甸甸的
父親騎著自行車去林場扛樹
他弓著背
瘦小的背影更加單薄
我沒想到
這是我看見的父親的最后的背影
他在扛樹的時候摔倒
樹砸中頭部
頭骨斷裂
等我們匆匆趕到醫院時
父親已被宣布死亡
他靜靜地躺在那里
頭上被血染紅的紗布扎著我的心
臉部青腫
再也不是我所熟悉的父親
我握著他的手
那雙早晨還塞給我生活費的手
還殘留著溫暖
那年我十六歲
父親三十八歲
二十年過去
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僅僅
三十八年的人生太短暫
短得馬上
我就要邁過這個年齡
清明時提著一籃子的思念和
沉重的心情
給父親上墳
父親的墳頭很小 很擠
就像他生前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家里最不起眼的角落
點燃一支煙 放在碑前
我的眼朦朧了
這個節日里女兒獻給父親的貢
來得太晚了
晚到父親用一輩子的時間也沒有等到機會品嘗
我想起曾經對他的承諾
想到承諾的期限早已過去
承諾早已發霉
想起這些
我的頭低得更低
低到聽父親的告誡的童年
下雨了
我堅持不打傘
這雨真好
我臉上所有的濕潤
都不需要再解釋
作者簡介
彭曉斌,江西分宜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分宜縣作協主席。著有散文集《記住彭家園》《鄉村的100張面孔》。
◎夜 咳 嗽
就像有人在拉動風箱
一下,又一下,臉上的皺紋
拉長,縮短,似有風起青萍之末
寧靜的夜,恍如一池水在晃動
他躺著,沒有太大的力氣和咳嗽較勁
80年了,他和這個較勁,和那個較勁
現在,他只想安靜地守著夕陽一般薄的時光
讓那個殘軀,堅持大半生的平安
現在,他只剩下了受病痛擺布的力氣
連咳嗽也沒法擺平
我看穿了他眼角的無奈和小心
他的咳嗽,拉近了我,推遠了他
我看見時光從他身邊滑走
再往前,我擔心自己的眼角
會下起一場雨
一輩子也無法遮擋
◎真 理
46年了,我一直不肯放下姿態,向他妥協
此刻,我搬動他的身體,感受不到多大分量
他躺著,比一塊不說話的石頭平靜
他不說話,那些被歲月蹚出的溝壑
那么深地刺疼著我,它說,他已是風燭殘年
我突然想說抱歉,要收回從前給他的傷害
他給了我一樣的血脈,卻從沒成為我的依靠
這樣的想法,讓我看到皺紋后面的疼痛
比母親分娩我的疼痛更大
他服從著我的搬動,無論屈辱還是情愿
我的心里,有一條河在奔涌
波浪的沖擊越大,手下的動作越輕
此時的他,像極了我一把把屎尿帶大的娃
46年的隔閡,被與生俱來的血脈一夜擊垮
我多想在心底大喊:“爸,我愛你。”
或許這樣的一句話,才是他給我的真理
作者簡介
李佩文,供職于新余日報,主任記者。新余作協、評協副主席。江西作協、評協會員,《詩江西》編委。中國詩歌學會、散文學會會員。詩作分獲《詩潮》《詩選刊》《國家詩歌地理》全國征文獎。入選《2019·中國年度詩歌精選》等多個選本。
◎白玉蘭
拗不過季節,大街上的玉蘭花
還是自顧自開了
你說她開成了一封封繽紛而純潔的歲月請柬
有人罩著口鼻只是隔窗望了一眼
我說她像一只只幽怨溫柔手掌
多想撫摸她深愛卻受傷的春天臉龐
她白花瓣終將眼淚般落在大街的百褶裙上
有誰低頭聞見這陣憂傷的芬芳
◎疫 后
大病初愈
失去元氣的滿目河山圖重振
對口罩功能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
它擋細菌病毒更阻高談闊論的唾沫星子橫飛
噴嚏禮儀這個新詞請記住了
心直口快的噴子有時并不招人待見
那些無意義無效的聚會不必了吧
無妨多邀約李詩仙月下獨酌對影的三人
關門閉戶自成一統當然不好
多通風多曬太陽多吸納些中醫知識很重要
勤洗手就更不用說了
就是洗了又洗的手也不要輕易伸出
生活盡量清淡些,素樸些,自然些
少點野味和重口味的東西
得空多念念三字經和弟子規吧
建議高學歷高職稱秋季補習小學課程
病毒來源和疫苗找不到也就算了
給免疫力頒個獎也就功德圓滿了
“一線周刊”推薦當代一線詩人、作家,兼顧社會熱門話題,影視點評,隨筆、小說、散文等文學類作品!
編 輯:心語
微信號:q1366096ww
做一個溫暖的公眾號
長按關注:一線周刊
把時間交給閱讀
往期經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