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東道主”,盡地主誼
作者 許江
時光飛逝,19年前的2001年7月13日晚,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北京后,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全國人民舉國歡慶。
2008年8月8日晚8時,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奧運會第一次來到中國,百年期盼終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東道主的13億中國人民以友善好客的熱情歡迎來自五大洲的客人。很顯然從奧運會八號開幕,到二十四號閉幕,在這十七天的賽期里中國人民就是東道主,就是奧運的主人。 這里提到的“東道主” ,就是舉辦此項活動的主人,有關“東道主”一詞的由來得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東道主指東道上的主人。這個詞出在《左傳·僖公三十年》。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秦兩國圍攻鄭國。鄭文公嚇得手足無措,急忙派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退兵。燭之武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看出秦、晉兩國都要爭霸天下,秦穆公不會眼看著晉國吞并鄭國,造成對它的威脅。燭之武掌握了秦穆公的這個心里,機智巧妙地說服秦穆公退了兵,這就是有名的“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鄭國在晉國的東邊,秦國在晉國的西邊,秦鄭之間隔著晉國。秦國即便打敗了鄭國,能夠越過晉國來占領鄭國的土地嗎?鄭國滅亡了,鄭國土地自然被晉國占領,這樣,晉國的力量就要比秦國大了,替別人打仗爭土地擴地盤,到頭來增強了別人,削弱了自己,聰明人是不會這樣干的。
燭之武給秦穆公分析了局勢、講明了利害,又對秦穆公說:“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這段針砭時弊的言論是說,如果保留下鄭國,以后貴國有事派使者到東方來,讓它(鄭國)做東路上的主人,負責供應他們(使者)缺少的東西,對君王也沒有什么害處。這就是“東道主”一詞的出處。
后來,也有把“主”字省掉,以“東道”作主人的代稱的。《元曲選·薦福碑一》:“兄弟,請你那東道出來,我和他廝見。”這里的東道,就指主人。
現在我們看電視看手機閱報紙,經常會看到世界各地有關大型活動的新聞消息,同時“東道主”一詞也會出現于解說詞和文章的字里行間,每一次看到或讀到這個詞,都會感受得到“東道主”所包含的文化底蘊。
2020年9月2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