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巴達山是茶樹的王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巴達山的原始森林中,一株高達50余米、樹齡達1700余年的巨大老茶樹被驚奇發現,它就是后來載入史冊的巴達山野生茶樹王,很遺憾,如今已經“仙逝”了。
當然,這里不僅有被稱為茶樹活化石的茶樹王獨標高格,而且有分布廣大的古茶園如同璀粲星光一般耀熠著茶鄉的天空,令人無限神往。
巴達山位于縣境南端,與緬甸僅一江之隔,是布朗族與哈尼族聚居的地方。是最古老的茶山之一,在茫茫的熱帶雨林林海之中,有著豐富而珍貴的茶樹品種資源,有野生茶樹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園。
古茶園最多的是章朗,古茶園分布在寨子附近的樹林里,有近千畝之多。巴達山的名寨,包括章朗、勐邁、賀松。
巴達山普洱茶,由于光線受到霧珠的影響,使得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可見光的紅黃光得到加強,從而使茶樹芽葉中的氨基酸、葉綠素和水分含量明顯增加。
森林茂盛,茶樹接受光照時間短,強度低,漫射光多,這樣有利于茶葉中含氮化合物,諸如葉綠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
蔥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氣和土壤的濕度得以提高,從而使茶樹芽葉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困難,纖維素不易形成,茶樹新銷可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鮮嫩而不易粗老。
在這種情況下,對茶葉的色澤、香氣、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別是對茶品質的改善,十分有利。
從茶鮮來看,巴達山古茶山的鮮葉,葉片呈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質軟且呈黃綠等諸多特征;
以該地茶區制成的曬青茶加工、生產的普洱茶新生茶,其條索黑亮緊結,沖泡后,湯色金黃,山野氣息強,其葉底黃綠。
茶湯粘稠飽滿,杯底蜜香濃厚,入口舌面后段與上顎后段苦稍長,回甘、生津迅速,茶湯香滿于喉舌。
之后幾泡漸入佳境,湯質飽滿細滑,口感活潑,隨著品飲時間的增加,升華成獨特的韻味,經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