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壽星起祖,穴結少陰,光緒崇陵地理格局分析

  文/陳益峰

  崇陵,是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寢,位于清西陵泰陵的東北面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是中國歷代皇帝陵寢中的最后一座。宣統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二年(1913年),光緒皇帝入葬,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被盜。

  1、崇陵相度人員

  光緒的崇陵相度分兩個階段,分別是光緒十三年和光緒三十四年,都是相中西陵的金龍峪。

  主要相度人員是:奏事官何英年、容貴、資政院總裁溥倫;郵傳部尚書陳壁、法部候補郎中春壽;度支部候補主事鐘秀等。

  (1)、光緒十三年卜選

  光緒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光緒、慈禧、醇親王奕譞、軍機大臣翁同穌、奏事官何英年、容貴、懷塔布、內務府員外郎兼畫圖官慶寬。此地原名原為魏家溝,同治改名九龍峪)相度且將九龍峪更名為金龍峪。

  光緒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內務府呈遞奏事官何英年相度風水后確定的開工日期。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光緒金龍峪萬年吉地,并沒有興工建造,而是等到光緒皇帝去世,宣統初年,又開始卜選光緒萬年吉地,最終才定址金龍峪。

  (2)、光緒三十四年卜選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光緒皇帝,在瀛臺含元殿病逝。十月二十四,攝政王載灃命卜選光緒皇陵。

  崇陵的地理卜選人員為:奏事官何英年、容貴等。光緒

  宣統初年,參與相度的大臣,為:資政院總裁溥倫;郵傳部尚書陳壁。

  參與相度的地理人員:法部候補郎中春壽;度支部候補主事鐘秀等。

  2、光緒和隆裕皇后簡介

  崇陵是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寢。

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

  (1)、光緒簡介

  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1871年8月14日,1875年2月25日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逝世后由慈禧太后一宮獨裁,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后雖名義上歸政于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抵觸,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三十八歲,葬于清西陵的清崇陵。

  光緒一生偏執、暴躁,終身沒有掌握到權力,非常可惜。其實他的才華和智力,也很難駕馭一個龐大的帝國。

清德宗隆裕皇后畫像

  (2)、隆裕太后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封一等承恩公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并在婚期過后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圣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為隆裕皇太后,被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崇陵,是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寢。

金龍峪,原名魏家溝,后來同治皇帝改名九龍峪。光緒皇帝改名金龍峪。此地地理格局比較好,乾隆、道光 、咸豐 、同治、光緒五朝,相度皇陵時候都列為備選位置,后來有因為有其他更好的穴位,所以此地被放棄。直到光緒時期,西陵已經沒有更好的位置,所以金龍峪被定位光緒皇陵。

魏家溝先后在五朝,被相度地理人員看中。

分別是:

(1)、乾隆四年四月,相度端慧太子園寢福地,曾今看中魏家溝,后來乾隆的皇陵選定在東陵的勝水峪,則放棄。

(2)、道光十年,道光皇帝,派穆彰阿帶領戴澤同,曾經相度過西陵魏家溝,最后選中龍泉峪為道光皇陵,魏家溝被放棄。

(3)、咸豐二年,咸豐皇陵卜選的地理人員,推薦西陵的魏家溝,二月二十七日,咸豐帝利用謁西陵之機,親自相度。咸豐皇帝在金龍峪和平安峪之間,二選一,后選中東陵平安峪,魏家溝再次被放棄。

(4)、同治年間,也曾經相度過魏家溝,同治看中此地,將魏家溝改名:九龍峪。光緒元年,醇親王奕譞等,奉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懿旨,為同治帝赴西陵相度。經過反復選擇比對,最后在東陵雙山峪和西陵九龍峪,兩地二選一,慈禧最終選擇東陵雙山峪為同治陵寢。

(5)、光緒十四年,光緒陵寢相度,最后選址在西陵九龍峪,同時改名金龍峪。

光緒元年,二月翁同龢、榮貴、醇親王等,相度九龍峪,初步定為光緒皇陵,定王丙兼亥己分金。

永寧山,橫開左帳,另起高峰,山勢莊嚴,宛如寶殿。中峰細抽一脈,天梯石磴,階級分明,遞下二三節后,自亥轉壬,陡起壽星山

鳥瞰來龍,金龍峪,自永寧山來龍,分出嫩枝,特起壽星山為少祖,體勢尊嚴,開眉落脈,起伏頓跌,曲折九節而下,節節皆有護砂。

大帳平開,橈棹向前,直送到穴

大龍將要結穴,大開帳幔,帳尾在水口交匯,中間抽出大龍一條,到頭開面結穴

水不亂灣,灣則氣全。隨龍眾水交會明堂之前,出辰巽方,回環織結有情。

大龍遠來,半路陡然起壽星一山,備具左輔,土金形勢,高圓端正。

鳥瞰樣式雷繪制的金龍峪地形圖,局中眾水其到,同歸于水口。水口日月捍門,羅星鎮塞,局全氣聚,龍厚穴真。

該圖為樣式雷家族,繪制的清光緒皇帝的陵寢設計圖,清代宮廷真跡。大龍重重開帳,層層中抽結穴。后有永寧山開帳列屏,帳中再出中帳,中帳之內開小帳,層層中穿,個字中抽。

清代內務府樣式雷繪謹呈樣稿《崇陵立樣全圖》,為清代樣式雷真跡 。該件圖紙是研究清代皇家陵寢規制、皇家地理格局等方面的重要原始檔案。

左右大帳,開出的枝腳,送到穴前左右為龍虎,班排衙列,枝腳整齊。

清代《光緒崇陵風水地勢圖 》 藏于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中心。圖畫經過美化,實際上內堂不夠圓整。

少祖山再轉癸而入壬,每一轉必有帳護。再由壬而入癸。山列峨眉,砂分蟬翼,環圍輪轉,穴結少陰。

鳥瞰崇陵的建筑格局和水流,穴前溪水多次過堂轉折,每一折,儲而后泄,洋洋悠悠,顧我欲流,其來無源,其去無流。

中間過峽處,石曜森列,氣象雄厚,到頭開面,少陽結穴

鳥瞰崇陵穴前之溪水,內水左右繞抱,外堂有旺隆溝溪水橫過,外側有大砂橫欄

氣象高出,群峰環拱,當面正對近身橫案。

皇陵點穴,多在腰間支脈上,牽前扯后,左右余氣之山,數十里大回轉

真龍開局中間臥,去山還有幾十座。 

展開手腳百十里,枝枝回轉為城郭。

側看崇陵,左右近處有牛角護衛。

光緒去世后,溥倫、陳壁、春壽、鐘秀等相度人員,留下的風水說貼提到,崇陵向立壬山丙向兼亥巳三分,丁亥丁巳分金。這是三合技術,筆者現場測量,崇陵坐341度,向161度,為地盤壬山丙向兼亥巳三分,丁亥丁巳分金。

側看崇陵,大乳大凸之上,微開陽窩,穴在窩鉗之處

穴后鳥瞰崇陵,窩中有寬乳微微透出,左右界水清晰

樣式雷家族繪制的《崇陵地盤圖樣》,清代宮廷真跡。

穴后鳥瞰明堂和朝山,遠有元寶山朝對,圓凈整齊

崇陵羅城直長,不夠圓整。地理學認為,羅城形必欲圓,圓則氣聚而有融。

左右護砂皆有秀峰高起,左列旗(木倉,念qiāng),右張華蓋。

四山云從,八方拱衛,水環流而清晏,砂朝拱以伏從。

鳥瞰崇陵形勢。山勢逶迤,有雄峙一方之概;局形端正,綜包藏四勢之奇。

鳥瞰壽星山,開眉落脈,起伏頓跌,曲折九節而下,節節皆有護砂。

穴場現太極暈,左右蟬翼、牛角砂備,唇氈圓滿,左右兩水會于穴前,為陰來陽受之格

側看崇陵,太陰金開口結穴,左右弦棱清晰,界水明白。但是崇陵最大的問題就是氣脈脫換不凈。

鳥瞰大龍自永寧山而來,奔騰數十里,倒頭開面結穴,龍脈由大到小,由粗變細,氣脈脫換干凈

壽星山,中下一脈,開睜展翅,中下一脈,左旋右轉,甚屬有力,過峽束氣,俱為清純,層疊起伏九節,而結結皆有護砂,結穴開面。

面有一字官星,系青龍砂,旺氣拖出,平正秀麗,關鎖內氣。

側看崇陵,穴前溪水不斷過堂,來回左右繞抱

鳥瞰崇陵

后龍開帳,帳稍拖到穴前,左起鳳凰山,右起白玉山,侍從拱衛

左側龍砂橫出小枝過堂,作低小近案,橫欄之砂,以關束內氣

鳥瞰崇陵,眾水聚處是明堂,左右交牙鎖真氣,明堂中兩邊有砂,如衣領交鎖,關鎖內堂真氣。

崇陵的主要建筑包含: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

五孔橋正看昌陵,左后方高起的星峰,為壽星山

側看五孔橋。橋面每側的石欄桿,有欄板19塊,望柱20根,火焰式柱頭。拱橋兩側對稱地各有一座五孔平橋、拱橋北約二百米處左右各有一根青自石大望柱。每根望柱用石欄桿圍繞,欄板和小望柱各4個,柱頭為獅子。

遠看華表

側看石牌樓。清代帝王陵寢牌樓門之設始于康熙景陵,后代帝陵多有沿襲其建制者。

崇陵的牌樓門,為五間石柱沖天牌樓,門扇五樘,均做五抹頭柵欄門樣式,上部是豎欞及頂部一排短欞,下部是絳環板和裙板,框線、云盤線貼金,鎏金面葉。

側看神廚庫。專為祭祀時制作、存放供品的地方。清代,只有帝后陵設置神廚庫,妃園寢不設。

神道碑亭一座,重檐歇山頂,亭內龍首龜趺上豎立神道碑一統,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攜刻:

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之陵。一共27個字。

神道碑亭北有馬槽溝一道,上建三路三孔拱橋一組,欄桿為龍風柱頭。拱橋兩邊各建三孔平橋一座。

側看隆恩門

隆恩門面闊5間,單檐歇山頂。

正面看隆恩殿

隆恩殿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內設暖閣3間,東暖閣為佛樓。殿前月臺陛五出,上設鼎式爐1 對、銅鹿1對、銅鶴1對。

近看隆恩殿前的丹陛石

隆恩殿前,左右各有東西配殿,各5間,單檐歇山頂。

  樣式雷家族繪制的《崇陵地盤圖樣》,清代宮廷真跡。

正看琉璃花門,琉璃花門,是用仿木琉璃構件組合成的宮門。它既有五彩繽紛的色調,又不怕火燒和風霜。皇家的琉璃花門:大體可分為:高出宮墻的歇山頂琉璃花門樓、低于宮墻的廡殿頂隨墻琉璃花門、隨墻琉璃垂花門和隨墻琉璃垂花門式的牌樓門等。皇陵采用的是高出宮墻的歇山頂琉璃花門樓。

琉璃花門,因是三座門洞并列于三路石階踏跺上,又稱:三座門。每門有一門洞,頂為黃或綠琉璃瓦歇山式,正反兩面均鑲嵌著預制構件琉璃磚拼合的纏枝蓮花圖案。

側看石五供,石五供始見于明代永樂帝長陵,后為定制,從佛教中借用的供養祭器。

正面看方城明樓,

正面看石五供和方城明樓,清代,凡帝、后陵均設置石五供,位于二柱門以北的正中神道上。由石祭臺和一個爐、2個花瓶、2個燭臺組成。分為上梟、下梟和束腰三部分,束腰部分有八仙、八寶圖案

方城前的月臺,回看石五供和琉璃花門

明樓上回看琉璃花門

光緒皇帝,下葬僅僅過了24年,1938年的秋天,崇陵地宮被盜。盜墓賊對地宮非常熟悉,從啞巴城的琉璃影壁前端撬開磚石,挖了一個很深的洞,此洞直達影壁下方,進入了地宮的隧道券。然后用松干木片,從門縫頂倒頂門石,輕松進入了地宮的金券。

地宮是拱券式的石結構建筑,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門洞券3座),金井l眼,龍須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平方米,空間2170.61立方米。

地宮內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個,是地宮的主體建筑,高大寬敞,券頂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結構。

  3、金龍峪風水說貼三份

  

  金龍峪為風水寶地,乾隆、道光 、咸豐 、同治、光緒五朝,均被相度人員列為皇陵的重要備選位置。當時參與相度的地理人員,留下來的風水說貼,有三份。分別是同治、光緒和宣統時期。

  (1)、同治朝留下的風水說貼

  同治卜選皇陵時候,地理相度人員高士龍、張元益推薦西陵的九龍峪和東陵的雙山峪.其中金龍峪說貼如下:

  謹看得九龍峪,自永寧山來龍,分出嫩枝,特起壽星山為少祖,體勢尊嚴,開眉落脈,起伏頓跌,曲折九節而下,節節皆有護砂。中間過峽處,石曜森列,氣象雄厚,到頭開面,少陽結穴,太極暈現。

  蟬翼、牛角砂備,唇氈圓滿,左右兩水會于穴前,為陰來陽受之格,面有一字官星,系青龍砂,旺氣拖出,平正秀麗,關鎖內氣。后有大青山開帳列屏,左有鳳凰山,右有白玉山,侍從拱衛,隨龍眾水交會明堂之前,出唇巽方,回環織結有情,所謂“水不亂灣,灣則氣全”也。

  遠山朝對,圓凈整齊,水口日月捍門,羅星鎮塞,局全氣聚,龍厚穴真。宜立亥山巳向辛亥辛巳分金,誠上吉之地。

  (2)、光緒朝留下的風水說貼

  光緒年間,李振宇,李唐等相度金龍峪,提交的奏折中,金龍峪的風水說貼。內容如下:

  九龍峪龍脈自大青山老干抽枝,起一金星,名曰壽星山,山中下一脈,開睜展翅,中下一脈,左旋右轉,甚屬有力,過峽束氣,俱為清純,層疊起伏九節,而結結皆有護砂,結穴開面。

  太極圓暈,蟬翼砂護左右,兩大砂包護于外,隨龍水生于本身兩泉,正合絡書之法,曲折而歸巽方,入九龍灘,可作亥山巳向,穴后有大青山大開其帳,左有鳳凰臺,右有白玉山侍立壽星,儼然輔弼也。

  穴前有一小山,兩水相交于內,遠有元寶山朝拱有情。亦上上之吉地也。

  (3)、光緒去世后(宣統即位),定址金龍峪留下的風水說貼

  金龍峪風水說貼,為資政院總裁溥倫;郵傳部尚書陳壁、法部候補郎中春壽;度支部候補主事鐘秀等相度人員,上奏攝政王載灃的奏折。內容如下:

  金龍峪脈起自后祖山,橫開左帳,另起高峰,山勢莊嚴,宛如寶殿,又中峰細抽一脈,天梯石磴,階級分明,遞下二三節后,自亥轉壬,兀起壽星一山,備具左輔,土金形勢,高圓端正。大帳平開,橈棹向前,直送到穴,班排衙列,枝腳整齊。

  由少祖山再轉癸而入壬,每一轉必有帳護。再由壬而入癸。山列峨眉,砂分蟬翼,環圍輪轉,

  穴結少陰。其承送到穴之牛角砂,完全脫化,都成朊壤。

  向立壬山丙向兼亥巳三分,丁亥丁巳分金。離水坎山,局參既濟;壬龍丙向,象合文明。

  山勢逶迤,有雄峙一方之概;局形端正,綜包藏四勢之奇。左列旗槍,右張華蓋。水環流而清晏,砂朝拱以伏從。起挾飛鳴,落如翔集。定一尊之全局,無涓派之斜趨。

  斯實乾坤靈秀之區,陰陽會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為諸穴冠。

  4、地理很難解決少亡和絕門的問題

  

  筆者發表光緒的皇陵卜選過程,很多讀者反饋光緒皇帝沒有后人,清朝后期,同治、光緒、宣統等等皇帝,均沒有后人。嘉慶、道光、咸豐等皇帝人丁都不興旺,是不是皇陵風水不哈造成的?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與風水關系不大,清朝的西陵和東陵,都是全國最優秀的地理先生,卜選的最好的皇陵。古代醫療條件不好,絕門、人丁稀少、少亡的情況,比比皆是。地理技術,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加上清朝后期,皇家家運衰落,導致皇族人丁不旺,可能跟家族運勢有更大的關系。

  歷史上的明師,好幾個應該都是絕門的情況。楊筠松,居住江西興國附近,沒有后人。現在有人冒充他的后人,將楊家將也歸結為他的后人,這是胡亂附會。楊延昭的祖籍是山西太原人,與楊筠松沒有關系。

  楊筠松的徒弟曾文辿,據曾家后人說,十輩單傳,險些絕戶,后來還是曾巽山,在高山得一地觀音望海,后人才逐漸多起來。這十輩之中,既然是代代單傳,那么說明少亡了多少人?絕了多少人?

  明朝朱棣相度長陵時候,全國征調了大量的地理人員,據史料記載,多數地理人員,都是帶著兒子陪同前往。只有陰陽訓術曾從政,陪同前往的不是兒子,而是仆人。傳說當時朱棣比較奇怪,專門問他子嗣情況,曾從政回答:臣無子。后來為了尊者諱,有人說曾從政不是無子,而是五個兒子。曾從政的墓是150年后,修造的,其墓碑上的孝子情況,未必真實。民間常以同輩后人,做孝子的現象很多見。

  宋朝國師吳景鸞,只有一個女兒,按古代的觀念,就是絕門。吳景鸞的地理技術,只能傳給其女兒。

  等等明師案例,不一而舉,遍地都是。古人也好,今人也罷,留下后人的,十不足一二。多數都是一輩二輩、就一個兩個女兒,或者根本就沒有后人,而最后湮沒在歷史中。

  后來明師家庭出現絕門、出現少亡的現象,比比皆是,不比老百姓少。說明一點:地理不能精準解決少亡和絕門的問題。如果一個家族有福、遇到一個寶地,或許人丁興旺,部分人丁出富貴,這是地理可以起的作用。

  當然現在的觀念,變化了。有一個女兒,也不能稱為絕門,應該算是有后人的。

  全文完。

  作者:陳益峰,男,著名地理師傅,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公費碩士研究生畢業。先后在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工作。現任國際易學聯合會地理環境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少林寺北美文化推廣中心易學地理總顧問,長期從事傳統地理學的實踐、考察等研究工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地理賦 千金賦 玉尺經 注解(附:“玉尺金水蘆鞭”圖片欣賞)
[轉載]楊公風水第四講:觀水口,點穴,消砂納水。
三元地理秘訣
明十三陵陵區最后一個穴位,蜘蛛吐絲
地理賦與尋龍點穴
地理歌訣選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万源市| 东阿县| 象州县| 大姚县| 铁力市| 永和县| 潜江市| 青海省| 禹城市| 连山| 海口市| 库伦旗| 桑植县| 广平县| 修武县| 营山县| 朔州市| 连州市| 西吉县| 泽州县| 鄂托克前旗| 会同县| 鹿邑县| 连平县| 江北区| 于田县| 平泉县| 侯马市| 陆丰市| 遂川县| 龙口市| 建阳市| 崇仁县| 六安市| 湖州市| 泰兴市| 西乌珠穆沁旗| 信阳市| 广东省|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