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鳳凰臺
到了唐朝的時候,李白來到了這里。他登上了鳳凰臺,看著眼前的風景,追古撫今,有感而發,就寫下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據說,他寫這首詩,是因為登黃鶴樓的時候,看到了崔顥寫的《黃鶴樓》那首詩,自己覺得比不上人家,但是又不甘心,所以寫這首詩也是想跟崔顥一較高下的。當然了,據說而已。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站在鳳凰臺上,看著眼前的風景,低聲吟唱,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和那些早就飄散在歷史的滄桑之中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由古人想到現在的自己,想到現實生活,深沉的歷史感喟和清醒的現實思索在詩中噴薄而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想當年,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到這里,可是現在,鳳凰已經離開,鳳凰臺上空空如也,只有眼前的長江水依舊東流而去。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曾經在這里建立都城,稱為“建業”。既然是都城,一定會修建過富麗堂皇的宮殿,然而現在,滿眼望去只是一片荒蕪,哪里還有什么宮殿的影子呢。到了東晉時期,這里仍然是都城。當時有一個著名的人物,叫郭璞。這個人可不一般!如果咱們讀過《世說新語》的話,其中有幾則就寫了郭璞的神奇之處。他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風水學的鼻祖,游仙詩的祖師。據說他熟讀《周易》,能未卜先知,還會
很多的奇異的方術,有點神仙的感覺了。他死去之后,當時的皇上給他建造了一座豪華的衣冠冢,風光一時。不過,等李白來到南京的時候,這座豪華的墳墓,已經在歷史的消磨中變成了一座普通的丘壑。現在,如果你到玄武湖公園去,里面有個郭璞墩,就是當年的衣冠冢,不過,經過現代人的修繕,又變得比較氣派了。什么叫衣冠冢呢?在古代,有的時候死者的遺體因為某些原因找不到了,或者已經埋葬了其他地方,人們要紀念他,就把死者的衣冠用來代替遺體下葬,這種墳墓,就稱作衣冠冢。
這句詩李白是說:當年吳國時代建造的那些宮殿里,現在雜草叢生埋沒了幽徑,東晉時期名門望族的墳墓也變成了一座荒涼的土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南京現在有條路叫三山街,但在唐朝的時候,這里是三座山。山怎么會變沒了呢?原來,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時,把這三座山也圍在了城里。可是這三座山擋住了從城北通向城南聚寶門的去路,這可不太好啊!皇上下令,把山給挖了,變成路。于是,三山沒了,三山街出現了。李白先生如果要是再回來的話,估計一定會疑惑,山呢,山去哪里了呢?在這里,咱們也不得不感嘆,滄海桑田啊!“一水”指的是南京的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標志性河流,下次咱們會專門去看看。這條河經過南京,流入長江,被白鷺洲一分為二。白鷺洲在李白這時候是一個沙洲,上面經常聚集著很多的白鷺,所以叫白鷺洲。經過一千多年的演變,如今,它已經和陸地相連,變成了一座公園了。
這句詩里,李白說高聳的三山直插云霄若隱若現,好像到了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鷺洲從中間分成了兩條支流。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浮云蔽日,在這里可以說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天上的云可能真的遮住了太陽。另一方面,在咱們中國的文化里,浮云可以用來比喻那些奸邪的小人,太陽可以用來比喻皇上、帝王。所以呢,浮云蔽日就可以理解為奸邪的小人們蒙蔽皇上,陷害賢良。李白曾經因為恃才傲物,得罪了高力士、楊貴妃等人,被這些小人陷害阻撓進讒言,皇上最后把他賜金放還,所以,很有可能會在這里委婉地抒發一下心理的憤懣之情。長安呢,是唐朝的京城,也可以指朝廷或者皇帝。所以,這句詩咱們可以這樣理解:只因為那些浮云(奸邪的小人)遮蔽了輝煌的太陽(英明的皇上),登高望遠看不見長安城啊,怎么不叫人心里發愁呢?
在這里,李白由寫景,由懷古,最終回到了現實!現實太骨感了,太殘酷了,那怎么辦呢?那就讓我們繼續前行,在風景名勝中尋求短暫的歡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