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
據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成為天下共主,就用天下九牧進貢的銅鑄成了九個大鼎,每一個州都有一個對應的鼎,象征著天下的九州。后來,‘鼎’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征,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據《墨子》記載: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九鼎代代流傳,一直到了東周時期。據說,秦武王到了洛陽之后,看到了九鼎。想把象征著秦國的鼎帶回去,別人跟他說這鼎太重了,別說按照禮節來說你沒有權力動它,就是有,你也沒有那么大的力氣啊。秦武王不聽,使出了自己的全部力氣終于把大鼎搬了起來,可惜啊,他的力氣實在是不夠,大鼎壓了下來,把他的腿壓斷了。當晚,秦武王就因為傷勢過重,死去了。后來,因為戰亂,這九個大鼎就不知所蹤了,2000多年來一直沒有人再見過它們,也許,它們正在某個角落里沉睡著,某一天,會重返人間?
和氏璧
因為完璧歸趙這個成語,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們中國在春秋時期有一塊寶玉叫“和氏璧”。這塊楚國人卞和發現的寶玉,據說價值連城。這塊寶玉流傳到趙國之后,秦國曾提出用15座城市來交換,好在趙國的藺相如聰明,沒有上秦國當,這塊寶玉完好無損的回到了趙國。后來,趙國滅亡了,估計和氏璧就到了秦國。有人說秦始皇用它做成了自己的玉璽,可是也沒人見過。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塊寶玉憑空消失不見了!
傳國玉璽
傳說,秦始皇讓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做了個“玉璽”,實際上就是個大印章。上面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象征著君權神授。也有說法是這個玉璽不是和氏璧做的,而是用藍田玉做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后來的朝代當皇帝的人都認為得到了這個玉璽,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當皇帝了,否則就總是有點冒牌貨的感覺。
秦朝滅亡后,這塊玉璽到了劉邦手上,劉邦就當了皇帝。后來這塊玉璽輾轉流傳,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后唐的皇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后來的朝代中都出現過傳國玉璽,但是不是秦始皇那塊就不能肯定了。等到了清朝滅亡后,傳國玉璽就真的消失了!
《蘭亭集序》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一直被后人奉為至寶。據說這幅書法作品傳到了唐朝,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上。這李世民是王羲之的腦殘粉,對老王的作品喜歡到了瘋狂的地步。他找了當時的幾個著名的書法家臨摹了《蘭亭集序》,讓手下的大臣們都去臨摹學習。真品呢,就一直放在自己的手上,身邊。后來李世民死了,就把真品給自己陪葬了。從此,《蘭亭集序》的真品便從人間消失了。我們看到的,都是摹本,但也同樣價值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