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文章的留言區,我看到不少朋友關心皰疹性咽峽炎的護理知識(見上圖)。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數據,皰疹性咽峽炎通常在夏季高發,集中爆發在5-7月常見。
不過,這不是絕對的,冬季也可能發生爆發病例。
那“皰疹性咽峽炎”到底是什么?該如何科學預防與護理呢?
我在《冀連梅兒童安全用藥手冊》里寫過,并把預防和護理要點匯總到了下表中,現節選過來分享給大家。
分類
解讀
病因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與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多數重疊,但不完全一致。
得過手足口病,仍有可能得皰疹性咽峽炎,反之也一樣。
典型癥狀
突發高熱(38.9~40℃),咽部見小紅點,隨后成小水皰,最后破潰成潰瘍。
病程
多數可自愈,約2~4日退熱,5~7日口腔疹子消退。
預防和護理
阿糖腺苷、抗病毒口服液及各種抗病毒噴劑對皰疹性咽峽炎都沒有明確的療效;給寶寶吃易吞咽的食物。避免酸的、燙的食物,以免加重潰瘍疼痛;
發燒或疼痛時,可以對癥使用退燒藥【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用含氯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對孩子接觸過的物品消毒;
注意手衛生,勤洗手,不親吻寶寶的手和口;
為孩子提供獨立的水杯和餐具,讓孩子多喝水;
隔離2周后再送去學校。
【手足口病】 和【皰疹性咽峽炎】
傻傻分不清?
說到皰疹性咽峽炎,大家就不可避免地想到手足口病,因為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差不多是由相同種類病毒感染引起的,癥狀相似度很高,很像孿生姐妹。
很多時候家長以為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到醫院檢查后,卻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
不過,這兩種病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區別的。
小貼士:得過一次皰疹性咽峽炎,還可能再得!
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導致皰疹性咽峽炎。
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各種病毒間,甚至同種病毒不同血清型間缺乏有效的交叉保護,因此,得過一次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種類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導致多次發病。
所以, 即使得過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疾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