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力打擊短視頻侵權行為,內容市場建立版權新秩序
一個月內,視頻行業出現了兩次大震動,從官方領導機構到主流視頻平臺、頭部內容公司乃至導演、編劇、藝人等,行業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短視頻侵權清掃運動,試圖為影視內容市場建立新的版權秩序。
4月25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宣部版權管理局表示,將加大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而兩天前,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等國內超70家影視傳媒單位攜500位影視從業者發布了聯署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再度呼吁國家對短視頻平臺推進版權內容合規管理。這無疑是近幾年來影視內容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倡導活動之一,對于短視頻侵權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而這場打擊活動,實際上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了。4月9日,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等協會就曾聯合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咪咕視頻等長視頻平臺以及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等53家影視公司共同發布《關于保護影視版權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呼吁廣大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對相關影視作品實施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輿論市場上對于這場打擊活動反應莫衷一是。但本質上,這場活動是行業的集體行為,無論是各類視頻平臺還是內容公司,大家劍指的是侵權行為,其目的都是清明版權環境、促進市場健康發展。雖然影視行業這場打擊活動里,短視頻作為關鍵詞高頻出現,但行業要打擊的并不是短視頻本身,而是短視頻市場上出現的影視版權侵權行為。這個重點,從第一波聲明里就在不斷強調。《聲明》中提到,“大量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權利人授權,將影視作品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引發盜版侵權問題和糾紛,嚴重侵犯影視作品權利人合法權益甚至損害影視作品的完整性、曲解影視作品內容的主旨原意,影響影視行業的長遠發展,日益破壞影視行業的健康生態。”顯然,這份版權聲明帶著一種長期主義色彩,針對的是短視頻切條、搬運等侵權問題。雖然短視頻作為一種大勢所趨的內容傳播手段,碎片化與高頻率的傳播效果為影視作品帶來了關注與熱度,但是將格局拉大,一部分短視頻創作者在沒有獲得內容授權的情況下,對內容進行粗暴剪切、搬運,不僅僅是盜版侵權,還破壞了作品原本的內容意義,長此以往,影響的是整個內容產業的生態鏈條。而在新一輪的《倡議書》中,行業頭部平臺與影視從業者們再次呼吁短視頻平臺進行版權內容合規管理,并倡導公眾賬號生產者提升版權意識,強調“先授權后使用”,清理自身賬號內未經授權的切條、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內容,同時不隨意發布影視作品內容拍攝過程中與演員相關的拍攝花絮、現場物料、路透視頻等。國家版權局則進一步強調,“堅決整治短視頻平臺以及自媒體、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未經授權復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同時,電影作品著作權也將進行集體管理。顯然,這接連而來的打擊活動,針對的是短視頻惡意剪輯與侵權搬運的問題。而官方管理層與影視行業對短視頻侵權行為嚴打的原因,并不難理解。一方面,視頻平臺與影視公司們的聯合,這是行業版權意識的集體覺醒,旨在維護影視版權內容。可以理解為,行業想要為內容市場確立明確的運行規則,對短視頻市場進行規范,保護影視內容。如今的短視頻市場上,侵權問題已經不容忽視。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僅2019年至2020年10月間就累計監測疑似侵權鏈接1602.69萬條,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部分短視頻將影視作品關鍵劇情進行碎片化剪輯,或者在原本劇集內容基礎上進行二次同人創作,這些短視頻傳播姑且對原生內容起到了一定的導流與傳播作用,但是隨著影視短視頻的量化式生產,也出現了大量灌水式搬運視頻,甚至二度盜用他人創作短視頻,一部分創作者對長視頻內容進行粗暴截取,惡意剪輯,AI換臉,私人化評述,引起話題討論,但是卻對劇集本身內容價值進行了消耗與傷害。以短視頻市場上流行的“三分鐘看xx電影/劇集”類型的解讀短視頻為例,短時間將一部作品濃縮解讀,創作者截取的片段與解讀角度,帶著相當的個人化色彩,創作者通過內容獲得了流量甚至實現變現,但未必獲得了內容授權,也未必對內容本身進行了客觀評述,起到正面傳播的效果。建立嚴謹的版權秩序,規范短視頻內容市場,已經是行業共同的命題。而另一方面,內容產業需要構建健康的生態,上游內容產出、中游宣發、下游內容變現,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條,而目前短視頻侵權的行為,無疑損害了產業上下游的共同利益。無論是華策影視、正午陽光等頭部影視公司,還是頭部內容發行平臺,產業上游以高額成本進行內容制作,然后通過版權買賣實現B端變現,下游發行平臺則通過廣告、會員付費等完成獲利。這個鏈條運行的有效基礎,是版權內容保持穩定價值。而侵權的短視頻內容,卻破壞了影視內容的版權價值。大量侵權短視頻,作為一種快捷便利的概括性內容,奇妙的消解了原生內容的吸引力。如各類社交平臺上傳播的影視CUT、碎片剪輯等,將原生內容提純濃縮,快速傳播,在短時間完成信息傳達。這固然能為原生劇集進行導流宣傳,但是大部分用戶在觀看完短視頻之后就不再去觀看原生內容。熱門劇集的關鍵劇情或者高光臺詞被剪輯提純,快速吸引觀眾注意并傳達信息點,但也讓劇集自身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上游平臺高成本、高投入的影視內容轉化力被迫降低,侵權短視頻截獲了原生內容的用戶流量與傳播熱度,最終降低了內容變現空間,破壞了產業生態鏈條。于是不難理解,為何視頻平臺與影視公司們會舉起版權保護的大旗,這不是所謂的“長視頻劍指短視頻”,而是影視行業內容版權意識、知識產權意識的升級,更是平臺與制作方為自身內容建立的“防護鎖”。內容市場上的短視頻侵權打擊活動,獲得了行業上下游的支持,卻也讓一部分內容創作者們感到茫然,首當其沖的是同人市場上的“剪刀手們”(視頻剪輯愛好者、視頻內容二次創作者)。近幾年,隨著短視頻在互聯網市場上的日常化,短視頻作為一種內容形式已經在影視市場有著相當的重要性。這次行業對于短視頻侵權的嚴打活動,讓一部分剪刀手們感到茫然,是否未來短視頻剪輯與同人創作,都將被視為侵權行為?行業也考慮到這一點,《倡議書》中提到,“倡議者愿意以開放的心態,和短視頻平臺以及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共同探討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授權方案”,即影視創作者與發行平臺并沒有對短視頻創作“一刀切”,而是希望短視頻平臺能夠遵循版權規則。平臺與創作者們在擁有授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二次創作剪輯。從短視頻平臺而言,這場互動促使短視頻平臺對自身平臺上的影視內容與創作者進行梳理與規范。影視短視頻已經是短視頻市場上變現能力較強的內容品類之一,隨著短視頻在電影、劇集等領域宣發效果越來越大,劇集宣發期片方也加大了短視頻宣發成本投入。一部分影視MCN、KOL、影視短視頻創作者們,通過侵權內容完成變現,甚至形成品牌認知,這種情況在打擊活動提出之后,勢必將被取締,而短視頻平臺也將迎來更加健康的內容生態。而這場活動中,原本人心惶惶的剪刀手們或許可以安心,有了清晰的運行規則,視頻創作有了官方加持與版權保護,將更加穩定與自由。而從視頻行業而言,版權保護將內容素材回收,這意味著上游內容創作者擁有絕對的內容把控權,能有效保持內容價值,通過規范開發,實現內容商業價值的有效升級。 行業進行版權保護沒有錯,所有人都明白,打擊侵權短視頻的核心是建立起更健康、有效的內容產業循環。版權保護之后,無論是內容制作方、長短視頻平臺,還是明星藝人們,甚至是整個視頻行業都將迎來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