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能不能吃呢?反季節蔬菜其實是指在一般地區因熱量條件的限制而無法正常栽培的季節內,利用特殊環境資源或采取保護性設施進行生產的蔬菜。
這種蔬菜也不是我們現代才有的產物,最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作為祭品的韭菜,就是中國最早的反季節蔬菜。
什么是反季節蔬菜?
1
大棚蔬菜
這其實是我們最容易碰到的一類,尤其是那些頂著“本地出產”名號的大棚菜,就是名副其實的反季節蔬菜了。不過反季節蔬菜由來已久,也不是我們現代才特有的。
秦漢時期就出現了溫室栽培,漢代人衛宏記載,秦始皇曾秘密派人在驪山附近找一片有溫泉流經的山谷,種上甜瓜。地下有溫泉的地方,冬季地面溫度顯著高于周圍地區,甜瓜們以為春天到了,紛紛發芽生長、結出果實。
(宋人《秋瓜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漢的皇家菜園——太官園,為了讓皇帝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鮮蔬菜,特意在菜地里蓋起了房子,在房子里種上蔥、韭等,并日夜不停地燒著不起焰的炭火,把房里烘得暖暖的。
代王禎的《農書》則敘述了另一種反季節蔬菜——韭黃的栽培方法:冬天來臨的時候,把韭根移植到地窖里,用馬糞培育。因為動物糞便內所含的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發酵、分解,會產生熱量,有效提高地面溫度。
2
從南方運往北方的蔬菜
我們把云南和海南出產的應季辣椒、番茄等蔬菜運到北方,來緩解北方冬季蔬果匱乏的情況,就會成為反季節蔬菜。
3
冷庫的應急儲備蔬菜
從冷庫里搬出來的應急儲備,比如出鏡頻率極高的蒜薹。
反季節蔬菜能吃嗎?
出現這樣的擔心,主要是因為人們把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混為一談,但其實這兩者沒什么關系。在適合植物生長的條件下,植物覺得很舒服,體內就會產生一些“激素”,告訴自己要茁壯生長。
所以不管是真實的自然環境還是模擬環境,植物產生的激素都是一樣的。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杜鴻祎等人2011年發表在《中國婦幼保健》期刊上的反季節水果攝入與女童性早熟的關聯性研究中,收集了105名性早熟女童病例和反季節水果攝入量,最后并未發現反季節水果與女童性早熟的關聯性。
大棚種植的反季蔬菜,農殘超標的問題,相比應季蔬菜更加突出。這主要是因為,大棚中氣溫較高、濕度大,蔬菜病蟲害比較嚴重,導致農藥使用量加大。而大棚光照不強、通風不好,不利于農藥降解,在超量使用的前提下,非常容易出現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
不過在大棚中使用農藥也是無奈之舉,只要農藥用量合理適當,就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為盡量除去蔬菜上的農藥殘留,我們在烹調之前,蔬菜一定要洗凈,至少洗4~5次,同時配合洗果蔬的洗滌劑效果更好。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太陽光照、溫度的影響。比如大棚西紅柿的糖含量確實比較低,口感也沒夏季田地里產出的西紅柿甜,這是因為西紅柿中糖儲備跟溫度有密切關系。
實驗證明,在27℃左右條件下生長成熟的西紅柿中的果糖和蔗糖含量要顯著高于其他溫度下生長的同類指標。除了含糖量,溫度還會影響西紅柿的特殊氣味,一般成熟期要在20℃以上才能更好地積累香氣物質。
顯然,冬天的大棚大多不能完全滿足西紅柿對溫暖的需求,自然會影響到果實的口感。
除了味道,營養也是考慮的因素。不過,相對于口感,這種營養的變化對我們的影響要小得多。維生素C只有10%的變化,100克黃瓜相差不到2毫克,如果覺得營養不足的話,多吃個橙子或者一兩片大白菜就能補回來。
如何選購安全又有營養的蔬菜呢?
01
有應季蔬菜時,吃應季蔬菜;沒有應季蔬菜時,適當吃反季蔬菜總比沒有蔬菜吃來得好。
02
優先選擇本地出產的蔬菜。
03
盡量少買形狀奇怪的蔬果,如尖長的西紅柿、碩大的草莓。
04
不選顏色異常亮麗、味道異常甜蜜的水果。為了讓水果看起來漂亮,吃起來很甜,有人會添加明礬、甜蜜素。這樣既增加重量,又能使未成熟、味道酸澀的水果變得清脆香甜。
05
不買顏色不完整的蔬果。經過催熟的蔬果,果皮或其他地方會留下青澀的痕跡。
06
黃瓜盡量選彎的,而不要選直的。因為很多菜農會在黃瓜生長期時噴射激素以幫助它們長的又粗又直。
07
土豆不要買表面過于光滑整潔的。因為在土豆成熟的時候,地蠶會啃食土豆,但有些農民在種土豆前會把種子浸泡在福爾馬林液里,經過這樣處理的種子種出的土豆地蠶就不喜歡吃。所以有蟲眼的土豆是更健康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