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困擾現代人的一大頑疾,腰椎間盤突出已經悄悄盯上了很多人。有些人患病已久,甚至已經到了坐立難安的境地;有些人開始懷疑自己已經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了,也有些人開始“亡羊補牢”,加入腰部鍛煉的大軍。
然而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大家的誤解卻也不少,今天我們通過科普腰椎間盤突出的五大誤區,更深入了解這個疾病。
有腰椎間盤突出,不一定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雖然“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只差一個字,但這一個字,直接決定了你是不是“病”了。腰椎間盤突出,一般指的是腰椎在核磁或 CT 片成像中有突出的部分,而腰椎間盤突出癥則是指突出的那一部分腰椎,刺激或壓迫了相鄰的神經,從而演變成一種病癥。換句話說,如果你腰痛,加上拍片報告顯示椎間盤有突出,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癥。但實際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十分的復雜,除了腰痛,還包括腿痛,下肢肌肉萎縮、無力、感覺減退等異常,直腿抬高陽性實驗等多種癥狀。這幾項往往缺一不可,所以當你開始覺得自己有腰痛、腰椎盤突出癥狀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自下診斷,自己嚇自己。想要檢查腰椎間盤突出,還是首推核磁共振(MRI)。由于 CT(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檢查)較MRI便宜、快捷、方便,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里,CT成為腰椎間盤突出檢查的首選,有的醫學教科書甚至明確推薦CT。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MRI在診斷的精確度上要優于CT檢查,且MRI無輻射,對身體幾乎沒有傷害。其實怎么檢查,去醫院了醫生會給你專業的建議,但是有些人會覺得CT檢查已經足夠了,不需要檢查,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醫生。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最佳時期是 6 個月內,手術治療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 6 個月內進行。有研究表明早期手術介入(6月~1年)的患者術后康復更快、神經功能恢復的更好。對于年輕人不良習慣導致的腰痛,建議大家,可以通過改變習慣、加強鍛煉等方式來「治病」。但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復雜的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早就醫。如果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注意休息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代表休息就是臥床不動。曾經嚴格臥床是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但是,現在有研究表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臥床休息與保持日常活動對該病的影響幾乎沒有差異,關鍵還是在緩解腰椎間盤壓力。注意休息當然重要,但無論是想預防腰痛,還是緩解已有的腰痛,正確地運動,都是一個好方法。除了急性的腰部扭傷或是骨骼損傷,慢性腰痛的人,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只要疼痛和功能障礙沒有嚴重到寸步難行的程度,不必限制活動。另外,很多人相信倒走可以緩解病癥,其實臥床都不能緩解腰椎間盤壓力,那倒走也是不能的,倒走連腰椎間盤的壓力都緩解不了,就更加不可能緩解腰痛。腰痛也可能是因為腰肌勞損,你得查準原因再對癥解決。有人在腰痛時會做一些腰部動作來緩解,以下三個常見鍛煉動作在無形中會影響我們的腰部骨骼肌肉,不僅達不到緩解效果反而傷了身體。這個動作會加重腰椎及腰椎間盤的負擔,過分拉伸腰部的肌肉韌帶。要是腰痛還經常做這個動作,很有可能越練越痛。仰臥起坐講究技巧,用力較猛的仰臥起坐,會對脊柱產生很大壓力,掰著頭部頸部用力的動作,還有可能傷到頸椎,所以不推薦大家隨便做。而且對于長期慢性腰痛的人而言,他們的腰部力量相對薄弱,更應該避免做這個動作。慢性腰痛的人腰部肌肉力量偏弱,往往沒辦法很好地穩定腰椎,做這個動作可能會加重腰痛。就是這些錯誤的姿勢或鍛煉習慣,常常讓腰部的肌肉、韌帶、骨骼疲勞或損傷,久而久之,腰酸背痛就找上門了。如果等到腰椎間盤突出等壓迫了附近的神經,就更讓人煩惱不堪了。那么腰椎間盤突出癥該如何科學治療,怎么科學防治腰椎間盤突出呢?繼續關注下篇【防治篇】吧。
簡介:從事創傷骨科專業近20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擅長復雜四肢關節周圍骨折以及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微創治療,骨不連及骨缺損的顯微外科治療。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近三十篇,擔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創傷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骨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康復醫學會疼痛康復專業組委員;上海市虹口醫學會骨科學組常務委員。門診時間:周五上午,武進路85號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