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大約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腎病,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肌酐的升高,最后發展為尿毒癥也很常見。
在所有進行透析的患者中差不多一半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害性不容小覷。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篩查和識別糖尿病腎病,變得非常重要。
糖尿病腎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以及如何早期預防呢?
先說說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表現:
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階段,作為患者可能不會覺察到任何不舒服或癥狀,因為腎病一向都比較“沉默”,如果做檢查的話,可能僅僅在運動后發現有微量白蛋白尿。
隨著病程延長,有的患者變為持續的微量白蛋白尿,然后往后發展會出現大量蛋白尿,并出現浮腫、高血壓、腎功能下降,最終可能會達到尿毒癥階段。
陳醫生,在這里把可能會出現以下體征和癥狀,和大家再說一下:
尿液的外觀來看,尿中泡沫明顯增多并且不易消散。當然最準確的是做一個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肌酐(ACR),或24小時尿蛋白尿定量檢查。
可表現為眼瞼、面部、上下肢、腳踝水腫,嚴重的出現會陰、背部等全身水腫。關于水腫的自我判斷,我們可以用食指按壓小腿前面的皮膚5秒鐘,如果出現一個凹陷性小坑,要當心!
尿頻是指小便次數的增加,比如白天超過7次,晚上超過3次,就提示是尿頻了。小便次數的增加,具體的機制是糖尿病滲透性利尿,還有一種情況是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合并尿路感染,也會出現尿頻。
腎臟可以調節血壓,當發生糖尿病腎病時,腎臟病變會通過一些列的機制引起血壓的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定期測量自己的血壓,如果連續測量反復>140/90mmHg,要警惕腎臟出現了問題。
乏力、沒有精神;氣促、呼吸困難;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持續瘙癢;失眠等等。
再來談談大家最為關心的預防問題:
預防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充分管理控制好自己的糖尿病、血壓、血脂和體重。每年定期復查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和抽血查腎功能。?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改變和執行:
每天對食物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可以改善總體健康狀況,降低糖尿病腎臟發生風險:
· 學會選擇健康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全谷類和低脂乳制品,限制肉類以及油炸或高脂肪食物的量。
· 保持適量的運動:盡量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步行、慢跑、園藝、游泳或其他日常活動。
· 減輕體重:超重可增加許多健康問題的風險,而且糖尿病患者往往都有肥胖問題,為了健康,減重勢在必行。
· 戒煙:吸煙是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危險之一,同時吸煙還會增加心臟病發作、腦卒中或癌癥的風險。
· 戒酒:酒精可升高血糖和血壓,盡量少攝入酒精性飲料,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貴在堅持!
過去我們一直在強調避免吃含糖的食物,包括甜甜的水果。盡管限制糖的攝入很重要,但是現在不再建議這樣做。也就是說:普通人完全可以按照糖尿病患者是飲食原則去吃飯,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參考普通人群的健康飲食標準去選擇食物。
當然,對于生長發育期、妊娠或合并有肝病患者,不宜過度限制蛋白,具體營養方案應該交給專業的營養師或醫生個體化的來制定。
醫生主要是根據疾病進展的不同時期,采取口服降糖藥或者注射胰島素來有效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水平長期升高。
作為糖尿病患者需要知道:血糖、血壓、血脂達標是治療的關鍵,具體降糖、降壓、降脂、護腎等方案應由內分泌科或腎臟專科醫師制定,最好不要亂用一些所謂的民間或祖傳偏方,避免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
要門診定期看醫生,做:尿常規、腎功能、眼底血管等檢查。
陳舟
上海長海醫院
腎內科 主治醫師
簡介: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 ,醫學碩士,腎臟病專業,目前就職于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腎臟內科,臨床一線醫生。人民衛生出版社簽約作者,知乎大學醫學部講師,知乎“腎臟健康”和“醫學芝士”專欄作者,新浪微博V+會員簽約作者,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春雨醫生簽約作者,企鵝號健康觀察團成員,百諾名醫匯講師,上海市醫學會會員,美國心臟協會BLS Provider,Uptodate臨床顧問中國推廣大使,腎臟健康科普作者。騰訊新聞知識官。
目前已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余篇,腎臟健康相關科普文章500余篇,參與編寫已出版《腎病康復助手》《謠言背后的健康真相2》《常見疾病的預防與康復科普》科普圖書3部,在編人衛出版社《腎臟健康說》《慢性腎臟病全病程管理》科普圖書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