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傷寒論》中,關于針灸(針刺)的條文很少,有明確穴位的只有12條。
因此,大家的共識是張仲景擅用藥,不善針灸。
在這12條條文,有個穴位出現的頻率很高,竟然占了其中6條,這個比例太高了。那么究竟是哪個穴位,讓張仲景那么重視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傷寒雜病論》全書涉及針灸的條文共計75條,其中《傷寒論》55條,《金匱要略》20條。明確指出具體穴位名稱的條文共12條,其中涉及的穴位共8個,分別為:風池,風府,大椎,肺俞,肝俞,期門,勞宮,關元穴。
《傷寒論》中涉及期門穴的條文,一共有6條,我們分別列出來。
期門適用于【腹滿】、【譫語】、【熱入血室】等情況。
只有陽明證才會有發譫語的,譫語代表陽明證,陽明就是胃,太陰篇第一個主證就是腹滿,所以腹滿代表太陰證,太陰就是脾。 寸口脈就是陽脈,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就是肝血太旺了,頂到胃;得到急性肝病的人,肝腫起來,胃被壓迫到了,木克土,因為脾胃被肝壓到了,肝里面充血充得很旺,脾胃的血就不夠了,當人血不足的時候,就會比較肥大,為什么會肥大? 就是要吸收更多,所以氣血虛的人,舌頭又肥又大,脾胃也是一樣,血都跑到肝里面了,沒有血能讓脾藏蠕動的時候,脾臟就像死肥肉一樣,堵在胃下方,就叫作縱,縱的意思就是木克土,病人就不能吃東西,要把肝血輸開來才行,這時候張仲景說扎期門,實際上不能光靠期門,如果用章門穴會更好。 倪海廈
就是當女人月經來時,正好得到感冒,這是傷寒表癥,太陽癥。月經來時,當一得到感冒時,這感冒病毒就直接進入子宮,這叫熱入血室。
一旦熱入血室,就要馬上吃小柴胡湯,但這個時候吃小柴胡湯下去都太慢了。我們就針扎或者按摩期門,如果你不會扎期門怎么辦,就先吃小柴胡湯,再按期門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