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 語文 生活
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論語》微作文題】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對今世仍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在《論語》中有許多警醒后人的名句,可以作為論點,可以作為論據,也可以作為引子,寫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議論文。
為政篇第二·孟懿子問孝
——《論語》微寫作五
2.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span>
【翻譯】
孟懿子問怎么行孝??鬃诱f:“不要違背?!保ㄓ幸蝗眨┓t給孔子駕車,孔子在車上告訴樊遲說:“孟孫問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說:不要違背?!狈t問:“什么意思?”孔子說:“父母在世,按照禮來服侍他們;父母過世,按照禮來安葬他們,祭祀他們?!?/span>
【微寫作】
孝,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依靠,也是最親密的家人??梢赃@樣說,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所以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報父母,感恩父母。
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焙螞r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呢?孔子認為,孝道是和禮義有著密切聯系的。父母在世時,我們要以禮服侍他們;父母過世,我們仍要按照禮來安葬他們,祭祀他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義之邦。父母是具體的人,總有缺點和過錯,哪能永遠不違背呢?而禮是天下通行的法則,遵循禮,既不違背父母,又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所以,孔子的整句話聯系起來理解,就是孝順父母的前提是不違背禮義。
孟郊在《游子吟》中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可見,他對自己的母親有著深沉的愛。我們也應該像孟郊那樣,對自己的父母以禮相待,為他們著想,為他們盡心盡力,回報他們無私的愛。
百善孝為先,父愛如山般厚重,母愛如水般深沉,我們一定要永遠記住父母對自己的恩情,回報他們。(高二 吳建帥)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span>
【翻譯】
孟武伯問什么是孝??鬃诱f:“孝子最掛念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希望父母身體好,不要得病?!保ㄒ唤庾鳎骸案改缸顡淖优慕】禒顩r?!保?/p>
【微寫作】
在今年寒假的疫情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所帶給我的共鳴。
在這次嚴重的疫情中,大家都待在家中隔離,盡自己所能為國家抗疫出一份力。
雖說我們都在家隔離、上網課,但我們的家長依然需要佩戴口罩奔赴一線工作。我都已經記不清這是我第幾次一個人在家了。在這個寒假中,每一天都十分漫長、難熬。每逢漆黑的夜,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度過。
每天早晨,在父母的催促中起床,按時上網課,然后又是一天漫長的等待。我每天都很怕,怕我得了新冠,但是我更怕父母沒回來或者染上了新冠。所以,我每天都會打十幾個電話給父母,直到聽到他們的聲音,才能松一口氣。
其實,距離阻斷不了聯系,更阻斷不了愛。想想戰斗在抗疫一線的專家和醫護人員,他們也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也在擔心著父母,而他們的孩子也同樣在擔心著他們。他們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希望對方一切安好,健健康康。他們這樣的義無反顧也是因為孝順,只要治好病人,疫情結束,他們就能回家陪在家人身邊。我們都一樣盼望著一切回到正軌,和父母在一起。
愛,如同冬日的暖陽,給人們注入希望的力量。
(高二 吳睦亮)
2.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翻譯】
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行孝道的,只曉得能夠養爹媽。可是你看狗啊馬啊,我們也都能把它們養起來。沒有孝敬之心,怎么區別這兩種養呢?”
【微寫作】
在古人眼里何為孝道,陪在父母身邊,甚至將一切感情都花在孝順父母身上,遵從他們的意愿??扇缃?,孝順的本意已經越來越新奇,甚至開始偏離了軌道。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養著父母,只供他們吃、他們喝,那么和養阿貓阿狗有什么區別呢?
孝順父母就應當用心陪伴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大,我們不能只是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求,人到老年更會覺得孤獨和寂寞,他們也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呵護。父母養育我們,可他們又天生要強,不會把自己內心情感表達給自己的孩子。我們應當主動尋找和發現父母內心真正想要的,我們應該體諒父母,理解父母。
孝順父母,就要真心對待他們,在細節處讓父母感動,讓他們驕傲,讓他們欣慰,使他們感覺到“這不愧是我的孩子”?!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我們的愛我們用一輩子也是報答不完的。
沒有孝敬心,何談孝順?(高二 韋程錦)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翻譯】
子夏問什么是孝??鬃诱f:“子女在父母面前,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難以做到的。父母有事,晚輩代勞;有酒食,長輩先用——這樣子就可以稱為孝嗎?”
【微寫作】
與父母和顏悅色似乎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能夠完全做到。在成長中,父母總是站在最前面為我們遮風擋雨。在此過程中,也總會因為各種強硬的好意而生出父母和子女的摩擦,所以很難做到和顏悅色?;蛟S,我們做子女的應該多點耐心接受,懂得感恩。畢竟,他們說的和為我們做的都不是壞事,有的只是我們沒到那個年紀,一時無法完全接受而已。
孔子說的“色難”的確是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可以做到在平常生活中多對父母微笑,抑制住負面情緒,減少爭吵。父母從小就照顧我們衣食住行,管理家庭瑣碎事務,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到家,是否能做出一頓可口的飯菜?當然不僅僅只是這些,我們不僅得學會照顧自己,也需要盡力為父母做點事,照顧他們,放松他們一天勞累后的心情。
孝,不僅只是口中的愛與關心,更要實踐。孝體現在平常暖心的點點滴滴。(高二 袁麗)
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翻譯】
孔子說:“我和顏回說一整天,他從不反駁,好像笨笨的。后來我觀察他私下里的思考和言談舉止,也是很能發揮的。可見,顏回并不傻啊。”
【微寫作】
孔子的這段話表現了孔子對于弟子顏回面對老師時和私下里兩種不同的情況的認識。
看來,認識和判斷一個人要全面,要綜合多種要素,否則會出現偏差。顏回是孔子喜愛的弟子之一,為人謙遜,凡事都有自己的見解,又尊師重教,對老師孔子十分尊敬。顏回“不違”孔子,是因為對老師的敬佩,認為自己遠遠達不到老師的水平。這是一種虛心的智慧,也是一種自知之明的智慧。
一般學生在有了點自己獨特見解后,也許會開始賣弄,會自滿,這是學習的大忌。學海無涯,僅是知道了一星半點的知識就開始賣弄,這是典型的“滿瓶不動半瓶搖”。而顏回卻只在需要發揮、需要運用的時候去發揮,長時間的沉淀使他的發揮更加流暢,而他的不動聲色也在不經意間使自己變得更加穩重成熟。(高二 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