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于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2006年,湖南衛視《變形計》,掀起了一大股農村城市孩子的互換熱潮。
“通過7天的身份互換,徹底找回最純真的自己。”
在城市農村嚴重割據的當時,這種方式似乎真的在某種程度上達到目的。
一到農村就大呼“就是餓死也不吃一口飯”的王境澤秒變真香始祖,不學無術的富二代易虎臣頃刻之間就成了熱心公益的三好學生。
困苦的農村生活,似乎真的成了治療“獨生子女病”的良藥,讓嬌生慣養的城里孩子自我反省,一個個流著淚脫胎換骨。
而作為藥引的農村孩子,卻成為這場治療中唯一的犧牲品。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
當七天的夢做完,他們重新回到破敗的搖搖欲墜的家,一些孩子發出了“城里爸爸比農村爸爸好”這樣的聲音。
作家路遙曾這樣說:
“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從來不是錯,只不過《變形記》節目組在孩子們還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追求的時候,就將最好的東西赤裸裸地擺在他們面前,又在他們剛剛沉浸的時候毫不猶疑地抽離,這無疑是殘酷的……
而與這些孩子相比,電影《人生》中有著相似命運的高加林就幸運多了,至少,他曾有過選擇的權利,也有著追求夢想的資本。
電影《人生》由路遙同名小說改編,吳天明指導。
“少時不懂《人生》,成人后再看,卻發現已是戲中人”
01、
被村長兒子頂替職位的“高加林”
高加林也是一個地道的農村孩子,他生活的環境比如今的農村孩子還要逼仄。
遼闊的西北土地上坐落著的那個小小的高家溝近乎與世隔絕,別人都改革開放,將集體制變成承包制了,他們村還因為一把手的私心分成兩個大組,一村人苦哈哈地種著一樣的土地掙工分。
但幸運的是,高加林從小讀書,又是村里唯一的教書先生。他著一身整潔明亮的衣衫,每一刻都斟字酌句拿捏著文雅的談吐。
他身上的一切都與這個小村落格格不入,他的人生目標也是這個小小的村莊。
外面有廣袤的世界,高加林從報紙上讀過,在書本里看過。他的夢想,是好好做個教書先生,再慢慢地、一步一步滲透到外面去。
但命運從不因人力而定,就在他教書的第三年,他的先生位置被村里“一把手”的兒子頂了。他還沒來得及實現的夢想,就這樣如泡沫般破碎在眼前。
大地的兒子驕傲地飛出去,又蹣跚著回到他身邊。
高加林覺得自己的人生陷入了絕境,他沒辦法放下臉面挎著籃子像老婆子那樣進城賣饃,只能佝僂著腰趴在泥土里種地。鋤頭將他的手磨得鮮血淋漓,血液澆進泥土里,泥土也為他哀鳴。
就在一切都看起來灰暗無比的時候,一個靚麗的紅色身影悄悄來到加林的身邊。
她叫巧珍,是一個農村姑娘,但長得美麗大方,一雙眼睛秋水般望著你的時候,用加林的話說,就是這十里八村的“頭梢子”。
巧珍愛加林,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愛他。因為父親的緣故,巧珍沒有讀過書,但她打心眼兒里喜歡有文化的人。
加林還在做教師的時候,巧珍覺得自己配不上他,只能默默地望著,從不敢去接近。但如今他也只是個普通的農民,她是不是能小小地期待一下,期待與他有個未來呢?
加林發現自己最近總是偶遇村里“二把手”的女兒巧珍。勞動的時候,她銀鈴一般的歌聲在不遠處響起,休息的時候,她恰好路過,默不作聲送上一只解渴的甜瓜。
就連他扯下臉皮挎著籃子進城賣饃,那個女孩兒也能在大馬河橋上與他偶遇。她一眼就看穿他一個饃都沒賣掉的窘迫,笑瞇瞇地接過籃子:“加林哥,我替你賣去。”
她把饃換成錢,用藥治他的手,備小食飽他的胃,買紙煙全他的癮,拿她那顆心,捂暖他這個陷入絕望的人。
她說:“我從很久以前就喜歡你”。
她說:“加林哥,要不我們倆在一塊兒過日子,我一定不叫你吃苦”。
她說:“加林哥,等以后我們結婚了,你每周休息一天,我讓你過星期天……”
這個姑娘太熱烈了,熱烈的讓人難以招架。于是,愛情就這樣突兀地闖進了高加林的世界,他幾乎沒用多少時間,就在掙扎中繳械投降。
巧珍的存在暫時驅散了加林事業上的陰霾,他幾乎是放肆地享受著愛情的甜蜜,這是他從前在詩文上不曾讀懂的東西。
但橫亙在他們中間的東西,金錢、地位以及巧珍父親的鄙夷,又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他,他還有更加遼闊的夢想,他渴望離開這里,從泥土里一飛沖天。
機會來的很快,外出當兵幾十年的二叔突然回來了,他穿著一身整齊的制服,開著闊氣的小車,最耀眼的,是他身上那個勞動局長的標簽。
他的二叔,變成了當初那個摘了他教師位置的馬副局長的頂頭上司。
馬副局長陪著丑陋的笑臉,拍著胸脯向他打保證:“加林呀,你放心,我一定給你找個好工作。”
高加林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撲通撲通的,如雷貫耳。
很快,高加林穿上從前整齊漂亮的衣服,踏上了去城里的路。巧珍一雙好看的眼睛紅的像兔子,送了一程又一程。
高加林變成了一個記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采訪一個遭受洪災的鄉村。他用自己的筆記下了一幕又一幕抗災事跡,文字真誠,感情熱烈,感動了不少人。
就連廣播站的女播音員黃亞萍——加林高中時最欣賞的女同學,都感動得稀里嘩啦。
黃亞萍找到加林,對他的才華和文字表示欽佩,她的心臟跳動得厲害。高加林,這個她在高中時候就喜歡的人,又以這種方式出現在她的眼前。
從前,他是個農民,黃亞萍自知自己吃不了農民的苦,所以不去接近他,接受了另一個門當戶對的男孩子的愛。但如今,加林來了城里,他依然那么才華橫溢,俊朗帥氣,這如何不是上天注定呢?
高加林學識淵博,黃亞萍也不遑多讓,甚至比起做了一段時間農民的高加林,她顯得更加聰慧浪漫,腦子里的知識一卡車都裝不完。
那次見面之后,他們時常在一起聊天,天南海北、詩詞歌賦,什么都能成為他們的話題。黃亞萍更加快樂,在即將被調往老家江蘇的時候,她表白了,還向高加林發出了同去南京的邀請。
南京?高加林有些恍惚,那是真正的大城市,是幾十個小縣城,幾百個高家溝都比不上的好地方。那里有他期待的高樓大廈,有他迷戀的車水馬龍,還有他幾乎能摸得到的,花團錦簇的前程。
他迷茫極了,但在他猶豫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說明,他對巧珍的感情動搖了。他痛苦著,又帶著某些隱秘的快樂,在大馬河橋上結束了和巧珍的感情。
如果不捉弄人,那就不是真正的人生。
在這個時候,高加林又一次被命運捉弄。亞萍的男朋友,那個憨厚老實的男青年張克南有著一個睚眥必報的媽。她一紙舉報書,將高加林期望中的所有美好撕得干干凈凈。
高加林又回到土地里了,只不過這一次,他沒資格義正言辭滿腔憤懣,也沒了那個守著他念著他的女孩兒。
02、
高加林與兩位姑娘的愛情是一道“虹”
電影戛然而止在高加林歸家的路上,遠處傳來孩子們的歌聲:“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大片的留白伴著孩子們清亮的歌聲,給觀眾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
但比起電影的結局,皮哥卻更喜歡小說的結尾。
路遙在這一部分對高加林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致。他內心痛苦,先是覺察出孩子們歌謠里深刻的譴責意味,又難以遏制地恐懼起來。
他高傲慣了的心怕極了譏諷的神情,受不了即將來自村民們的嘲笑和厭惡。
但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時候,村民們從農田里魚貫而出,他們的臉上沒有任何惡意,反而帶著滿滿的真誠。他們安慰加林,讓他不要灰心,農村有農村的好處,而且未來的日子有的是機會出去,千萬不要喪氣。
這些真摯的善意讓加林感恩,也讓皮哥無比動容。
馬云曾說,路遙是改變他人生的人,如果不是這本《人生》,他不可能走到今天。
確實如此,在《人生》里,命運似乎殘忍至極,讓每一個人都失去了珍貴的東西,但又留下機遇,讓所有人求仁得仁。
巧珍癡心戀慕加林多年,得到后又經歷錐心刺骨的失去。但在這個過程中,她知道自己一開始就愛錯了,她和加林之間的差距,哪怕沒有黃亞萍,也必然走不長遠。
所以,她在姐姐為她抱屈后堅定地說,自己既然決定結婚了,就要好好跟丈夫馬栓好好生活在一起,不再傷他的心。
黃亞萍的未婚夫張克南失去多年所愛,但他終于明了,亞萍眼中的他木訥,不夠魄力,那是她所求的從來與自己不一樣,看不到自己閃光的地方。所以他不再癡戀,而是坦然放棄,去尋找一個珍惜他的人。
而黃亞萍,這個既愛著加林,又畏懼加林變成農民的姑娘,也如路遙所說的那樣,終會在不斷的打擊中明白世事難兩全,也會知曉“生活對于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
還有加林,正如路遙所說的那樣,他一開始就是通透的,明明知道那是一道虛妄的“虹”,但還是以一種復雜的心情,將它當成一架實實在在的“橋”。
最后,“虹”散了,“橋”也消失得干干凈凈。他重重地跌下來,這才意識到自己弄丟了最珍貴的東西。
但加林最終會很慘嗎?怎么會呢,他有知識,有文化,能吃苦,工作比任何人都出色。當社會變得更好了,他也會走上一條自己想要的路。
但與從前不同的是,他知道年輕人走路必須要走正道,再有所求也要取之有道。
就像馬栓說的那樣:“年輕人哪能沒個三曲四折呢?”
說到底,人生就像電影里那些愛叫嚷的小孩,似乎總是天真又殘忍地玩弄著一切,給人們一次又一次“三曲四折”。
但它又不會讓人徹底絕望,而是留下一些希望,讓人們恍然大悟,原來真正適合我的路是這一條。
03、
活明白了的德順爺
路遙的小說《人生》是偉大的,吳天明的電影《人生》也是偉大的,
關于這部電影,有人在豆瓣里這樣評論:
1985年5月27日,成都舉行百花獎,那天剛開會就下起大雨。
散會后,沒人離場,四川大學一萬兩千名師生披著雨衣、頂著草帽站在雨中看完了那屆最佳故事片——吳天明的《人生》。
電影放完,學生們自發地高喊“人生萬歲”、“電影萬歲”,甚至還有“吳天明萬歲”。 謝飛導演說:“最偉大的電影莫過于此,一萬兩千人站在雨里看電影節!”
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皮哥最喜歡的角色都是那個豁達又聰明的德順爺。
德順爺老說巧珍是一塊金子,但在皮哥眼里,他這個老人家才是真正的金子。
面對愛情,德順爺心里揣著一個姑娘,一愛就是一輩子,終身未婚。
面對親情,德順爺把村里所有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瓜果總是緊著他們吃,一把年紀了還為加林和巧珍兩個小輩操心。
面對人生,德順爺無比通透,深知人活著得有根,不能做那離了地的豆芽菜,一點土都不粘。
但皮哥偶爾會覺得,這個活得像金子一樣的德順爺其實很像加林。他們都愛過一個姑娘,也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姑娘嫁給別人。
或許,年輕時候的德順爺也像加林一樣,做錯了一件事,失去了最珍貴的人。所以他終身不娶,一輩子待人善良真誠,用一生來還債。
而加林,他錯過,悔過,也終究會知道,人活著總有希望,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收獲最簡單平淡的幸福。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是吃魚呀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