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日本和韓國這樣的國家應該是很難有完善的農業和畜牧業,但是各位要知道,除了太平洋上的極小的島國,第一產業永遠都是世界各國賴以生存的“底線”,因為如果一旦爆發戰爭或者災害,又不想受之于其他國家的擺布,獨立自主的國家往往要能夠自給自足。
所以作為憂患意識及其強烈的日本,第一產業的振興對于日本來說已經達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現代日本的發展越發傾向于“超級都市”這個方向,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都愈發的向某幾個城市或者某些特定區域發展,一邊“超級都市”人滿為患,密度大于北上廣,一邊破落鄉村更加無人,乃至于出現了一個村子里只有幾個人的情況。
日本過高過快的城市化剝奪了日本的鄉村,因為鄉村的人都在死命往“超級都市”鉆,導致鄉村大量人口流失,我們可以說,日本的“超級都市”的超飽和發展正在逐漸剝奪日本人賴以生存的“底線”。
日本政府也在反思,如何切實有效的“振興農業”,歸根到底還是日本鄉村和日本“超級都市”極其懸殊的公共服務質量、生活條件、薪資待遇。
在中國,在北上廣深生活和在十八線小鄉鎮生活完全是不一樣的兩個世界,小編有月入15K卻在上海不能留下多少存款的同學,也有月入12K卻在北京天天思考能不能留下的哥們,也有月入5K卻在十八線小鄉鎮能夠把小日子過的風生水起的朋友。
日本同樣不例外,就拿東京的畫展、藝術展、音樂節和其他偏遠的東北地區、四國地區等比較,你就會輕易發現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甚至人文環境等差距也都不是一星半點,甚至會讓你懷疑這兩個地方不像是在同一個國家。
然而,日本提出了“農業振興”的政策,通過村莊合并,組建成規劃科學、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區,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
這樣不僅有利于農業的集約式經營和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而且還是對原有農村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的變革,它打破了原有落后的體制、機制束縛,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小編帶你從以下幾點來見證日本農業的振興改革。
(聽上去和我國的三農政策沒什么大區別啊wwwwww)
日本“市町村”合并
日本的“市町村”大合并首先是在全國一體化的規劃和開發體系指導下進行的。
為了縮小城鄉之間的差異。
小編解釋一下,其實就是合并城鄉,不對城鄉進行區分,都是日本公民,享有同樣的公民權益。
日本政府還頒布《農協法》和《市民農園整備促進法》,保障了日本農協作為一個正式機構存在,也推動了日本“市民農園”的有效推廣。
達到最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城市里有農田,農田中有城市。
日本鄉村工業化
為了穩定農業生產,改善城市發展的外部環境,日本政府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開展了大規模的農村工業化運動。
其中的核心要義是鼓勵日本的城市工業向農村轉移,并且給予農村工業化的發展投入。
日本“一鄉一品”運動
“一鄉一品”運動不僅帶來了農業產業的提升,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一鄉一品”運動的先進地區——全日本知名的湯布院町,人口不足一萬人,但每年卻有近四百萬的游客前來旅游,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隨著日本的城市化進程日益飽和,鄉村的文化也在日益消亡,采用“一村一品”的方式,極大的推動了鄉村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日本鄉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主要在于強化鄉村社區的養老服務功能,而且日本農協負責管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這樣日本政府和農協雙管齊下,保證了日本鄉村的社保制度。
日本物語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