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5時許,在海口一幼兒園內,5歲女孩丫丫(化名)耳朵血流不止,園方負責人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同時通知其家長。
丫丫耳朵處被縫合6針,還在進一步治療。
家屬稱,他們查看監控發現,幼兒園老師有拽孩子耳朵行為。
園方解釋稱,當事老師任職七年來一直愛崗敬業,此事純屬意外,或因孩子皮膚太嫩被老師不小心弄傷。
事后,園方已將此事上報至教育部門,海口警方介入調查,目前涉事老師已停職。
丫丫媽媽龍女士稱,丫丫被接回家,晚上孩子爸爸教孩子說“老師不能打我”,幾個小時孩子一句話都不肯開口說。這時才發現這件事可能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近幾年,有關幼兒園虐童的新聞,總層出不窮。
盡管孩子有錯在先,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有職業道德的老師,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對孩子下狠手。
當一個老師對孩子施暴時,往往不只是打孩子,很可能還伴隨著謾罵。
打罵結合,對孩子來說,是施加了兩種暴力。
一種是武力,一種是語言暴力。
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以至于使孩子討厭上幼兒園。
每位父母都有危險焦慮
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希望他不受到任何傷害。
雖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生活中,既遇不到傷害也不遭受痛苦,雖然父母都期望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我們所能做的和應該做的都十分有限。
孩子會一步步地與父母分離,分離削弱了父母的控制力,分離,會使我們覺得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能隨時保護他了,分離,會使孩子有可能在某個時間面臨危險。
不管《到燈塔去》的女主人公多么強大,多么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她那舞動的長劍都無法抵擋得住生活的沖擊力,她的兒子數學的天分極高,但最終卻死于戰爭。
作為父母,看著孩子離開我們的臂彎,走進那危險的成人世界,我們心存不忍,同時還感到恐懼。
很多母親都認為,在出現危險時,她會永遠擋在孩子們的身前。
很多母親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守護神,永遠是他堅不可摧的盾牌。
很多母親一直被一種念頭所困擾,“沒有我,他們會面臨很大的危險”。
……
不僅母親會因為分離造成的危險而心中焦慮,父親同樣也會焦慮。
一位父親說,當兒子剛剛學爬的時候,他常常俯下身趴在地板上,跟在兒子身后爬,他說:“一旦房頂上的燈掉下來的話,我就能在第一時間擋在孩子面前。”
然而,孩子到了入托的年齡,不管危險與否,我們都必須放手,讓孩子們離開。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羅娜當把最小的兒子送入幼兒園后,她承認“感到危機四伏,十分可怕。覺得,只要稍不留神,他就會受到傷害……”
然而,她不得不堅強地告訴孩子,這是他所必須經歷的……
我們作為家長發揮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的愛不足以使他們避免經歷一些意外而產生的傷害。就像我們無法避免水災、火災或霧霾,又怎能保護他不受這些來自于外界的傷害?
因此,我們要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或者說,是變得更堅強,更能自己保護自己。我們希望他能具有面對成人世界的勇氣,希望他能夠跌倒后再爬起來。
不管發生什么都要讓父母知道
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向孩子了解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尤其是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事情。
01
讓孩子講述幼兒園的一天
要給孩子樹立安全意識,讓他勇于把自己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告訴你。
但兒童發育研究表明,一部分孩子會特別害怕新環境,這些孩子很害羞、膽小,在陌生環境中,會表現得畏畏縮縮。
這樣的孩子性格軟弱,即便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也不敢向父母說出口。
再者,剛上幼兒園的三四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交流能力尚不成熟,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去“描述今天發生的事”。
你要循循善誘,讓他明白如何去把今天發生的事告訴你。
你可以反復多次地說:“你遇到的事情要跟爸爸媽媽分享,比如傷心的事、有趣的事、周邊的事、讓你害怕恐懼的事等等,都要告訴爸爸媽媽哦,讓我們跟你一起面對這些事。”
你可以每天先分享出自己的事情,高興的事情、不高興的事情、生氣的事情、興奮的事情等,然后,孩子也會如此模仿,從容地講出這一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
02
哪個情緒小人是今天的心情
快樂、傷心、驚恐、厭惡、憤怒,每個人都有情緒。
情緒就是住在孩子大腦里的一個個小人。但很多時候,孩子并不知道該如何向你描述這個小人。
比如,當他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他很憤怒,卻沒法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告訴你。
既然孩子只是缺少一個簡單便捷的表達渠道,不如讓我們來提供給他。
在網上,很容易買到表情貼紙或情緒小人的卡片。
當孩子回家,鼓勵他挑選出符合自己心情的圖片,貼在今天的心情表上。
如果他選擇了憤怒、傷心,就要問問他為什么。今天發生了什么事,讓他有這些不好的感受。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心情變化。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引導孩子認識情緒,再試著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03
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不能用語言表達,那么就用肢體語言來實現。
你可以通過游戲,讓孩子告訴你在幼兒園里的狀況,比如“角色扮演”游戲。
讓孩子扮老師,父母扮孩子,在家里重現幼兒園的場景。
在這個過程中,你能直觀地發現,在幼兒園里,老師是怎樣與孩子互動的,有沒有什么問題。
孩子的傷害 如何去規避
如果有一天,當孩子告訴你:“老師打我了。”
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一定是你不聽話!”
這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不關心他。
你應該耐心詢問孩子原因,弄清楚事情的經過原委,安慰孩子。
如果孩子講不清楚,你可以第二天去幼兒園,和老師聊聊孩子近期在幼兒園的情況,和老師聊一聊昨天發生的事,只有把事情搞清楚了,才能知道是非曲直。
如果孩子確實有錯,而老師做的也不過分,你可以委婉地告訴老師多包容孩子,“孩子有點兒調皮,希望老師多包涵,如果孩子做錯了事,請即時通知我。”相信,通過溝通,你能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
如果老師做的太過分,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大,那你就要向幼兒園領導討說法了。必要時,要求老師向孩子道歉,以彌補孩子受到的傷害。
不論孩子在幼兒園受到的傷害是大還是小,都要及時對他進行安慰,避免孩子因為一次挨打而不愿意去幼兒園。
孩子對于任何一個家庭而言都是寶貝,將自己的“心頭肉”交給他人看管、照顧,是很多家長權衡再三之后不得已做出的決定。尤其是那些年齡尚小,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還發展得不夠好的孩子。
什么樣的人和機構,才能讓家長真正放心呢?
給孩子選幼兒園,關鍵在老師。
找一所好的幼兒園,除了對托幼機構的所謂資質和軟硬件的調查考量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如何找一所好的幼兒園
1
與幼兒園的老師面談,了解其管教孩子的方式。
確保他們不提倡懲罰,或者有任何羞辱或不尊重孩子的做法。
2
詢問幼兒園,是否有公開課,家長能否陪課至少三小時。以便你能實際觀察老師的行為,并看看孩子對于這些行為的反應。
這也給了你一個機會,讓你了解老師之前講述的是否屬實。
3
老師是否用關愛的口吻對孩子說話。
老師是否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跟孩子說話,或者仔細聆聽孩子說話。
即便孩子表達的不完整,老師仍然用使用關愛的語氣進行引導,耐心地聽孩子說完。
好的老師不會對孩子吼叫,笑話孩子的表達方式,或是對孩子翻白眼。
4
當孩子犯錯時,老師是否專注于幫助而非責備。
學齡前兒童仍處于發展社交、自我控制能力及情緒處理能力時期,有可能會犯錯誤。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看看老師是否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與懲罰。
5
教室氣氛是否歡樂。
學齡前兒童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就是玩,他們從玩耍中學會自我控制、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
孩子的自制能力以及專注力比較差,他們可能不能夠安靜地坐在椅子上超過20分鐘。
老師應該持續帶領孩子們做各種活動、帶來新挑戰,提出能夠刺激孩子們思考的問題,并且引導孩子們深入考慮問題。
孩子進入幼兒園,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終于可以解放了,教育孩子的事交給幼兒園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
孩子接受幼兒園教育后,父母不能做“甩手掌柜”,要結合孩子生理、心理的特點,關心他在幼兒園的點滴生活,給孩子更溫暖的“心靈營養”。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善意與溫柔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