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面臨一個很遺憾的事實是,很多一生都不吸煙的人也會罹患肺癌。有數據表明,在美國,每年有16000到24000不吸煙的人死于肺癌。事實上,如果將非吸煙者的肺癌單獨分類,它將躋身美國十大致死癌癥之列。
可見,不吸煙者是肺癌患者中較為龐大且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群體。他們為什么也和肺癌扯上了關系呢?
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非吸煙者患肺癌的原因,并取得了很大進展。一起來看看這些因素。
1、氡氣
氡是導致肺癌的第二大危險因素,也是不吸煙的人患上肺癌的“頭號殺手”。可惜的是,很多人對此并不知情。
現有數據顯示,全球20%的肺癌與氡氣有密切關系。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把氡確定為19種環境致癌因素之一。
氡氣屬于一種放射性氣體,它無色無味,比重是空氣的7.5倍。污染的混凝土、水泥、大理石、花崗巖等,都是氡氣的主要來源。氡氣隨大氣進入室內,會沉降在窗戶以下的空間,沉降的多了,濃度升高,就可能致肺癌。因此,若居住于地下室或地上一層,吸入氡氣的概率會相對多一些。
專家表示,防氡可以通過開窗通風、緊堵室內各種管道接口等措施實現,在建筑施工時要對地基加以防氡處理,并選用防氡建筑材料。
2、二手煙
你可以不吸煙,但你不一定逃得過二手煙。
二手煙雖然比直接吸入氣道的煙濃度要低,但也達到了致傷域值;吸二手煙者往往會遭受多個吸煙者的輪番轟炸,因此“吸煙”時間長,致傷性很突出;一個人吸煙會造成一屋子多個人的被動吸煙;香煙燃燒的煙霧會長時間殘留在屋內不易消散——這些因素都導到了二手煙對人類健康的威助越來越大。
上世紀80年代,就有流行病學研究文獻報道,暴露于二手煙可增加肺癌風險。1992年,稱其導致了美國每年3000例肺癌死亡。
數據顯示,丈夫吸煙、妻子不吸煙,發生肺癌的危險性為夫妻均不吸煙家庭中妻子的2倍。不吸煙而患肺癌者,有1/3是與吸煙者生活在一起。
3、職業因素
建筑業、石棉礦開采、絕緣材料加工、汽車剎車維修等職業需要接觸石棉物質,如果吸入石棉纖維,這些纖維會刺激損傷肺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明顯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此外,目前已公認的致癌性工業化學物質包括:長期接觸鈾、鐳等放射性物質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氫化合物、砷、鉻、鎳、煤焦油、瀝青、石油。
在這些工作場所工作,應該盡量減少暴露于這些致癌物質中,例如帶口罩、輪休等等。
4、空氣污染
2013年,《Lancet Oncol》雜志上,Ole Raaschou-Nielsen和其同事發表了一項來在歐洲進行的17個隊列研究的結果。
結果提示,富含微粒物質的空氣會增加肺癌的發病風險,尤其是肺腺癌的發病風險,并且,即使這些微粒物質的濃度低于現行的歐盟空氣污染限定值的下限(PM10為40μg/m3,PM2.5為25μg/m3),這種影響仍然存在。
該薈萃還發現,PM2.5污染每增加5微克每立方米,肺癌的發病風險增加18%;而PM10污染每增加5微克每立方米,肺癌的發病風險增加22%,并且上述污染對于腺癌的發病影響更大。
另外,空氣污染不光包括大氣污染,還包括室內空氣污染。廚房油煙就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廚房油煙中含有苯并芘的致癌物,此類物質會使人體內的染色體發生損傷,長時間吸入油煙會使肺組織發生癌變。因此一定要在炒菜開火時就把抽油煙機打開。炒完菜后還要讓抽油煙機再抽3~5分鐘,以便完全吸走有害物質。
5、基因突變
癌癥的發生和基因突變也有很大的關系。
可能有人出生的時候,染色體上就攜帶著易患肺癌的基因。還有的人的身體可能無法修復受損的DNA,這使其在接觸到較高致癌風險的化學物質時,身體不能承受風險,而導致肺癌的發生。
一篇發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文章曾解釋說,一種特殊類型的基因突變在非吸煙者肺癌中更常見。這種突變激活了一種能幫助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基因。這種突變使基因不斷地被激活,使肺癌細胞生長得更快。
綜上所述,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原因,但從不是唯一原因。諸如環境污染、基因突變等因素會讓不吸煙的人也背負上罹患肺癌的風險。對我們來說,戒煙、改變生活方式、積極趨利避害、早預防早發現是應對肺癌最有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