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律所搬遷了!
2019年7月18日,外灘金融中心·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簽約儀式在BFC外灘金融中心舉行,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主任郭俊律師與外灘金融中心總裁助理兼寫字樓部總經理于惠英女士共同簽署租賃合同。2020年“五一”前,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煒衡(上海)”)將遷址至外灘金融中心S1棟26層,在嶄新的地點續寫輝煌。
煒衡(上海)作為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在北京之外設立的第一家分所,也是其業務規模最大的分所,已于2015年跨入創收“億元俱樂部”,2018年創收達1.5億元。截至2019年6月底,煒衡(上海)已擁有120余名執業律師,業務范圍涵蓋爭議解決、金融與證券、刑事、知識產權、涉外、房地產與建筑工程等各個領域。隨著律所規模、人數的不斷擴大,喬遷至新的辦公地址,既符合發展現狀,也符合未來的發展要求。此時的煒衡(上海)無疑做好了搶灘的準備。
律所選址是實力與財力的體現
律新社發現,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部分律所在選址時都傾向于CBD、金融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筑的寫字樓和辦公樓。就上海而言,外灘、陸家嘴等區域憑借著廣泛的知名度和鮮明的海派特色,吸引了眾多實力與財力兼備的律所在此安家。
作為上海的地標性建筑之一,位于黃浦區外灘金融聚集帶核心位置的BFC即外灘金融中心可謂寸土寸金。作為黃浦江兩岸開發的重點區域,這里不僅擁攬上海最優景觀資源,還匯聚金融、商業、旅游、文化、藝術等多種功能。向東望去,可以感受到陸家嘴金融中心的繁華,向西望去,可以領略豫園的古樸,向北望去,外灘老建筑群是上海十里洋場的起點,在此處可以承接過去,亦可以展望未來。
郭俊律師告訴律新社,律所此前長期在華山路南、北兩個辦公區辦公,存在諸多不便。隨著客戶標準的不斷提高,律所優秀人才的不斷加盟,適當改善辦公環境成為必然。此次遷址是適應煒衡(上海)自身發展需求的重大決策,以此為再創佳績的契機,給客戶展示一個全新的律所形象。
此次簽約活動的負責人、煒衡(上海)高級合伙人沈亢律師在主持活動時介紹,今年春節前后,煒衡(上海)考察了十多個樓盤,最終在5月將目光鎖定外灘金融中心,于近期確立了合作并著手進行遷址后的裝修準備。
租賃合同的達成是律所與業主的雙向選擇。對于業主方來說,選擇承租客戶時,必定會對客戶的承租能力、租金支付能力、誠信度進行綜合的考量。外灘金融中心匯集了新浪上海總部、光大保德信基金、杭州銀行等高質量企業,而以律所為代表的高端服務機構企業也是外灘金融中心十分重視的目標租戶。
煒衡(上海)成立于2003 年,深耕于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帶,經過十六年的高速發展,已成長為滬上大型綜合律師事務所。自成立以來,煒衡(上海)一直秉持著集團總部“洞察、溝通、解決、良知”的執業理念,為中外客戶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曾獲得先進律師事務所、司法行政系統集體三等功、最具成長性律師事務所、長寧區文明單位等數十項殊榮。
外灘金融中心總裁助理兼寫字樓部總經理于惠英女士對煒衡(上海)給予了高度評價:
“煒衡(上海)在高端服務行業中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所處的圈層也非常優秀,市場口碑及影響力均處于我們目標客戶的前列。隨著大量海內外客戶的到來,煒衡(上海)的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將給外灘金融中心帶來更廣泛的知名度和不可估量的影響。”
效果圖
據律新社了解,煒衡(上海)的新址“承包”了外灘金融中心S1棟26層,可多角度俯瞰黃浦江江景,面積約2400平方米,比原址多出約600平方米,計劃容納40名合伙人和100余名員工,并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移動辦公技術,使律師之間、律師和客戶之間實現零距離互動。2020年,煒衡(上海)擬再吸引十余名合伙人和30名律師加盟,此舉是向專業化、國際化的大型綜合性律所邁出更堅定的步伐。
律所遷址是規模化發展的要求
古代有句諺語:人挪活,樹挪死。回顧大所發展道路,不難發現它們在發展過程中均經歷過多次遷址或擴建。全球房地產服務機構高力國際發布的《2018亞太地區法律機構展望報告》指出,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全球各地的律師事務所紛紛開始尋求提升其在中國的影響力的辦法,資深律師向中國流動的趨勢明顯增強,因而律所在中國主要城市的辦公租賃面積有所提升。
對于律所而言,選址反映了一家律所的整體品味,而遷址是律所實力和規模化的體現,背后是專業性的支撐與高創收的保障,也是律所業務升級和品牌意識覺醒的折射。好的門面有利于招待客戶,吸引更多的優秀合伙人和律師加盟。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曾為謀求更好的發展平臺而多次遷址,從最初的北京朝陽區華都飯店,先后輾轉于保利大廈、福尼特大廈(現商房大廈)及友誼賓館,最終意氣風發地搬入位于中關村核心地段的中國技術交易所大廈,并多次更新設施、維護裝修。遷址的過程,亦是團隊不斷擴大、業務領域不斷豐富、團隊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每一次遷址都在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的發展史上留下里程碑式的印跡。
近段時間,煒衡杭州、西安、寧波、南通等分所都陸續更新了辦公條件和硬件設施,以適應“互聯網+”的發展,煒衡(上海)作為長三角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龍頭所,硬件更新勢在必行。
遷址代表了一個新的開始,更好的地理位置和裝修風格體現的是事務所發展的理念,希望能夠吸引更優秀的人才和更優質的客戶加入。對于煒衡(上海)來說,遷址外灘后,他們將發揚上海的海派文化特色。據郭俊律師透露,煒衡(上海)的裝修風格會展現海派風格,在適合律所基本格調的同時,借鑒外資律所的元素,更多地體現上海精神。
律師事務所的管理者應當首先著力將律所發展成為有規模、上檔次的品牌律所,讓優秀律師切身感受到執業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吸引并留下更多優秀律師。遷址后,租金、物業管理費等支出會增加,但郭俊律師表示,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不會減少,律所的人均收益分配比例也不會改變,我們要靠增量解決新增成本問題。遷入外灘金融中心后,煒衡(上海)將為律所發展和執業律師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更加充足的空間,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前來。
郭俊律師指出,要成為一家專業化、國際化的律所,不能單純看創收,今后,煒衡(上海)將更加注重人均創收和專業度的打造。
“我們希望通過吸引專業化人才,將部門創收和人均創收全面提高,專業化程度和人均創收才是律所發展的王道。”
從大局來看,人才的儲備和法律知識的更新對一家律師事務所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煒衡(上海)將不遺余力地對提高專業化水平和吸收人才進行探索,通過設立青年委員會,對所有的新晉青年律師進行考核、面試,針對新人舉辦專業培訓、職業道德教育等活動,讓優秀律師參與法律服務領域的前沿業務,參加權威、專業的培訓,鼓勵優秀律師不斷創造價值。此外,煒衡(上海)還設有人才補貼、青年律師成長計劃、定期聚會、年度體檢等福利。
在專業化建設方面,煒衡(上海)建立了不同的業務部門,對各項業務培訓活動撥備專門經費;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培養儲備人才;每年在金融、訴訟等領域召開較大規模的研討會,提升專業水平,和上海財經大學合作的兩岸信托法論壇也已舉辦多年,且獲得較高的社會評價。
前有車,后有轍。良好的傳承輻射于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分設于全國各地的分所,煒衡(上海)勇立潮頭。
律所搬遷熱將成趨勢
律新社觀察到,近年來律所搬遷不止煒衡一家,縱覽時下的律師行業,遷址與開設分所都成為律所規模化、整合資源和吸引人才的一種方式。2019年上半年,金杜律師事務所日本分所遷至丸之內二重橋大廈;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重慶分所遷址江北嘴國金中心;上海尊源恒律師事務所入駐中國人壽金融中心大廈。與煒衡(上海)同為億元大所的北京國楓(上海)律師事務所也已進駐外灘金融中心S2樓。
對于律所目前的“搬遷熱”現象,郭俊律師說:
“基于寫字樓品質的下降和裝修折舊的考慮,一般情況下,律所在落址后的五至八年內都會有搬遷。所以,律所遷址是一個大的趨勢。但律所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而不應該為了規模化發展而盲目進行擴張。”
煒衡(上海)與外灘金融中心簽訂了八年以上的租賃合同,不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選址上,都進行了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考量。
律所搬遷現象的背后,是律所的實力、財力的提升和規模化發展。大部分律所都是從幾間辦公室開始,經過多次搬遷,最后占據城市核心地段,擁有整層乃至整棟寫字樓;從幾名律師開始,篳路藍縷,白手起家,最后發展為擁有幾百人的規模大所;從接待為數不多的客戶開始,優化業務,開拓市場,坐擁最優客戶資源。
前幾年,被譽為“大廈之壕”的盈科律師大廈橫空出世,為圈內圈外津津樂道;去年,位于長寧來福士的上海星瀚律師事務所完成了擴租辦公室的裝修,將辦公室打造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時髦場所;北京聯合律師樓、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打造的“飛島”、深圳市的鼎岸·律聯空間、南京市的“法律服務產業園”等共享辦公模式也因靈活開放、直面律師痛點而廣受律師和律所歡迎。
律新社發現,目前,越來越多的律所將目光聚焦在金融、商事業務領域,其目標客戶往往是一些頗具財力的大型企業,所以,律所需要樹立一個更加專業、高大上的形象,與客戶找到最佳的契合點,培養更多閃光點。而在客戶對律所不甚了解的前提下,律所辦公室的裝修布置、所處位置則成為客戶對律所的第一印象,也是其決定是否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律所選址是實力與財力的體現,而律所遷址是規模化發展和做大做強的要求。律所“遷址熱”,一方面是規模化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業務升級和品牌意識覺醒的結果。
隨律所搬遷而來的將是擴租,但煒衡(上海)卻沒有進行盲目的擴租,而是按照增加約30-40人的計劃,在原來辦公面積的基礎上增加了600平米。對此,郭俊律師解釋:
“我們不會采用人海戰術擴大營業額,更不會盲目進行擴張。與創收相比,我們更關注的是人均創收的增長和專業化水平的提升,以期利用新環境、新形象吸引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提高律所的專業化服務水平。”
十六年間,煒衡(上海)經過多次辦公地址搬遷。從搬遷地可清晰地看到律所的不同階段的發展軌跡。2003年建所,但發展較為緩慢;2011年遷址至華山路,大量增員、拓寬影響力,于2015年創收過億并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將遷址外灘,借助地段優勢,全體合伙人預期創收將突破2億元。
郭俊律師提出對煒衡(上海)的新期望:“業務方面,大力發展非訴業務,以外灘金融中心為依托,金融資本業務收入達到營業額的30%以上,金融資本、知產、涉外三個業務的創收達到總創收的60%;人員方面,希望二級合伙人迅速進階成長為高級合伙人,遷址一年后,高級合伙人達到35-40名,執業律師人數由現在的120名增加至160名;創收向2億元邁進。”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安居新址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海派文化的熏陶下,在外灘的見證下,煒衡(上海)必將勵精圖治、奮發圖強,邁上事業的新征程!
責任編輯:Susan | 版面編輯: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