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純電動第一,2017年全球純電動第三。刨去強烈依賴于政策的北汽EC系列和開外掛的特斯拉Model S,日產聆風無疑是近兩年全球最為成功的主流純電動汽車。
而就在全新一代聆風年初于海外銷售后,東風日產卻在這個時間點推出軒逸的純電版本。這兩者之間有聯系嗎?如果有,東風日產又為何不引進聆風,而選擇自己去本土化開發一款新的純電動車型呢?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張傳宇
在市場最大的緊湊型轎車市場,新能源的觸手卻還沒有更多伸入。
在這個級別的自主品牌純電動車,比亞迪e5、帝豪EV、逸動EV是比較熱門的車型,而合資品牌中也僅有打著合資自主品牌的華騏300E和車型已經顯得較為老舊的伊蘭特EV。
小微型車之后,SUV正在成為純電動新的熱點,而三廂家用轎車市場反而并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
這個市場機會,被東風日產看到了。借助日產母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積淀,東風日產在今年北京車展上首發了軒逸·純電,并在6月啟動預售。補貼后16.6萬元的價格,比起燃油版軒逸的頂配車型僅貴了0.7萬元。
而也就在今年初,日產全球最成功 純電動汽車聆風的第二代正式銷售。相近的時間點,聆風與軒逸·純電的關系,以及東風日產的意圖,頗令人尋味。
▎軒逸·純電與全新聆風是什么關系?
如果用一句話來簡單形容這種關系,那就是軒逸·純電與全新聆風均出自日產E-Platform電動車平臺。但是如果將軒逸·純電就看作是披著軒逸外殼的全新聆風,也只說對了一半。
從軒逸·純電的設計來看,基本延續了燃油版軒逸的風格,在內飾細節上,比如方向盤、儀表盤、電子換擋等部分,則換裝了與全新聆風同樣的設計。
而從三電系統及性能數據來看,軒逸·純電又有很多東風啟辰晨風,也就是上一代聆風的換標版的影子。
軒逸·純電的電機和晨風一致,相比全新聆風動力稍弱;電池能量相比晨風大幅提升,但相比全新聆風也略小一些。
所以,基于日產全球電動車平臺,用國內暢銷的三廂轎車設計,沿用現款晨風的部分零部件,打造了一款面向本土家用消費者的純電動合資轎車,這就是軒逸·純電。
同時這樣的定位和16.6萬元的預售價,也意味著在全新聆風上被重點宣傳的ProPILOT自動駕駛技術和e-Pedal電子踏板等高科技,基本與軒逸·純電無緣。
當然,這并不算什么缺點。前者對于家用車本身就是附加項,不在主流需求之列;后者因為使用電制動,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只需控制油門踏板即可控制車速,這無疑也是嚴重挑戰現有燃油車駕駛習慣。
所以如果再用一句話總結軒逸·純電,那就是這款車滿滿都是“本土化”跡象。
▎為何沒有先引進現成的全新聆風?
去年廣州車展全新聆風亮相時曾有報道,東風日產會將其引入國產。不過還沒等到這一天,一款本土化的軒逸·純電卻率先進入了市場。
要說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這是一款想要走量的車型。
走量來源于幾個方面:車身型式、價格、產品力。
聆風一直沒有進入國內銷售,但是其換標啟辰的產品晨風,卻從2014年就實現了國產。不過也許是懸掛啟辰LOGO,也許兩廂車不好賣,也許當時純電動車的市場還遠沒有現在這么大,這款車型從2017年開始已基本進入停產狀態。
而今天兩廂車在家用轎車市場中份額所剩無幾,純電動的兩廂車更加不會是消費關注熱點。所以,想要走量,選擇三廂而非兩廂轎車,顯然更加明智。
同時,傳統版軒逸在緊湊型轎車市場一直處于TOP 3位置,擁有巨大的市場基礎和良好的用戶口碑。這對于純電動版本車型的銷售,也會起到背書作用。
16.6萬元的預售價格即便對一輛燃油家用轎車來說,也并非不可接受。當然,基于全新聆風平臺的軒逸·純電,想要做到這個價格,勢必有所取舍,去除全新聆風上的高科技配置、電機沿用晨風的部件就是佐證。
但是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純電續航里程方面,軒逸·純電卻沿用了日產的最新技術。38kWh的電池實現338km的綜合續航里程,與全新聆風相差無幾,而官方百公里13.8kWh的電耗,相比北汽EU400 15.1kWh/100km、秦EV 15.6kWh/100km、逸動EV 15kWh/100km都要低一個級別。日產在電動系統上的技術積淀,這里起了重要作用。
而且,帶有智能互聯的7英寸中控屏幕、日產主動安全系統、前后排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這些也全部出現在了這輛預售16.6萬元的純電動車上。軒逸·純電的配置并不低,不論是舒適還是科技,均是家用轎車主流水平之上。
2017年,東風日產的新能源積分與要求的差額是128,720分,按照平均每輛純電動車型平均貢獻4分計算,東風日產需要生產3萬輛純電動汽車才能填平差額。
因此,將全新聆風上的核心技術與軒逸在家用市場中的優勢結合,打造一款符合本土消費需求,能夠進入主流電動車消費者視野的三廂家用轎車,這比直接引入一款高端兩廂純電動車,更加能夠降低風險,實現快速上量,支撐東風日產的新能源銷量。
當然,之后東風日產大概率還是會將全新聆風引入國產,不過應該可能要到軒逸·純電在市場站穩腳跟之后。
▎軒逸·純電的競品是誰?
補貼新政的實施,推動新能源車結構性改革,向高端車型、高質量增長方向發展。市場的良性增長及補貼政策的變化,使得自主、合資車企在新能源領域逐漸回歸到理性、公平、技術為主的競爭當中,也吸引著更多的車企投放布局產品。
因為同級別幾乎沒有合資純電動車型,因此軒逸·純電的競品主要是自主品牌的純電動車型。從補貼后價格來看,相比幾款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型,軒逸·純電的價格還是偏高。同時,從紙面的動力、續航里程來看,軒逸·純電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優勢。
不過,軒逸在傳統車型領域出色的表現,以及東風日產作為合資品牌帶來品牌形象等方面的溢價,對于主要面向的限購限牌一二線城市消費群體而言,也是無形的潛在優勢。畢竟,此前市場上幾乎沒有能打的合資純電動家用轎車。
▎寫在最后
軒逸·純電的推出,是日產全球電動化戰略布局,與中國本土消費需求結合的一次嘗試。利用成熟的產品與技術快速布局市場,占據合資品牌純電動家用車細分市場的先發優勢,會大大降低水土不服的風險,是比較明智的市場策略。
軒逸·純電的市場表現,是日產未來在華新能源戰略部署的基石。只有第一步邁出去,才會有接下來的前進。
版權聲明:本文為《童濟仁汽車評論》獨家稿件。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須注明出處為《童濟仁汽車評論》和撰寫作者。如有任何侵權行為,侵權者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