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議論紛紛
【孫雙金】“議論紛紛”,指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于耳。“議論紛紛”強調的是說的訓練。課堂教學中,對說的訓練重視不夠,方法不多,說話訓練大多是“老師問、學生答”這樣的形式。我認為,課堂說話訓練的形式可多樣化,有一問一答式、各人自說式、同桌互說式、四人小組討論式、分組辯論式、一人主講其他同學補充式等等。如果我們僅滿足于表面上熱熱鬧鬧那是不行的,還要求我們講究說話訓練的質量。對學生發言,要從“只求其對”向“更求其好”發展。發言好的標準是什么呢?我認為可用“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三句話來表述。
我聽過韓興娥老師的課,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發言無拘無束,甚至省去了舉手的形式,學生只要想表達,站起來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我也聽過杜郎口的課堂,在他們的課堂上,學生們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認識,自己的感悟。一所農村中學,孩子那么自信、那么陽光、那么敢于表達,是讓我感到特別驚喜的。關于學生表達,大部分老師比較重視“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但在“言之有情”上卻常常忽略。我常看到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發言,面無表情、無精打采,缺乏情趣,所以他的語言就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不吸引人,更不能打動人。因此,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關注學生是否有感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否讓自己的表達充滿情感的魅力。
【陶繼新】在課堂上,學生之所以能夠“議論紛紛”,是需要幾個條件的:一是教室要是一個心理安全的場所,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更不要輕易斥責學生,要讓他們感到,自己說得對,教師會表揚,說錯了,教師會友善地指出問題,提出建議。一言以蔽之,教師是學生心理安全的保護人。二是教師的理念要新,認為課堂上不是教師一個人擁有霸語權,應當將課堂還給學生,變教室為學堂。只有學生動起來了,教學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三是教師要引導好,“議論紛紛”不是放羊式地亂說,而是您上面所說的,要有序,因為這樣就會有人說,有人聽,說可以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破解課文中的疑點、難點與重點,而聽也是學習,甚至可以這樣說,傾聽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生的素養。聽的時候,不但要聽出講者的內容要點,而且要盡快地形成自己的觀點,或贊同,或質疑。四是要盡可能地形成課堂爭辯引爆點,這樣,學生就可以進入到無話不談,甚至是情緒亢奮的學習中,從而駛入思維的巔峰狀態,讓靈感頻頻閃現。
您說的韓興娥老師與杜郎口中學的課,我都去聽過,而且都不止一次作過長篇報道。前面說過,杜郎口中學的教師教學水平并不太高,韓興娥也不是一個說起話來口若懸河的老師,可是,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卻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那種無拘無束、大膽發言的態勢,真的是令我們感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在說的時候,不是淡然無味地談,而是群情激奮地搶著說。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有話在胸,不說不快。何止是培養了說的能力,更增強了他們的膽識,豐富了他們的感情。您所說的“言之有情”,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