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大行其道的今天,其變現方式和變現能力被拿出來反復探討。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社交平臺飛速發展,IP變現的可能性得到了更多驗證。以“豬小屁”為例,我們可以看見新媒體和新消費之間更加具象的聯系和作用力。
出品 | 微果醬(ID:wjam123456)
作者 | 陳出木
圖片 | 截圖、網絡
提起抖音長壽網紅,盤點中定有“豬小屁”的一席之地。雖然只是一只小豬,但從2017年上線以來,“豬小屁”一直穩居頭部,內容仍在輸出,錢也繼續賺著,生命力之強令人驚奇。
夢開始的地方是2017年11月還沒有爆發的抖音,“豬小屁”憑借接連推出的幾支可愛舞蹈,一炮而紅。四年后的現在,仍有不少“豬小屁”的粉絲回去考古評論,第一條視頻44.9W的點贊數,放到今天依然能打。
而“豬小屁”的出圈是從一個跳俄舞的視頻開始,不少人因此認識了這只會跳舞的可愛小豬,截止目前已經收獲392.7W點贊量。隨著抖音在2018年春節迎來爆發,“豬小屁”也穩步起飛,逐漸成為抖音網紅元老。
據孵化出“豬小屁”的震驚文化透露,目前“豬小屁”全網粉絲數達3500W,視頻播放量40億,頂流實紅。
而正如2017年就有人疑惑“一只豬跳舞就過百萬了都怎么想的”,現在也仍有人不解,“豬小屁”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仔細研究過其視頻和粉絲反饋,或許就能理解它的走紅其實不算意外。
1、形象自帶親和力
直觀來說,“豬小屁”的形象符合近幾年“萬物皆可萌化”的潮流標準,圓滾滾的身體,可愛的動作,還有小奶音,沒有攻擊性,能夠快速戳中粉絲的心。
而選定“豬”作為載體,震驚文化也有自己的考量:
“我們做過研究,IP授權市場上,熊、豬、兔子這類動物的好感度比較高,但是人型的除了芭比娃娃,很少有比較火的品類。” 秦粵,公眾號:中外IP授權網紅豬小屁是怎樣煉成的?
可以說,“豬小屁”就是按照市場喜歡的樣子打造的,自帶親和力和觀眾緣。
2、設定別具一格
“豬小屁”的視頻采用3D虛擬形象+真人實拍模式制作,相比其他純動畫或純真人的類型,“豬小屁”既能保證足夠的可愛,又能讓粉絲產生代入感,拉近雙方距離。這也讓“豬小屁”的劇情可以更加接地氣,脫穎而出。
同時,“抖音上超會跳舞的小豬”這一設定,也和抖音上較多舞蹈內容的風格相契合,更容易蹭到熱門話題、歌曲、挑戰的流量。
3、多平臺運營,人性化互動
“豬小屁”并不止在抖音上跳舞,還會在B站熬雞湯,在微博和粉絲互動。截至目前,其微博賬號“豬小屁之家”有209.1W粉絲,第一條微博發表于2017年3月,而最新微博的轉評贊數據仍然活躍。
翻了翻“豬小屁”的微博評論區,很多粉絲把“豬小屁”當作朋友,真情實感地講述自己的生活。
“豬小屁”也相當側重用戶運營,無論在微博還是抖音,都能看到其在評論區和粉絲互動,讓粉絲產生“豬小屁”真實存在并陪伴自己的感覺,以此培養出更高、更持久的忠實度。與粉絲產生牢固的情感鏈接,正是“豬小屁”能火這么久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三方面之外,能讓“豬小屁”長紅不衰的原因還在于其內容的持續輸出和變現方式的多元化。而這些,都讓“豬小屁”逐漸發展為一個成熟IP。
當“豬小屁”度過了積累流量的時期之后,IP變現就提上了日程。經過四年時間,“豬小屁”已經形成自己的變現模式。
接廣告是最常規的一種。和其他博主一樣,“豬小屁”也是將廣告植入短視頻中,提高粉絲對廣告的接受度,并通過劇情讓粉絲對產品有更深刻的記憶點。
據公開信息顯示,“豬小屁”的粉絲中,年輕女性粉絲占比75%。所以“豬小屁”接的廣告大多偏向這樣的人群,銷量數據也給到了良好的反饋。比如下圖的水乳產品,在其抖音商品櫥窗中顯示2W+的銷量。
近來大火的直播,“豬小屁”也早早做了嘗試。
“豬小屁”的直播間擺滿衍生周邊、授權產品等,但帶貨商品卻不局限于“豬小屁”相關。主播是“豬小屁”視頻中的女主角——大美,每場大約播1小時。一般的流程是大美先和粉絲互動暖場,并大概介紹當場的商品,然后在粉絲的催促下邀請“豬小屁”登場。“豬小屁”并不只是貼紙,而是用技術合成顯示的,所以也會時不時和觀眾互動,甚至能在直播過程表現出疲憊困意,更加生動真實。
直播間的粉絲大多是沖著“豬小屁”來的,所以大美作為主播能夠給粉絲更強的親切感。而“豬小屁”能夠現身直播間互動,或許會費些成本,但更有利于維護粉絲的情感,避免IP和直播之間出現割裂感,進而影響帶貨效果。
IP授權是“豬小屁”的另一個重要變現方式。在研究一番之后,不難發現“豬小屁”的做法基本涵蓋了目前IP變現的大部分方式。
其一是衍生周邊。
針對自己的粉絲畫像,“豬小屁”授權開發了智能機器人,幾乎一比一復刻的形象,集合多重功能,主打作用是陪伴和早教。據“中外IP授權”2019年的報道,獲得其形象授權的實豐文化推出首批產品后被搶訂一空,且訂單排到年后。
“豬小屁”的公仔、鑰匙扣等產品,也是基于“陪伴”這一作用,與其內容展現出來的溫情風格一致,能夠讓粉絲因為喜愛之情而購買。
震驚文化還會根據重要節日等熱點,實時更新匹配的周邊。比如,2021年春節推出的新春款毛絨公仔和年貨禮盒,滿足過年需求,上線當天被搶購一空。
圖源:“震驚文化”
IP皆可盲盒,“豬小屁”自然也不例外。
其二是和各品牌的合作聯名。這一方式最值得借鑒的地方在于其和內容的緊密聯系,并且盡可能針對粉絲群體去細化概念,達到精準帶貨的效果。
我們以“豬小屁”和氣味博物館的兩次合作為例。
2020年,“豬小屁”合作氣味博物館推出聯名香水,用上了熱梗“精致的豬豬女孩”,產品上也帶了“豬小屁”的IP元素,既有顏值,又符合自己的粉絲調性。
2021年,“豬小屁”二次合作氣味博物館,在新春推出“好運噴霧”。瓶身是憨態可掬的“豬小屁”,精準面向年輕女性粉絲,并且卡著春節,以“好運”作為噱頭,成功抓住當代人“人均迷信”的心理。
可以看出,“豬小屁”的合作案例都是瞄準了那占比75%的女性粉絲,通過IP元素連接粉絲的情感認同,再以產品為載體,和內容做結合,刺激粉絲消費。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花式聯名,零食、銀行卡、手環等等,也仍然符合粉絲精準、顏值取勝的特點。
其三是線下場景的合作曝光。
“豬小屁”和粉絲們建立的連接并不止于網絡,線下的曝光也同步進行。比如以主題裝飾或巨型人偶出現在各大商超廣場上,鼓勵粉絲打卡“見面”,部分路人也會主動合影傳播,無形中加速了IP的出圈。
圖源:“中外IP授權”
舉個例子,7月份,“豬小屁”周年慶主題店落地北京的一家便利蜂門店。門店KV、海報同步改造,并發起相關微博話題#豬小屁四周年##便利蜂#,讓兩者的粉絲共同參與,閱讀量突破千萬。
可見,IP和線下零售的互相加成,發揮出了新媒體和新消費的另一種融合效果。不過,對于IP來說,這種形式比起收益,更多的作用還是在于曝光和增加路人好感。
圖源:“震驚文化”
盡管目前的“豬小屁”算得上是長壽IP,但生命周期并非永遠。“震驚文化”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豬小屁”之后又孵化了豬田野、牛哈特、牛小妮、鼠元寶等,試圖通過豐富自己的IP宇宙,進而延長IP的壽命。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豬小屁”和其他IP一樣,本身具備強大的影響力,粉絲們大多只認這一個IP,衍生的IP并沒有能夠分到太多的流量。想像漫威、迪士尼那樣打造自己的IP宇宙,其他IP的故事內容或許需要下更多的功夫,以培養出自己的一批粉絲。畢竟,不是誰都能像玲娜貝兒那樣,仿佛天降紫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