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萌晚上好,一姐來咯~
姐妹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晚上睡得正香,小腿突然就一陣劇痛,痛得想撞墻……
不要多想,這是抽筋的感覺。
運動時抽筋,睡覺抽筋,都是時常見的抽筋場景。到了冬天氣溫低,肌肉彈性差,抽筋更是頻發。
運動到一半突然腿抽筋、小腿抽筋就算了,甚至連笑得狠一點,都會腹肌抽筋……
看看下面這些小貓貓小狗狗的抽搐,是不是有畫面了?
一說到抽筋,大家都會想到缺鈣 —— 畢竟小時候,爸媽總說抽筋是因為長個子時身體缺鈣。
缺鈣的確會引發抽筋,但并不是所有的抽筋都是因為缺鈣,有些讓人變得易胖的代謝疾病,也有可能表現出抽筋。
「抽筋」到底是怎么回事?抽筋后該如何緊急處理?天冷了,有哪些預防抽筋的小技巧?
一姐給姐妹們整理了一套「冬日防抽寶典」,希望能幫到姐妹們,至少不用再半夜疼到驚醒了…
抽筋時
身體發生了什么
抽筋,其實并不是身體里的“筋”在抽搐,醫學上稱這種狀態為「肌肉痙攣」。
它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直性收縮,一般持續的時間不會很久,但往往伴隨著劇烈的疼痛。
好端端的肌肉,咋突然就開始抽搐了呢?
當肌肉受到某些刺激時,原本控制著它的神經系統就會變得異常興奮,自說自話發出指令讓肌肉無法放松。
肌肉一直緊緊收縮著,肌肉間的神經與血管持續受到壓迫,疼痛也就是這么來的。
抽筋
不都是因為缺鈣
一說到抽筋,大家就會想到「缺鈣」。
其實引發抽筋的原因有許多種,不都是因為缺鈣,不要一抽筋就去盲目補鈣啦!
缺鈣
鈣元素不僅存在于骨骼,也溶解于我們的血液中,它可以調節肌肉的興奮程度。
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必須要保持在「2.25-2.75毫摩爾/升」這個范圍內,才能維持全身肌肉功能的穩定。
一旦低于這個范圍,我們的神經和肌肉會變得格外興奮,一點輕微刺激就可能引發痙攣。
但缺鈣引發的抽筋,多發生在成長期的青少年、維生素D缺乏者(比如孕婦、老年人)、食物攝入鈣量過少的人群中。
每天三頓正常吃、營養也夠的人就不用瞎擔心了,你們的抽筋應該另有原因。
受涼受寒
寒冷刺激,是冬天抽筋最常見原因。比如冬天在室外運動、游泳時水溫較低。甚至最簡單的,睡覺沒蓋好被子等情況。
在低溫的刺激下,大腦會發出信號讓我們全身的肌肉“活躍”起來去御寒 —— 大腦頻繁發動肌肉收縮以產生熱量,肌肉不堪重負,只能以痙攣的方式來抗議。
運動過激
當肌肉進行長時間、高強度工作時,肌肉收縮過快,放松時間過短,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增多,就容易引起肌肉痙攣。
另外,運動中大量排汗,「電解質」會隨汗液一同排出;而電解質與肌肉的興奮有關,丟失過多,肌肉興奮增高,也會導致肌肉痙攣。
睡姿不當
很多人睡覺腿抽筋,是因為睡姿不當,比如壓住小腿、長時間俯臥、腳背平壓在床鋪上。
這些姿勢都會縮短小腿肌肉,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導致局部肌肉疲勞,血液循環不良,也會引起「被動肌肉攣縮」,從而引發抽筋。
所以,當你好好的睡著,蹬腿伸個懶腰就抽筋了,也是身體用這種方式在提醒你:醒醒吧你,這塊肌肉該廢了!
飲食不合理
水、鈉、鎂、鉀,鈣,任意一樣攝入不足都可能讓肌肉罷工。
△比如人水喝太少、利尿的茶或咖啡卻喝太多,就可能在半夜因身體脫水而抽筋
疾病、藥物副作用或孕產
脊椎側彎、動脈粥樣硬化、腰椎間盤突出癥,或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異常等代謝疾病(點擊查看甲狀腺機能減退),也可能引發抽筋。
另外,某些藥物的使用也會影響。比如利尿劑會導致身體缺水及電解質異常,戒酒或突然停用一些鎮靜安眠的藥物也可能會使神經變興奮等。
懷孕也會增大女性出現腿抽筋的風險,特別是在妊娠中期和妊娠末期。
腿部抽筋
常見處理方法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腿部抽筋」的常見處理辦法。
每一種都為大家準備了站姿和坐姿兩種緩解方法:站姿可應用于運動時,睡姿可應用于睡眠時。
大腿前側抽筋
站姿:單腿站立,用同側手抓住抽筋腿的腳踝向臀部按壓,持續10-20秒,放松后再重復,直到股四頭肌感受到充分伸展。
睡姿:側臥,用同側手抓住抽筋腿腳踝向臀部按壓。
大腿后側抽筋
站姿:找個與膝蓋高度平齊的欄桿站立,將抽筋腿踩在上方,上身前傾靠近腿部進行牽拉,在前傾位置維持3-5秒,放松后再重復,直至疼痛緩解。
睡姿:仰臥,抽筋腿打直往上抬,雙手抱住抽筋腿后側向胸口牽拉。
小腿抽筋
站姿:面對墻面站立,身體前傾,將抽筋腿的腳尖抵到墻面,腳后跟盡力下壓進行拉伸,持續20秒左右,放松再反復。
睡姿:起身將抽筋的腿蹬直,雙手抓住腳趾用力向上扳,身體前傾,持續20秒左右,直至疼痛緩解。
腳趾抽筋
站姿:單腳站立,一手扶墻,另一只手向后握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上牽拉,每次持續時間15-20秒。
睡姿:做坐位體前屈一樣的動作,腳趾抽筋的腿向前平放,握住抽筋的腳趾向腳背方向牽拉。
無論身體任何部位抽筋,簡單的原則都是「反其道行之」 —— 即向抽筋部位反方向伸展肢體。
疼痛緩解后,記得用手慢慢按摩抽筋部位,使肌肉慢慢放松,促進血液循環的恢復,然后屈伸活動腿部。
日常如何預防抽筋
飲食
在日常飲食中多吃富含鈣的食品,比如奶、蝦米皮、海帶、豆腐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蛋黃、魚肝油、深海魚等等,多曬太陽,維生素D補充也有助于鈣的吸收。
訓練
適度適時鍛煉:確保運動后不會過度疲累。
運動前充分熱身:運動前進行10-15分鐘的熱身,能夠增加血液流速,增強肌肉與肌腱的延展性。
△ 像高抬腿、開合跳、小腿后踢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后充分拉伸:運動結束后的拉伸,不光能緩解疲勞、酸痛,也能有效增加肌肉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預防肌肉痙攣。
運動中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每隔20分鐘喝一口水;若長時間運動且運動中大量流汗,就建議喝一些運動飲料,維持體內離子平衡。
生活習慣
注意保暖:受涼是冬季抽筋頻發的最大原因。晚上睡覺蓋好被子;戶外跑步時,遵循“速干層+保暖層+隔離層”穿法,有效保暖,方便穿脫。
△ 不同溫度下的跑步著裝示意
改變睡姿:仰臥或側臥皆可,不建議趴著睡覺。(正確睡姿點這里)
熱水泡腳:睡前可以用熱水泡jio,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及肌肉舒張;建議水沒過接近膝蓋的位置,浸泡到整個小腿。
其實抽筋給身體帶來的危害并不是很大。按上面的方法及時處理,就能有效緩解并預防抽筋。
若還是反復發作的話,一姐就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排除神經以及血管的病變,以免會耽誤到病情。
最近很多姐妹問一姐,練臀總找不到發力感,練肩練背的時候,目標肌肉發力感不強,反而上斜方總覺得很明顯在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