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名臣李鴻章,想必大家如雷貫耳。他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的一生毀譽參半,既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同時又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雖然他死后慈禧太后賜給他“文忠”的謚號,但“宰相合肥天下瘦”的傳聞又讓他聲名狼藉。這也使得民間百姓對他充滿怨恨,在他去世50多年后,尸骨竟被掛在拖拉機上示眾,最后直至遺骸散盡。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聽爆史君給大家慢慢道來。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在《辛丑條約》上簽字。本就身患重病的他,當月又患上傷風,“鼻塞聲重,精神困倦”。在他死前八天,還前往俄使館議事,據說被俄國使者嚇唬了好大一通。等李鴻章回來后,“嘔血碗許”,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北京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李鴻章去世后,慈禧分外震驚。畢竟共事多年,李鴻章早已成為她的左膀右臂。為了表彰李鴻章對大清帝國的忠誠,以及他所做的貢獻。兩宮太后回鑾后,特地對李鴻章降詔獎諭,命恭親王溥偉前往奠醊,醇親王載灃前往致祭。
同時贈官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謚號“文忠”,并賜白銀五千兩治喪。此外,清廷還允許李鴻章入祀賢良祠,在他的原籍和立過功的省份都修祠堂祭祀。李鴻章的這份待遇,在清朝漢人中是頭一份。就連他的老師曾國藩,都沒有這種殊榮。
李鴻章祖籍安徽省合肥縣東鄉(今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但他在臨終前卻留下遺囑,希望后人能將他葬在合肥東鄉大興鎮夏小郢(大興集)。這是為何呢?原來大興集附近埋葬著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北宋名臣包拯,以及明朝開國將領張德勝。他希望自己可以兩人一樣名垂青史,所以要與二人的墓地比鄰而居。
但包拯、張德勝二人,一生并沒有污點,數次被罵為“賣國賊”的李鴻章又豈能與他們相比?1958年,“大躍進”時期,全國大煉鋼鐵。當地建鋼廠時土地面積不夠,而李鴻章的墓地又占地過多,所以便被納入了廠區。但這事只是開頭,李鴻章的厄運遠未結束。
不久之后,有人提出李鴻章是“賣國賊”,應該組織人挖開他的墓,將其墓中的陪葬品充公。很快,這個建議被采納。當地生產合作社,專門抽調了32個生產合作社的隊長,讓他們帶人挖開李鴻章的墓。當時負責此事的是高級生產合作社副主任胡正清,胡正清帶人挖開墓上的封土后,發現李鴻章的墓室是用進口耐火磚砌成,非常堅固,砸都砸不開。
有人建議用火藥,胡正清便安排人用火藥炸墓門。結果連火藥都撼動不了李鴻章的墓室。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有個生產隊長提出想法:我們可以挖一條地道下去,打進李鴻章的墓室,把他的棺材拖出來,眾人一致贊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鴻章及其夫人趙小蓮的棺材都被拖了出來。
趙小蓮衣著華麗,身上蓋著慈禧御賜的陀羅尼經被,身旁還有一個精致的木箱子。大家打開木箱,發現兩塊金燦燦的“金磚”。他們原以為這是金子做的,后經鑒定,材質為銅。而李鴻章的棺材已經進水,身穿黃馬褂的尸骨已經腐化。棺材中除了一把寶劍,一塊懷表和一副眼鏡、一根拐棍外,棺材底下還有七枚金幣,呈北斗七星狀擺布。
后來李鴻章的寶劍被一家劇團借去當道具,趙小蓮的陀羅尼經被則落到了一戶農戶的手里,他們將經被拆洗后,繼續當被子蓋。李鴻章的棺材板,則被一位農民拉回家做了桌子。出于對李鴻章的痛恨,他們決定拉著李鴻章的尸骨游街示眾。于是,已經去世五十年多年的李鴻章,尸骨被人綁在拖拉機上游街,最后遺骸散盡,再也找不回來。之后盡管當地政府復刻了李鴻章墓,但里面早已沒有李鴻章的尸骨,僅有一塊他曾經用過的棺材板而已。對于李鴻章,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