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分家
明朝天啟年間,浙江杭州地區,有一個富翁名叫趙經,由于經商有道,所以置辦下了萬貫家產,人送外號“趙百萬”。趙百萬有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為“趙富”和“趙貴”。由于長子趙富出生時趙百萬還未發達,所以趙富跟著父親過了幾天苦日子,這也讓他養成了勤儉節約、踏實肯干的習慣。
趙百萬
而次子趙貴出生時,趙家早已翻身,所以趙貴從小是在蜜罐中泡大。母親錢氏認為是趙貴給自家帶來了好運,對他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母親的溺愛之下,趙貴自幼驕奢淫逸、不學無術,經常在外惹是生非。當他年紀大一些后,父親趙百萬和哥哥趙富想讓他跟著做生意,但趙貴怕苦怕累不愿去,就跟母親撒嬌。
錢氏對于這個油嘴滑舌的兒子寵溺到極點,便對丈夫說:“他不想去,你就由他吧!反正他也不是那塊做生意的料!你這些年賺到的錢,夠他們兄弟倆花幾輩子了!”趙百萬出于之前貧寒時期對家人的虧欠,便任由錢氏母子倆去了。所以趙家的生意,基本都是趙富跟著打理。
趙貴
趙百萬由于常年在外經商,風餐露宿,所以身體漸漸累垮。一段時間之后,竟然臥床不起。家人為他請來醫生,也是藥石無醫。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后,最終還是離開了。趙百萬死后,母親錢氏主持家產的分割。出于對小兒子的偏心,她將家產的一多半分給了小兒子趙貴,而趙富則拿到了一小半。
對此,錢氏早就找好了借口,那就是:趙富有經商能力,日后可以再掙。但趙貴卻無一技之長,需要靠這些家產生存。對于母親的安排,趙富毫無怨言,也再三安慰妻子不滿的情緒。好在妻子也是開明人,在生了幾天氣后就想通了。夫妻倆一起經營生意,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雙喜臨門
而趙貴在分到財產后,卻整天與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妻子則熱衷于購買綾羅綢緞。僅僅一年之后,家產就敗光了。原本錢氏與趙貴夫婦一起生活,但隨著趙貴夫妻敗光家產,錢氏又只好去找他兒子趙富。對此,趙富也沒有說什么,像之前一樣盡心奉養母親。偶爾趙貴家中困難,趙富也會接濟他一些錢。
趙富妻
有一年,趙富要外出做生意,但妻子已經懷孕,便拜托弟弟趙貴代為照看。趙貴拍著胸脯向哥哥保證:“我肯定照顧好嫂子!等你回來時,一定能看到平平安安的母子倆。”趙富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給他留下一筆錢,道:“弟妹不久后也要臨盆了,這些錢你收好。給她買點有營養的東西。”原來,趙家兩妯娌都懷上了身孕。
三個月之后,趙富收到弟弟的來信,妻子已經安全生產,他多了一個大胖小子。同時弟弟在信中提及,弟媳也生了個兒子,前后相差就沒幾天。趙富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連夜往家趕去。等回家后,趙富果然看到了妻子懷中的兒子。趙富心中欣喜,讓人打造了兩個長命鎖,給了剛剛出生的侄子一個。
令人震驚的真相
盡管趙富也非常照顧弟弟一家,但弟弟趙貴卻是爛泥扶不上墻,生活依舊過得不太好。更令趙富生氣的是,弟弟和弟媳每次賭錢輸了后,就拿孩子出氣,孩子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還面黃肌瘦。趙富心疼侄子,在批評弟弟之余,也會經常帶一些好吃的給侄子吃。一天晚上,趙富拿著從外地帶回的點心去弟弟家,還沒進門,就聽到了打罵聲和孩子的哭喊聲。
打孩子
趙富正準備進門阻止時,聽到弟媳壓低聲音說:“你還真打算打死他啊?下這么重的手?”弟弟無所謂地說:“怕什么?反正不是我親兒子。我親兒子現在正待在溫暖的書房中,吃著上等水果看書呢!”趙富有如晴天霹靂,一個站不穩,差點撞進去。幸好他扶住了墻,壓抑住心中的憤怒,接著往下聽弟弟和弟媳的對話。
只聽弟媳也嘿嘿笑道:“難怪你媽說你腦子好,果然鬼精鬼精的。當初若不是你讓人調包,咱兒子還得跟著咱們吃苦呢!我當初還怨恨了你好幾天。”趙貴得意道:“你們女人就是頭發長見識短,等將來大哥一走,財產就是咱兒子的。咱們養老也有保障了。至于這個討吃貨,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的命了!”
趙富
聽到這里,趙富再也忍不住了,一腳踹開門,手指著弟弟鼻子罵道:“你個畜生,枉我全心全意對你,你就是這么對我的么?居然把你兒子與我兒子調包!我有哪點對不住你?”隨后,趙富拉著在另一間房中抽泣的“侄子”離去,留下趙貴夫婦在那解釋。當天晚上,趙富便讓人叫來了負責接生的穩婆。
結局
穩婆看到臉色鐵青的趙富,瞬間便明白過來。她立刻跪下求情道:“趙老爺,你可要原諒老身。一切都是二老爺逼我干的,如今錢還在家里,我分文未動,這就給你取來。”趙富說:“錢賞你了,你把實情給我詳詳細細說出來。否則本老爺必定將你扭送官府治罪。”穩婆只好一五一十地說出了實情。

穩婆接生
原來趙貴的兒子出生僅比趙富兒子晚幾天,當時為了方便照顧,兩家人都在趙富家中。趙貴為了讓兒子有個好出身,便暗中賄賂穩婆,要求她將兩個孩子調包。穩婆一開始不愿意,但隨著趙貴出價越來越高,她便同意了。所以趙富一直帶在身邊的,其實是他的侄子。而被打得遍體鱗傷的,是他的親兒子。

孩子
趙富得知詳情后,怒不可遏,當場與弟弟斷絕關系,命人將他扭送官府。官府經過審判,讓趙貴坐牢一年。趙貴的妻子沒臉見人,決定搬回鄉下老家居住,并接回了自己的兒子。趙富于心不忍,還是送了她一筆錢,囑咐她將孩子培養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