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光了了
當淺薄的知識無法解答所遇見的難題,苦悶便成了生活的常態。
越是無知,越是心浮氣躁,極易胡思亂想。一顆懸著的心始終無法找到安定的理由,大腦便如同宕機的機器,亂入一團麻。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或許不能直接給出所有問題的答案,但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豐富自我學識、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
書中的道理會給你以啟迪,那些問題客觀上依然存在,但至少在文字的力量之下,心中稍顯安定。
因為淺薄,所以感到迷茫;因為無知,所以苦苦尋不到答案。
大道理都曾聽聞,但未必知曉其中的道理。
世間所有的煩惱都自有其來源和相應的解決辦法,讀書正是為了提升自身的見解,給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整體內心焦躁的情緒,撥開困在眼前的重重迷霧,找到解決之道。
煩惱并非是客觀的存在,而是主觀的感覺。
個人意識的主動創造,讓稀疏平常之事也變得有了意義,事情本身并無悲喜之分,只是人們心中不同的感受才讓它給人造成了不同的影響。
要解決問題,但更要平復自己的心。
一顆焦躁不安的心,時刻處于慌亂之中,無論面對何人何事,都無法冷靜應對。煩惱就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在書籍的海洋之中找到一片凈土,在這喧囂的塵世之中尋找一片寧靜祥和之地,無人打擾的安寧給心靈放松和冷靜的機會。
知識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存在,它體現在你的言行舉止中,也體現在你為人處世,面對生活的態度之中。
這一生,你讀的書越多,懂得的道理越多,內心就會越發的平和。生命中所遇見的一切,無論好壞,始終會到來。
煩惱并不會解決任何的問題,反而會為自己的雙手雙腳戴上不該有的枷鎖。
被束縛的自由,往往并不是因為外界,而是因為自己的心。
若是能以平常心對待,遇事不慌不亂,沉著冷靜,保持理智,靜靜思考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到困境真正的出口才是最佳的選擇。否則,毫無意義的煩惱只是自找麻煩。
“磨刀不誤砍柴工”,真正有用的武器在發揮其巨大的力量之前,往往需要漫長的沉寂和等待。
讀再多的書都不算多,人生一世,學無止境。
世事變遷,斗轉星移,萬事萬物在一片靜默之中悄然地發生著變化。若是不能及時的補充精神糧食,煩惱便輕而易舉的找上門來。
任何一本書,其最大的意義不在于給出問題絕對的答案,而在于給人的驚醒和感悟。
人與人之間的人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沒有任何一條道理可以適應于每個人的人生。
讀書,是為了透過作者的眼睛,站在作者的肩膀之上,去體驗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趟精神的旅途之中,所見所聞所感,對于自己現在或者將來人生必將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千煩惱絲,皆因自己而起。
你常常感到痛苦,感到煩惱,不過是因為陷入了思想的死胡同,卻遲遲找不到出口。
說實話,許多煩惱本無存在的必要,只是因為人心的虛無,所以給了它生長狀態的機會。
世事不易,卻仍然無法成為煩惱不斷的理由。若是命中注定,該經歷的事情一件都不會少。
與其自尋煩惱,苦了自己,倒不如試著和自己和解,改變內心片面且偏執的看法。
要想活得更輕松自由,就要提高眼界,打開格局,你才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而書籍便提供了這樣的渠道和機會。
多讀書,讀好書,讀于自己而言有益的書。
暫時放下心中的焦慮和煩惱,靜下心來,摒棄世俗的紛擾,回歸到真正的寧靜之中,細細品味字里行間的真意。不必急于尋求一個確定的答案,只是靜靜地享受語言的魅力。
這一生,你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讀過的書每一本都不是白費,此刻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必定會在未來開花結果。
當你的大腦不再一片貧瘠,當你的知識儲備足夠的豐富,問題依然會存在,只是內心多了幾分坦然和平靜,少了幾分煩惱和焦躁。
讀過的書,深刻理解的道理,會滲透到你身體的每一處血液之中。
在未來漫長的光陰之中,每當你有需要,它們總是會發揮相應的作用。人生或許就是如此,只有足夠豐富的靈魂才能阻止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