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修剪過的樹枝還未及爆出新枝蕩漾在暖暖的春風中,河道里的那碧綠的水草給白墻黑瓦添上了濃濃的春色。而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古鎮有的元素,西塘都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初識西塘從參觀倪天增的故居開始。倪天增,前上海市副市長,由于長年超負荷的工作,隱病在身,不幸于1992年逝世。依稀記得,看到報紙上的介紹,他是我們寧波人。
叱咤風云畢竟是鳳毛麟角,歷史也是人民創造的。在明清木雕陳列館、根雕館、瓦當文化展示館、鈕扣博物館等,盡管只是走馬觀花,但手藝人的精湛技藝讓人嘆服。領略了小小鈕扣從貝殼中摳出到拋面、打眼、成型的過程,細看了小時候能看到卻不曾用心留意的花式滴水、磚雕,民居木雕的柔美,大型的栩栩如生的動物根雕。
假山、亭池、花草、樹木,西園風景優美,內有介紹“南社”,掛有多幀字畫。粗略一看,才尋覓到眼熟的一位,柳亞子。其實也只知道柳亞子先生曾贈毛主席詩而已。有人這樣說過,見得越多越知自己的淺薄。
臨河的店鋪,大多是小小的,有些是前店后廠。油光光的肘子,各色糕點,沒什么吸引力。入一家小作坊,有味兒,那是個皮革加工。掛著成品的各類皮件,問了一條皮帶,叫價290元。在“有味”的店鋪,是各類小瓶子,或淡雅或濃郁的香水味。色彩明媚的蜜蠟,店家在現場打磨、加工成掛件,拿在手里掂一掂,不重。有點兒喜歡,但我一向不太佩戴飾品,更無意在景區購買。
小小的店鋪,主人各自用心裝飾。除卻鮮花點綴外,貓瞇門前一副愛理不理的懶散,故作粗糙的木板寫上幾句話,立現文藝腔。那文字有時含蓄,有的則俏皮些。有一段是這樣寫道“男人忽悠女人叫調戲,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男人和女人互相忽悠叫愛情。”男同事讀著,我則和他玩笑著,你和她,該往那歸類?哈,自然是調侃、取樂而已。
西塘更是“橋多、弄多、廊棚多”。明清木雕館所在的余慶堂內的宅弄,全長不過3米。而在石皮弄,胖子在弄內交會,沒準會擦墻貼肚皮過了,而頭上是一條狹長的天空,所以被稱之西塘的“一線天”。臨河的“煙雨長廊”總長近千米,因為是有廊棚,即便是下雨天,也能“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長廊盡頭處,停泊著游船,有興趣可以泛舟穿行于縱橫發達的水道,看兩岸的枕水人家,逍遙自在。
在這樣的古鎮,你是不是想細雨蒙蒙,可能更有一番情調,你可能會想這么多的弄堂能否邂逅丁香姑娘?他人在室內休息和玩樂中,書記和我撐著雨傘又去逛古鎮。不曾遇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卻讓你見到了細雨里定格的我悠閑的身影,正面、背影、撐著雨傘從橋上走下、凝望著遠處……..如此的擺拍,照片又很出彩,感謝書記的厚愛!
晚上再游“煙雨長廊”,狹長的街巷,磚木結構的廊棚,桔黃色的燈光,懷舊、親和。到了臨河的酒吧一條街,霓虹閃爍,古鎮褪去了白天的少女般含羞。各家門前小伙子盡情招徠游人,場內勁歌快舞,熱情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