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看到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是年化收益率。如果是期限很短的產品,實得的利息總數并不多,而你的機會成本是在產品購買日至到期日之前資金處于凍結狀態,不能輕易取出,也就是暫時失去了流動性。產品到期日之后,有些銀行資金的到賬時間可能還要延誤半天甚至一天。
最后,之所以“搶購”是大家覺得所謂高收益產品會比較奇缺,今后可能買不到。這就好像前一陣子大家去“搶”鹽、“搶”日化產品,其實完全沒必要。因為中國是在去年年底才進入加息周期。一般情況下,一個加息周期要持續一年甚至更長時間。按照現在的經濟形勢,通貨膨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會延續甚至可能更嚴重,進一步加息只是遲早的事情,今后一階段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維持這種高位運行,甚至會進一步抬升。“搶購”的另一個原因可以歸咎于老百姓對現有投資渠道的不了解。筆者認為至少有兩個投資品種比大多數銀行短期理財產品要好。其一是貨幣基金,其二是個人國債逆回購。這兩者的好處在于:它們既能及時反映市場的利息變化,充分體現收益,又有很好的靈活性,任由投資者合理安排投資期限,增強了資金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