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表 弟 媳 婦
作者丨矯公本 攝影丨旅途
表弟和弟媳是再婚,兩人都是離過婚的,而后在一起打工時認識并走到一起了。兩人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所以他們辦完登記手續既沒辦婚宴也沒請客。我知道表弟離婚是因為原來的弟媳紅杏出墻而為,而現在的弟媳為何離婚我沒有細問,所以現在的弟媳在我的思想中并沒有太多印象。
舅舅這些日子挺鬧心,打電話問我,他該不該來東北?我回他話:“這個問題沒商量,你必須得來。”舅舅嘆了一口氣,把電話撂了。
舅舅在山東農村,老倆口有二畝地,這幾年不僅種地村里不要錢,國家還給農民補貼錢;表弟、表妹再給他倆郵點,日子過得也算滋潤。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舅舅突然患了腦出血,雖然人救過來了,生活也能夠自理,但是卻失去了勞動能力。表弟、表妹又都在東北,想照顧他們也是鞭長莫及。于是表弟和表妹極力動員舅舅趕緊過來。
我的表妹夫,人特好,聽說老丈人要來,趕緊把大屋子收拾干凈,為老人準備好房子,并打電話要親自去山東接他們。
舅舅那年雖然才七十三歲,但他的守舊思想還挺嚴重,“自己有兒子,怎么能住到姑娘家里去呢?”可是表弟后找的媳婦因為舅舅、舅媽都沒見過,擔心一旦來了,過不到一起,到時候,留不下、走不得,那可如何是好?所以舅舅就三番五次打電話征求我的意見。
表弟媳懷孕快生了,那天我的二兒媳將小孫子小時穿的小衣服,收拾了一大包,讓我們送給表弟媳,于是我和老伴去了表弟家。我很久沒有來過了,走進小院,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院子里有一塊不大的菜地,卻種了多樣蔬菜,黃瓜、蕓豆、茄子、辣椒還有幾棵西紅柿和大蔥;地邊上還種了幾棵向日葵,艷黃的花瓣在果盤周圍隨風舞動著,就像那粉蝶的翅膀,在翩翩起舞。院子里的東西擺放得錯落有致。表弟告訴我,這都是弟媳在家做的,他在外打工,每天早出晚歸,家里一點顧不上。聽后我真為弟媳捏把汗,挺著大肚子,干這些農活真危險。走進屋里,三間房的東屋間收拾得干干凈凈,炕上鋪著新買的花地板革,一張地桌上擺著一臺二十九吋彩電……還沒等我說話,表弟說:“這個屋給老爸老媽住了,我們倆搬到西屋去了。”走進西屋,房間照樣收拾得干凈利索,地下擺著一張沙發床,屋里顯得有些窄吧,靠墻角放著一臺二十一吋的小電視。我突然對弟媳有了一些認識。她雖然年紀輕輕,卻知道農村“東屋為大”的規矩,她還把大彩電留給公公婆婆,自己看一個小電視……
回到家,我趕緊給舅舅打電話,告訴他,你趕緊來吧,沒錯。
舅舅和舅媽決定到東北來。表弟和弟媳商量,“我給人干的活脫不開手,另外你也要生孩子了,讓小妹去接爸媽吧?”弟媳說:“也只有這樣了,但是他們來回的路費應該我們出。”可表弟為難地說:“家里的錢僅夠你生孩子了。”弟媳說:“你去找干活那的老板先借點,這錢咱不能讓小妹出……”
弟媳“生產”了,滿月時請我們去喝喜酒。
那天我和家人如約而至,在一個不大的鄉鎮餐館里竟然設了16桌餐席。我去時客人還都沒到,我看設了那么多桌,便問表弟:“你設這么多桌有這么多人嗎?現在吃得那么貴,別浪費了。”表弟說:“恐怕還要坐不下,可飯店只能放這么多桌。”繼而表弟又補充了一句:“小孫(弟媳姓孫)原來打工的工友約有5桌。”聽后我有些疑惑,弟媳在那里打工不足一年,懷孕后期聽說很長時間不上班了,難道她的人緣那么好?
開席時間快到了,客人陸續來了。我特意注意了一下宴席的安排,果不其然,弟媳打工的朋友6桌沒有坐下。那天來的客人超出了預算,因此我們家的親屬好多人只好耐心地等待了一番。至此,讓我對這位弟媳更有了好感。
席間聽到了一個讓我更驚訝的消息,弟媳離婚前的老婆婆、大姑姐、小姑子、與前夫生的孩子,還有遠房的一個嬸婆5人,也從九十里地外趕來,來為弟媳賀喜。此時表弟媳突然讓我肅然起敬起來,這種場面我六十多歲還是第一次遇到。
都說,婆媳關系難處,姑嫂感情難融,其實不然,完全事在人為。俗話說“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人都是有感情的,又有幾人我送你玫瑰,你還我蒺藜的呢?人,不管對家人、親屬還是同事,都應以誠相待、和諧相處、寬容待之,那樣我們的社會一定是和諧而美好的,看來弟媳做到了。
舅舅過來5年了,每逢我去看他,都會對我說:“我和你舅媽的命真好,攤上個好兒媳!”
作者簡介:矯公本,遼寧省丹東市振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