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同型半胱胺酸增高本身不會引起任何癥狀
2.血同型半胱胺酸增高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如冠心病、腦梗塞、動脈硬化等,臨床上對一些沒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而心腦血管病又發病較早的患者,往往行此檢查。
3.多吃蔬菜、水果,可以補充一些葉酸、B族維生素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基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產物,不屬于構成天然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
可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導致內皮細胞和內質網損傷
破壞機體凝血和纖溶之間的平衡,使機體處于血栓前狀態
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膠原的合成
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同型半胱氨酸已被美國的指南,歐洲指南,中國指南確認為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越高,患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就越大,尤其是腦卒中!
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檢測技術的發展,對其研究逐漸深入,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為判斷心務管疾病危險性的獨立指標,并認為與傳統的指標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本文綜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測定方法和臨床意義。
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過程
人體內同型半胱氨酸作為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其本身并不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與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過各種轉甲基作用為體內已知的約50多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質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轉移酶作用下將甲基轉移至另一物質后,生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進一步脫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則可通過N5甲基四氫葉酸轉甲基酶(EC1.1.1.68)及其輔酶維生素B12的催化作用,接受N5甲基四氫葉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過程又是已知的體內能利用N5甲基四氫葉酸的唯一反應。故同型半胱氨酸與體內一碳單位代謝有著密切關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β-合成酶(EC4.2.1.22)催化下也可與絲氨酸縮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酮丁酸。
2 影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
血漿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約70%與白蛋白結合,為結合型。其余的游離型則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鍵結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還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漿中。我們通常所指的是總的同型半胱氨酸濃度。
影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過于遺傳于食物營養缺乏。遺傳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氫葉酸轉甲基酶及胱硫醚-β-合成酶的基因發生突變,引起酶的活性降低,從而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現在已經證明N5甲基四氫葉酸轉甲基酶的缺陷,在體內葉酸缺乏的情況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的明顯升高。而根據Mudd等的研究,由遺傳缺陷引起的胱硫醚-β-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導致血漿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超過正常值的十倍左右。
對近1200名老人的研究表明,體內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血漿中維生素B6、B12和葉酸的濃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越高。由于動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約高三倍左右,可以產生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對人體的動脈組織造成損傷。
其它因素包括性別、年齡、腎功能的損害、以及服用影響葉酸和B族維生素的藥物,都可影響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尤其是腎功的損害,會嚴重影響那些含硫氨基酸的排出,因為腎小管內皮細胞的胱硫醚-β-合成酶對同型半胱氨酸的轉化作用,被認為血液中的非蛋白結合型同型半胱氨酸很重要的代謝途徑。
3 同型半胱氨酸與心血管疾病
目前,對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機理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雖然過量膽固醇沉積是造成動脈壁損傷的直接原因,但是臨床上膽固醇的水平并不能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指標,這是因為膽固醇在動脈壁的堆積與多種脂蛋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有著密切的聯系。根據研究,如果當體內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紊亂,濃度升高,就會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巰基內酯,可與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復合體,隨后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堆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上的泡沫細胞。而且,同型半胱氨酸還可自發氧化,形成超氧化物和過氧化氫,這些產物會導致內皮細胞的損傷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并可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續性的收縮,引起缺氧,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
不僅如此,同型半胱氨酸自發形成的巰基內酯化合物,可以和反式視黃酸共同引起血小板的凝集,與此同時,同型半胱氨酸巰基內酯還可引起血栓素(TXB2)以及PGF1αR的形成。這樣就會促進血凝塊的形成,從而引起臨應酬上常見的梗塞性疾病。這在動物實驗中也得到了驗證。
當然,同型半胱氨酸還可通過其它一些途徑誘發心血管疾病。它可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中新的mRNA的形成,使動脈壁平滑肌細胞增殖,并造成動脈內皮細胞的脫落,加速粥樣硬化的過程。另外,由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是依賴S腺苷蛋氨酸的甲基化反應潛在的抑制物,所以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的升高,會影響體內許多物質的甲基化過程,從而影響機體的正常代謝。
4 同型半胱氨酸的檢測方法
目前,同型半胱氨酸最主要的兩種檢測方法是高效液相(HPLC)方法以及熒光偏振免疫檢測(FPLA)方法。但已經有采用酶聯免疫技術測定同型半胱氨酸的報道。
4.1 HPLC法 HPLC方法多采用柱前衍生化熒光檢測技術。由于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以多種形式存在,所以標本的收集和處理就比較重要。所采集的抗凝血液應立即分離出血漿。Pastore等提出的衍生化方法較為簡單,該法的衍生化過程全部在高效液相自動加樣器內進行。首先將含有硼氫化鈉、二甲基亞砜和氫氧化鈉的溶液,含有EDTA和二巰基蘇糖醇的溶液,以及1-辛醇,鹽酸溶液共同加入標本中,室溫下混勻1分鐘后,加入含有衍生化試劑bromobimane的緩沖液,混勻1分鐘后進樣。色譜柱采用150mm×4.6mm的反相C18柱,進樣前用pH3.6的硝酸銨和甲酸銨緩沖液平衡,然后用乙腈進行梯度洗脫.半胱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保留時間分別為3.76和4.14分鐘。此方法靈敏度高,最低檢測限可達50nmol/L,在其線性范圍內相關系統γ>0.99; 批內不精密度為3.3%,批間不精密度為4.9%(n=10); 分離效果好,不僅能分析血液中的多種含硫氨基酸,還能對尿液標本進行測定。
但是,由于bromobimane衍生化的產物較多,會產生較多的雜峰。故目前也有不少研究人員使用特異性高的SBD-F作為衍生化試劑,但這種試劑以光不穩定,應避光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不過,也有研究人員使用其它試劑進行柱后衍生化,紫外檢測方法,但其操作較為復雜。
4.2 熒光偏振免疫檢測(FPIA)法 FPIA法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但價格昂貴,故短時間期內不易普及。進行該檢測時。首先也要用二巰基蘇糖醇將結合型同型半胱氨酸還原出來,然后通過物異性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同型半胱氨酸轉變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類似物,對特異性的單克隆抗體進行競爭性結合,引起示蹤物偏光性的改變,從而檢測出同型半胱氨酸的濃度。這種方法檢測速度每小時可達20個標本。
4.3 酶轉換免疫測定法 這種方法也需要將同型半胱氨酸先轉化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然后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單克隆抗體,最后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的底物,并在450nm處檢測。加入蛋氨酸與半胱氨酸對檢測結果均無影響,無交叉反應。這種方法的檢測結果與高效液相的檢測結果比較,相關系數為0.986;經過Bland-Altman Plot方法比較的差異值小于±2s。
5 同型半胱氨酸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根據國外的報道,同型半胱氨酸的平均濃度男性約為8.5μmol/L,參考范圍(4.5-13.9μmol/L)。近年來,同型半胱氨酸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作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狀動脈粥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險指標,它的濃度升高程度與疾病的危險性成正比。另外,根據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特點,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癥以及遺傳性N5甲基四氫葉酸轉甲基酶、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缺陷也與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有密切關系,但這些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聯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提起心腦血管疾病病,人們首先會聯想到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然而,在某些心腦血管病患者當中并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等情況存在;還有些患者,雖然較好地控制了血壓、血脂、血糖,但仍會復發,這又是為什么?針對上述臨床例子,不得不提到同型半胱氨酸一一心腦血管疾病的隱形“兇手”。
早在六十年代末,M c C u lly就從病理上發現高胱氨酸尿癥和胱硫醚尿癥患者早期即可發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其后的研究讓人們趨向于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作為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機理,主要是高濃度的同型半胱氨酸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形成復合體,被巨噬細胞吞噬后轉變為泡沫細胞,堆積在動脈內參與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并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此外,同型半胱氨酸可促進血小板聚集,最終形成血栓。
臨床上引起同型半胱氨酸代謝障礙的原因有遺傳和環境營養兩種因素。遺傳因素可引起胱硫醚-β-合成酶等代謝所需酶缺乏或活性降低,這類患者常早年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且波及全身大、中、小動脈.病變彌漫且嚴重,多較早死亡。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其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往往很高,可達到100—400Umol/L。環境營養因素指代謝輔助因子如葉酸、維生素B6、B12缺乏,這些因子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謝反應中為必需因子,均可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生。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血清葉酸、維生素B6、B12水平下降。
合理膳食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定期檢測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是預防的主要措施。治療方法目前主要從兩方面著手:①抑制生成;②促進其代謝;補充VitB6、vilBl2和葉酸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 目前有研究硅示:單用或聯合三藥物均有效,對于輕中度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一般治療2周開始顯效,4~6周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可降至正常。有資料表明,應用葉酸、VitB6、VifBl2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中濃度,但對已有嚴重損害的血管不能逆轉。因而,對此病應早診斷、早治療。
病情分析:同型半胱氨酸又叫高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較高的人會容易患上血栓癥及心血管疾病。高半胱氨酸在高濃度的多酚抗氧化劑下會調降,而多酚抗氧化劑被認為是對心血管系統及免疫系統有某些健康益處。多酚抗氧化劑可以調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化合物活性氧的形成。透過高半胱氨酸的自動氧化成活性氧會導致生物損害。
高半胱氨酸是由體內的重要氨基酸蛋氨酸轉化過來的。因為肉類、乳酪及其他蛋白質類食物中蛋氨酸含量特別豐富,因此低脂而富含水果蔬菜的飲食可以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從而使心臟病的危險減少7-9%
記者 任 勇
專家指出: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標直接損傷神經血管,引發動脈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病、某些癌癥、老年性癡呆等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人們至少應像對待血壓、血脂、血糖一樣重視它
提起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病,人們很自然會想到血壓、血脂、血糖。然而,“奇怪”的是,臨床上有些心腦血管病患者并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等情況;還有些中風患者,雖然較好地控制了血壓、血脂、血糖,但仍會復發,這又是為什么?難道除了血壓、血脂、血糖外,另有“兇手”?
近10余年來,醫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一個始終躲在公眾視線之外,默默影響著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逐漸浮出水面。它,就是“同型半胱氨酸”!
長期從事同型半胱氨酸相關研究的天津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市第三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哲成和天津中醫二附院營養科主任張秋蓮兩位專家,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致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是一個近年新發現的反映身體健康狀況十分重要的指標,對預測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老年性癡呆等多種疾病的發病危險具有重要意義,人們至少應像對待血壓、血脂、血糖一樣重視它!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正常不超過15μmol/L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對于大眾的陌生,張哲成解釋說,這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的中間代謝產物,在體內多種生物酶和維生素的協同作用下,它會進一步分解為其他物質,經尿液排出體外或再次合成蛋氨酸,使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維持在相對恒定水平。正常情況下,它在人體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不超過15μmol/L。若超過這一數值,就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對人體產生毒性作用,導致多種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在體內的分解代謝,受兩方面因素影響最大。一是與先天遺傳有關的某些生物酶的缺乏,另一個就是體內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營養元素的缺乏。這兩種缺乏都會影響同型半胱氨酸轉化為其他物質,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還與年齡和性別有關。一般,年齡越大其水平越高,女性低于男性,絕經前女性低于絕經后女性,這可能與雌激素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調節有關。此外,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病、牛皮癬等慢性疾病,也會影響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代謝。還有研究顯示,大量吸煙、酗酒、過多喝咖啡及長期精神壓力大等,會干擾機體整體代謝,間接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會直接損傷神經血管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有哪些危害呢?為搞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卒中的關系,張哲成率領科研人員歷時10余年,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近日,其兩項子課題通過市科委專家鑒定,分別達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他們調查發現,臨床上近40%的腦梗死病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進一步對150余位腦梗死患者進行5年隨訪研究發現,在同樣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的情況下,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者有44.26%復發,是正常組的3.62倍。他們又通過動物實驗顯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確實可直接損傷血管和神經。從而有力證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一個重要獨立危險因素。
國際營養學權威專家、英國帕特里克·霍爾福德教授,在其撰寫的《營養圣經》中提出:同型半胱氨酸與心血管病顯著相關,心血管病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往往超過15μmol/L,將其從16μmol/L降到最理想的6μmol/L,可把心血管病危險降低75%。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過正常值后,每增加5μmol/L,腦卒中的發病危險就會上升1.59倍;若在原水平降低3μmol/L,則腦卒中危險會降低24%。乳腺癌、結腸癌、白血病等一些癌癥的發生,與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很明顯,降低其水平可把患癌危險降低約30%。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過15μmol/L的老人,患老年性癡呆的危險成倍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是人體最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延長壽命的一個最佳方法,就是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過多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積蓄,會產生興奮性毒性和神經毒性,直接損傷神經元,同時通過氧化應激反應,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這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導致諸多疾病的原因。”張哲成表示。
預防應多吃果蔬均衡膳食
同型半胱氨酸每年都要查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如何預防,又如何早發現呢?張秋蓮表示,預防上最重要的就是均衡膳食,避免蛋氨酸過量攝入,同時保證葉酸、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的攝入。
她說,蛋氨酸在紅肉、白肉、豆類、海產品中含量較多,葉酸主要存在于綠葉蔬菜、水果、堅果、蛋、豆類、酵母及動物肝臟、腎臟中,維生素B6主要來源于瘦肉、花生、糙米、綠葉蔬菜、香蕉等食物,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蛋及貝類食品。可見,紅肉、白肉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而富含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的綠葉蔬菜、水果、動物肝臟和腎臟等攝入不足,是導致現代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主要原因。
因而,人們應適當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保證攝入500克蔬菜、200克水果,尤其綠葉蔬菜要多吃;不吃肥肉,瘦肉每日攝入量不超過100克;豆類可適當多吃,每周5次,每次在50克左右;動物肝臟、腎臟每周應吃1至兩次,每次約25至50克;適當多吃糙米、全麥食物等粗糧。此外,戒煙限酒、少吃鹽(每日不超6克)、少喝咖啡等,也對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益。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現已能臨床檢測,這一檢查真應該納入健康體檢常規項目。”張哲成、張秋蓮兩位專家提醒說,人們應像測量血壓、血脂、血糖一樣,每年定期檢測同型半胱氨酸,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在專家指導下調整飲食,或補充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制劑。
自然之寶的好,性價比很高。B族有十二種以上,建議咨詢醫師再選擇,以下內容供參考:B1胃腸疾病、頭發干枯、記憶力減退屬于缺乏B1。B2不常吃瘦肉和奶制品的人應當增加B2。B11孕婦和哺乳婦女尤其要補充。B12老人、素食的人必須補充B12 。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基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產物,不屬于構成天然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可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導致內皮細胞和內質網損傷破壞機體凝血和纖溶之間的平衡,使機體處于血栓前狀態 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膠原的合成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 同型半胱氨酸已被美國的指南,歐洲指南,中國指南確認為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越高,患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就越大,尤其是腦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