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12:54四川
當然能合并累計計算為繳費年限,我國的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是計算的累計繳費年限,只要是在中國的范圍之內,不管是哪里的繳費年限,是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在單位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時都能在退休地合并計算為累計繳費年限。
我本人就是經歷過這三種繳費年限合并的過程,也是這三種繳費年限合并累計計算的受益者。我大學畢業以后,分配到老家縣的機關工作,1999年從機關離職,加上之前的當兵的工齡累計計算工齡21年,在退休時結合個人人事檔案,社保部門認定我的視同繳費年限為21年。
從機關離職以后,我先后在成都、重慶等地打工,但是從辭職的當月開始,便在老家的社保部門辦理了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從成都到重慶,我都是通過在老家自己繳納養老保險,然后憑繳費收據由打工的單位給我報銷養老保險的繳納費用。當時采取這種操作方式,主要是考慮經常流動,工作不穩定,只有在老家繳費才是最穩定的,不需要經常轉移養老保險的關系。
2008年由于我所在的公司需要上市,公司要為每個職工繳納五險一金,所以要求我的養老保險必須轉移到公司繳納,于是我只有從四川將在老家自己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到重慶所在的公司,同時將自己人事檔案也轉移到了重慶的人才交流中心保管。這樣我在重慶辦理退休時,自己在公司的繳費年限也達到了8年。
按照國辦發(2009)66號文件的規定,退休地的選擇包含了四種情形。一是養老保險關系在戶籍所在地的,在戶籍所在地辦理退休;二是養老保險關系不在戶籍所在地的,在養老保險關系所在地繳費滿10年的地方辦理退休;三是養老關系所在地繳費不滿10年的,轉回上一個滿10年的地方辦理退休;四是每個地方的養老保險繳費都不滿10年的,轉移歸集到戶籍所在地辦理退休。
視同繳費年限、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年限、單位的繳費年限,如果都是同一個養老保險的統籌區,在辦理退休時不需要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在退休地可由社保機構進行合并和歸集,但如果涉及到視同繳費年限的合并,必須向退休地的社保機構提交本人的人事檔案,才能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這樣自己累積繳費年限才不會少算或是漏算。
如果涉及到多地的繳費的,比如視同繳費年限是在異地,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年限是在戶籍所在地,單位的繳費年限是在外省,要辦理這三種繳費年限合并,就涉及到退休地的確定和養老保險關系,人事檔案的轉移問題。
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之時,既要確定自己在哪里辦理退休。退休地的選擇必須是按照上述規定的四種情形來進行選擇,如果選擇的退休地不符合退休地選擇的條件,當地是不會為你辦理退休手續的,也不會為你合并所有的繳費賬戶。
只有當地社保部門認為你符合在當地辦理退休的條件,就需要根據社保部門的要求,轉移人事檔案認定視同繳費年限,轉移外地的養老保險關系,便于合并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年限,單位的繳費年限累計的繳費年限,就是計算退休養老金的累計繳費年限。
綜上所述,養老保險的視同繳費年限、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年限,單位的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時都要在退休地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轉移各地的社保關系,最后才能合并累計計算為退休時的繳費年限,繳費年限的長短對于養老金的高低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