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水易居,匯聚好文章。人人可發表,只要是原創。何不試一試?佳作共欣賞。點擊標題下藍字“安陸水易居”關注。投稿微信syj620325、QQ335831346。
中秋話月
肖海濤
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 圖片選自網絡
中秋佳節,天氣預報說一場久違的秋雨將洗去連日的燥熱,帶來宜人的秋涼。我期盼欣然,但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里缺席了一輪明月的相伴,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好在閑暇的日子里讀過許多古人描寫月亮的詩句,我心中的月亮還依然是明亮如炬,因而并不感覺十分的落寞。
安陸河濱夜色 攝影:游忠平
文學作品中最早描寫月亮的是《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翻譯為現在的詩句即為:月亮出來多明亮,美人儀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憂傷。我想,中國文學史上所有的望月傷懷文字,大概最早源出于此吧。
孝感董永公園夜色 攝影:毛峰
《楚辭》中屈原寫過月亮,但只是望月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漢魏詩中“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因是樂府,大多采自民間,倒是直抒胸臆。
白兆山夜景 攝影:王小平
寫月寫得最好的當數唐詩,李白便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小時讀他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我很是崇拜詩人奇特瑰麗的想象,覺得他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充滿奇思異想的頑劣兒童。后來讀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讀了“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游洞庭湖五首》),讀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我才明白這位豪放飄逸的詩仙原來也有如此深沉難譴的鄉愁和孤獨。李白愛月寫月傷月,表達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年輕時豪情壯志的抒發,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有對征夫怨婦的真切同情,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關山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有時他還把自己當作了月亮,跟隨貶謫的友人遷游遠方,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把對友人的牽掛和對友情的誠摯都傾注入晶瑩的冰壺之中。月亮照亮了李白曲折多彩的人生道路,也催化了他豪放不羈的立體靈魂。
2018年超級月亮 攝影:毛峰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古往今來,皓皓明月又會攪動多少文人騷客心底的波瀾。唐詩中出名的還有張若虛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讀到這些優美的詩句,我們便讀到詩人行吟江畔的那種心鶩八方,思接古今的淡淡的憂傷。
圖片選自網絡
宋代文學家蘇軾是一位填詞高手,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勾勒出了一幅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意境:“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詩往往能做到景情理三者兼備,這首詞同樣在月的陰晴圓缺中滲透了濃厚的哲理,它表達的是詞人在“進”與“退”,“隱”與“仕”之間抉擇上的深深的困惑和徘徊,當然也昭示我們如何豁達的去面對人生的利害得失。蘇子這種矛盾徘徊的雙重心理在《赤壁賦》中更發展成一個新的質點。文章采用賦體傳統的對答表現手法,借客主的問答表現出人事滄桑和吾生有涯的感慨以及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后的心靈的凈化境界。其中客的觀點為蘇軾日常的感受和苦悶,主的觀點為蘇子超脫的俯察人與宇宙之后的哲理領悟。“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子的胸襟,裝滿了樂觀和曠達,也裝滿了超脫和虛無。
四川色達佛學院夜景 攝影:游忠平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穿越時空隧道,駕一葉扁舟,縱一葦之所如,我們真想隨蘇子泛游于赤壁之下,同之扣舷而歌,同之枕藉而臥,同之長歌感慨,直至東方既白。歲月似江水不息地流逝,生命像風輪不停地運轉。常言道人生苦短,轉身已是百年。跋涉了千山萬水,走過了燦爛的風景,夕陽中的我們也許剩下只會是黑夜和凋零,伴隨只能是孤獨與寂寞,吾生也有涯而山水永在,朋友,學會在雨夜的心空里高掛起一輪皎皎的明月,學會在漫長的黑夜里快樂并孤寂地生活,即使做不到“生如夏花之絢爛”,也會期待來“死如秋葉之靜美”。
孝感董永公園夜色 攝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