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難忘兒時麥收季


濟寧文學

「濟寧作家原創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難忘兒時麥收季


作者:楊福海

時下,正是農村麥收的時候。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聯合收割機在田地里不停地工作著,沒用多久,幾十畝地的麥子就裝在了農民的袋子里,被運到家里。看到豐收的麥子顆粒歸倉,老農們喜在心頭,樂在臉上。“要是在過去,麥子收到家至少要十天半月!”我不禁想著,兒時麥收的場景頓時浮現在眼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到麥收時間,都是農民最辛苦最勞累的時候。俗話說,焦麥炸豆。意思是說,一到莊稼收獲的時候,農民都要搶收,怕的是遇到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農民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麥子的收成上。記得那個時候,天剛剛亮,父母就早早地起來,磨鐮、準備編織袋和拉麥子用的大繩,一切準備齊全,便趁天氣涼快趕緊去自家麥田,收割麥子。麥田一望無際,成熟的麥穗隨風擺動,似乎是在感謝辛勤培育它們的農民。天雖然還是蒙蒙亮,但麥田里到處是老農們忙碌收麥的情景。到了地里,父母先是每人負責收割一畦麥子。割麥子是個技術活,在收割的時候,需要先用鐮刀割下兩小把,然后將兩小把帶有麥穗的一頭交叉在一起,用力擰成繩結狀,然后將兩小把麥稈向相反反向張開,平放在地上,這被叫做草腰子。隨后,大人們用腳踩住,再伸手將一大把麥子一攬,揮動鐮刀用力一拉,割掉的麥子就應聲倒下,落在草腰子上。之后,大人用單腿將其固定,用力擠壓,用草腰子捆結實,這樣一個結實的麥個子就做成了。每一畦麥子共有八壟。剛開始,父母會先收割這畦地中的六壟,剩下的兩壟留給我們這些小孩子,一旦落下我們很遠的時候,他們就會在前面收割整畦麥子,當收割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就被安排撿拾落在地里的麥子。收割麥子的時候,陰天還好,涼快!但在麥收季節,晴天多,烈日炎炎,但這并擋不住農民收割麥子的熱情。田地里,一望無垠,農民們揮動著手中的鐮刀,快速地不停地勞作著。汗水浸透了衣衫,流滿了臉頰,農民們全然不顧,依然前行!累了,地頭稍微休息!渴了,抱起水壺,仰頭大口的喝水!餓了,有帶來的干糧,就著點咸菜、涼開水充饑。雖然勞累,但看到豐收的麥子,還是喜上眉梢。這也許就是農民勞作的動力吧!

在忙碌到下半天時,父母開始放下鐮刀,將地排車整理好。一家人便開始忙著向地排車上裝捆好的麥個子。為了能容納更多麥子,父親將一些長木板放在地排車的周圍,待裝到半車廂的時候,父親就會站到車上,將裝上去的麥子整齊的排放好,母親和哥哥們則會用叉子將麥個子一個個地挑上車,父親然后再將他們再排放好,等裝滿車,一家人便齊上陣將裝滿車的麥子運到路上,由父親和哥哥拉到曬麥場上。我和母親就會繼續在地里要么收割,要么撿拾麥穗。每年收麥的時候,人手忙不過時,也會叫上親戚朋友前來幫忙。后來隨著農機現代化發展,一些簡易收割機逐漸被使用。這時的收割機只管將麥子割倒, 剩下的捆麥子還是要靠人來做。從這個意義上上說,簡易收割機收割的麥子是半成品,相對于純人力收割也是提高了不少效率。不過在當時,并未普及,如果想用,需要提前跟人家收割機駕駛員預約,這對于一些急等著收割小麥的農民來說,不少只好放棄使用,還是繼續用勞力進行收割。

收割之后,接下來就是打麥子。這也是非常辛苦非常勞累的工作。我記事時,已經開始使用脫粒機了。為了及早打下麥粒,往往兩三家合伙進行打麥子。大人在麥垛旁選擇一塊空地,將脫粒機固定好,然后發動起柴油機(條件好的使用電機),開始工作。大家按照分工安排,準備就緒。青壯年往往被安排在脫粒機跟前,負責將麥子放入脫粒機,老人負責清理麥粒,小孩子可以幫忙運送麥個子,將遠一點的麥子運到脫粒機附近,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就這樣流水作業,忙而不亂。忙完一陣,大家就歇息一下,喝點水,條件好一點的,從代銷點買來幾捆可樂。打完一家的麥子,就緊接著打第二家。待大家伙的麥子都已脫粒,然后各自忙各自的,將麥粒在場里攤開薄薄的一層,在陽光下暴曬,那叫曬場。麥子曬過一天,如果沒有干透,就堆在一起,等著第二天再曬。這個時候,所有鄰居都會在曬麥場里用大的厚的塑料布搭建帳篷,用來夜里看麥子。我小時候,經常睡在這樣的小帳篷里看糧食。直到麥子在場里曬干揚凈,交完公糧,將麥子全部運到家,才會將帳篷撤掉,這樣大約要忙活十多天。不光是勞累,而且是臟。經常的,身上被蚊蟲叮咬,且不像現在這樣,有熱水器,太陽能,那個時候洗澡也是用壓水井打水,倒在大塑料盆里洗洗。不過,現在想想,那時候我們幾個小伙伴也是以場為家,除了幫大人忙活收麥,就是在那里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玩耍嬉戲。不管是下雨還是刮風都在帳篷里面。現在想來也十分有趣。同時又不由得感覺到現在的幸福生活的確來之不易,真是苦盡甘來!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農業機械現代化大量普及應用,讓農民從勞累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不僅縮短了收割時間,降低了勞動強度,還大大提高了效率。農民逐漸過上了好日子,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過去那種勞作的場面、搶收的情景依然深深印在腦海里。

作者簡介:

楊福海,濟寧市兗州區東御橋小學教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寧廷常:麥收如歌|散文
李興甲:麥收如歌
憶起那年麥收時
麥收記憶
收麥(《農忙》之一)
芒種三天見麥茬兒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德钦县| 剑河县| 米林县| 桂平市| 上栗县| 闵行区| 武宁县| 冀州市| 武川县| 莎车县| 水富县| 涪陵区| 荆门市| 崇礼县| 邮箱| 江源县| 长垣县| 稻城县| 玛多县| 兖州市| 晋州市| 安吉县| 会宁县| 滨州市| 囊谦县| 上饶市| 华宁县| 庄河市| 淳安县| 兰坪| 新田县| 武川县| 松滋市| 达拉特旗| 仲巴县| 昆山市| 江安县| 海宁市| 沈丘县|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