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常規(guī)的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其實就是一種校本教研的最佳方法。 過去,我們每個學期都搞聽課、評課、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教師采用怎樣的合適的教法來進行課堂教學,抓好聽課評課這一校本研究,就顯得更為重要和必要。 那么,新課程下怎樣聽課評課呢?先說聽課,聽課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要明確聽課的目的、要求,要有計劃性 作為學校領導,什么階段安排聽什么樣的課,必須有目的性、計劃性,千萬不能因完成數量或對教師進行授課考核時,而搞集中聽課,那樣的話是達不到聽課的目的。 比如,學校領導可以安排主要聽下列教師的科(兩節(jié)以上)一是聽上新課程教材教師的課;聽新改科教師的課;聽新調入的教師的課;或聽教學質量比較差教師的課,了解他們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幫助分析問題的原因。 (二)要了解教材、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 1、教材:聽新課程的課,就要掌握課程標準和課程實施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否則,你就不一定能聽出教師是否抓住了教學的重點,講清了教學的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等。 2、教師:不同的教師有各自的教學基礎、教學特色,教學風格也各不相同。 3、學生: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也各不相同。 因此,作為聽課者應盡可能通過各種方式熟悉教材,了解教師和學生,以便增加聽課的針對性及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三)要處理好聽課者與被聽課者的關系 我們知道凡是有聽課的,特別是學校領導介入課堂聽課,很容易使教師和學生產生緊張情緒,所以,聽課者應抱著向別人學習的態(tài)度去聽課,可在課前與教師說說家常話,了解一下教師的教學情況等等。轉移或減輕教師的緊張情緒。另外,課堂上聽課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認真聽、仔細看、勤紀錄、多思考,不能漫不經心,不要干擾學生學習,也不能干擾教師上課,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外來聽課者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盡量使課堂教學以真實自然的面貌呈現出來。 (四)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了解思想品德課程的有關信息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知識探究轉變,樹立問題意識;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由“師道尊嚴”向“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轉變,樹立情感意識;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由過去的研究教師教什么和怎樣教向研究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轉變,樹立教色轉換意識。等等,如果我們當領導的不了解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 (五)要做到聽、看、記、思有機結合 1、聽:主要庭教師是否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2、看:主要看作為主體學生是否參與教學過程。在新編的海陽市初中《教學常規(guī)基本要求》中,評價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表現占40分(共100分)。所以,學生的參與進來是關鍵。 3、記: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 4、思考:主要思考新的理念、方法和要求,如何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中體現出來;思考本科堂的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六)要認真做好聽課紀錄,積極參與評課 需要強調的是,在做聽課紀錄時,一定不能漏掉了教師的互動情況。 聽課之后,必須及時評課,否則,就失去了聽課的意義。 那么,怎樣來評課呢? 在初中《教學常規(guī)基本要求》中,關于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制定了評價表,在評價表中一級指標包括三部分,一是教師教學活動表現(占50分),二是學生學習活動表現(占40分),三是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占10分)。這是我們在評課時必須把握的。二級指標包括教學的基本理念、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材內容處理、教學基本功表現和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情況五個部分。 具體評價一節(jié)課,我們首先要看教學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說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的經驗出發(fā),既重視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又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即“三維目標”)另外,教學中能否關愛學生注意面向全體及兼顧學生差異,是否在課堂上多擁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因為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其次,看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師能否以問題為中心,設計層次合理且具有一定思維容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究;課堂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情況,能否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要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另外,運用多種媒體手段恰如其分,不能追求形式好看而失去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功能。第三,內容的處理。一是所教內容準確反映《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正確理解、把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是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和現實生活中合理選取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達到教育價值。根據本學科的特點,適時聯系時政熱點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體現思想品德課的時代性的特點。第四,教師教學基本功表現。首先,看教學過程中是否貫徹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能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要靈活多樣,如啟發(fā)式、引導式、互動式、討論式、談話式等等,實現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第三,師生互動性強,學生參與既要有一定的廣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第四,課堂具有開放性,但要收放有度。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同時對學生進行思德規(guī)范、價值觀念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這也是我們思想品德課性質的基本要求。第五,教師要合理運用反饋、評價機制,使學生得到及時的鼓勵或改正。教師要鼓勵表揚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第六,整個課堂機構合理,環(huán)節(jié)緊湊有序,教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流暢。 以上幾個方面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活動表現,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學習活動表現,怎樣來評價呢?一是學生在課堂上要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習熱情高,能主動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結論——自主性。二是在課堂上主動通過自己的探究實踐活動進行學習,積極發(fā)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探究性。三是能否與教師共同合作,平等交流——合作性。 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是評價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大程度。也就是說,一節(jié)課的成敗,效率高低,關鍵是看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總之,我們要評價一堂課,必須掌握基本的評價標準,體現新課程理念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這樣才會更加合理、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