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9年6月14日下午15時許,一輛蔚來ES8在武漢市漢西建材停車場冒煙起火。18時50分,蔚來汽車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明火已被撲滅,未發生人身傷亡及其他財產損失。該車輛著火原因未明。蔚來已經啟動調查,待原因查明后將及時公布。”
蔚來汽車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資本市場冷暖立知。當晚美股開盤,蔚來汽車一度觸及2.35美元/股,創歷史新低。倘若以最近3個月視之又如何?蔚來汽車股價從100多億美元市值跌到25億美元,下跌超過80億美元。
這已經是兩個月內蔚來汽車三次發生起火事故。
2019年4月22日,西安東三環恒信奧迪4S店外,一輛停放在充電樁旁的蔚來ES8發生燃燒,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蔚來官方公布調查結果,系汽車底盤撞擊電池短路所致?!霸撥囕v在送修前底盤曾經遭受過嚴重撞擊,導致動力電池包左后部外殼與冷卻板大面積變形。電池包在被擠壓的狀態下經過一段時間后短路,最終引發火情”。
24天后的5月16日,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安禮路附近一輛蔚來ES8出現冒煙情況。蔚來汽車隨即稱已經啟動調查,待原因查明后將及時公布。但這個“及時”轉眼就是一月有余,最新消息是,車輛冒煙原因將很快對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事發后第二天,即5月17日晚,蔚來汽車能源副總裁沈斐在蔚來官方APP上發布《關于加強充電安全的臨時措施》。稱“事故車輛在插槍狀態下停放4天,充滿電后系統多次自動復充,使電池長期保持滿電狀態”。
“鑒于動力電池在長時間高電量狀態下的失效概念會增加,出于安全審慎的原則,在正式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對于處于聯網狀態的專屬樁和車輛,蔚來臨時采取措施將充電量限制在90%(沈斐語)”。
蔚來汽車絕非個案,另一家處于風口浪尖上的企業是特斯拉。
今年4月,上海一輛特斯拉在一處車庫起火的視頻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傳開,特斯拉表示對起火事件正在進行調查。但幾周之后,又有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香港起火。
作為對最近起火事件的回應,特斯拉針對包括旗艦車型Model S在內的兩款車進行無線軟件升級,以提高安全性和電池續航時間。
特斯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次升級將“非常謹慎”地修改充電和熱力管理設置,“修改的車型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比使用內燃機汽車小10倍”。
中國也并非唯一一個電動汽車起火的國家。
2019年6月10日,大眾汽車集團奧迪品牌表示,因電池組和充電連接器之間的線束密封有問題,存在水分可能通過線束故障滲入電池的風險。“如果部件上的水分積聚,會從電池組內泄漏出來,可能導致短路,甚至電池起火”,因此自愿召回在美國銷售的首款電動汽車e-tron約540輛。至于歐洲市場的召回事宜,奧迪品牌表示正與德國當局商談。
如何看待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201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對電動汽車來說,發生火災或爆炸的風險與燃油車相當,甚至可能略低。
但該報告同時指出,電池技術仍在發展中,因此在安全系統設計上還沒有達成統一。隨著制造商努力提高電池性能,并將電池性能推向接近極限,安全風險系數可能會增加。
那些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新能源汽車又如何?
一方面是來自中國大市場的誘惑。在政府補貼和優惠政策的助推下,中國電動汽車可謂狂飆猛進,2018年銷量突破100萬輛。
一方面是風險驟然增加。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供的數據,2018年中國至少記錄了40起涉及新能源汽車起火的相關案件,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但另有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告訴幫寧工作室,真正的數字其實遠遠大于公布數字。亦因此,該監管機構要求對新能源汽車質量進行審查,僅去年便召回逾13萬輛汽車。
這種背景下,倘若以沈裴從技術層面的解讀為基準,我們可以將蔚來汽車自燃事件歸納為多次自動復充所致。但6月14日武漢起火事件發生后,至少還有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其一,既然已對前次起火事件臨時采取措施,將充電量限制在90%,那么這次起火事件究竟是因復充所致,還是新問題使然?倘若是后者,蔚來汽車或更需謹慎——起火的具體原因又是什么?如何解決?
其二,蔚來汽車匹配的電池來自寧德時代。蔚來汽車論壇里有這樣一段話:“ES8所使用的電芯尺寸規格為VDA-PHEV2,是當前市場應用廣泛的規格,并且是全球量產方形電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VDA方形電芯模組在進行1500次充放電循環過后,電池衰減依然低于20%。對比來看,同樣容量的18650電池系統的數字為500次。”
那么,作為動力電池的“獨角獸”,寧德時代在起火事件中有沒有相關責任?甚或追溯至電池試驗階段,是否有過類似情況發生?
其三,蔚來汽車ES8交付車輛以大數近2萬輛計,其起火事件概率與特斯拉,與其他新能源汽車對比又如何?這個數字是否在電動車允許范圍之內?
更進一步,站在行業角度,值得審視的是,這究竟是蔚來汽車的問題,還是包括新造車勢力在內的其他新能源企業的共性問題?這究竟是個體現象,還是行業普遍現象?如前文所述,迄今為止我們很難得到一個公開的透明的數字。
其四,從產業政策角度,國家鼓勵大容量電池,消費者擔心里程焦慮,幾方因素疊加,導致企業不斷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從而提升續航里程,這種做法是不是值得業界警惕與反思?對電動汽車而言,如何在安全性、續航里程以及能量密度提升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針對電動汽車頻繁起火,國家層面亦展開行動。
2019年6月17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以【2019】520號文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展開自查行動。
《通知》要求相關企業對已售車輛、庫存車輛的防水保護、高壓線束、車輛碰撞、車載動力電池、車載充電裝置、電池箱、機械部件和易損件開展排查安全隱患,并在2019年10月底前形成書面報告。
在這份聲明中,工信部要求重點關注出租車等使用頻率較高的車輛。而對于發現存在未按要求開展排查、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等問題的企業,將暫?;蛉∠髽I及產品公告,并從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剔除等處罰手段。
這已是工信部自2018年9月以來,下發的第三份關于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的文件。前兩份文件分別是《關于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其焦慮之情,力透紙背。
幫寧工作室了解到,工信部相關部門以及專家組已奔赴武漢,就蔚來汽車起火事件進行調查,其結果如何還需等待相關部門公布于眾。
但是不管怎樣,作為一家當初最被看好與特斯拉抗衡的新造車勢力,作為一度高開高打且給汽車行業帶來一股清新之風的蔚來汽車,作為一家在短短幾年之內便找到品牌之匙且與強敵對壘的上市公司——在其成立之初,國家和社會給予一定時間和空間,消費者持包容善待之態來助其完成產業布局——就像當初奇瑞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和比亞迪汽車等都經歷過的那樣,畢竟這是中國自主品牌來之不易的成長機會。
但這之后呢?蔚來們遲早要獨立成長獨自面對。市場是真正的試金石,企業的基石是產品與品質,生命攸關,不容任何閃失與幻象。我們希望,當這些起火事件紛紛畫上分號之際,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新造車勢力們能在中國新能源市場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或許應該借鑒日產汽車經驗。這家企業已在全球銷售Leaf純電動汽車約40萬輛,至今未發生一起燃燒事故。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考察后撰文寫道,日產汽車兩方面經驗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在設計上以安全為前提,在電池容量使用上留足安全系數;二是,根據電動汽車特點,設計并實施嚴格的試驗驗證方法。
2019年7起已知電動汽車自燃事件
1.4月21日,特斯拉上海車庫自燃。官方回應稱,正在核實情況。事故調查中,原因不明。
2.4月22日,蔚來汽車西安維修店自燃。官方稱,事發前發生過底盤機械撞擊,電池包受損,引發電池短路。
3.4月24日,比亞迪e5起火。事故調查中,原因未明,電池完好。
4.5月3日,特斯拉舊金山車庫自燃。事故調查中,原因不明。
5.5月13日,特斯拉香港停車場自燃。事故調查中,原因不明。
6.5月16日,蔚來汽車上海嘉定車庫自燃。事故調查中,原因不明。
7.6月14日,蔚來ES8在武漢市漢西建材停車場冒煙起火。事故調查中,原因不明。
(楊玉科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