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容易被外界忽略的事實是,為輕裝上陣,也為更市場化,東風公司開啟歷史性改革,比如剝離一些社會職能,再比如改制在過去特殊階段形成的“三供一業”、大集體企業等。數據顯示,東風公司先后完成58家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任務,涉及在冊職工11534人、退休員工10546人,每年減少費用補貼3億多元。推進8大類94項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剝離地產、醫院、水電煤汽等輔業單位或辦社會職能。在建立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東風公司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各業務領域實行“一企一策”,分類指導,優化調整。首當其沖是瘦身。對那些合作前景渺茫或者不符合企業戰略的合資業務,東風公司或調整優化,或戰略性退出。通過重組東風雷諾,使嵐圖品牌迅速形成制造資源。通過退出已連續3年深度虧損的東風悅達起亞股權,集中資源加強自主發展。瘦身還體現在“總部去機關化”改革中。東風公司的目標是,打造服務型、智能型、增值型總部,建立DOA(Delegation of Authority)授權決策體系。2021年,其總部部門級機構精簡26%,分部/室級機構精簡32%,人員編制精簡32%。對東風有限的改革仍在持續推進。誕生于2003年的東風有限,一度改寫了中國汽車合資格局,是當時中國汽車業投資規模最大、合作層次最深、業務范圍最廣的合資企業,擁有7萬多名員工,事業板塊涵蓋商用車、乘用車、零部件和汽車裝備。截至目前,東風有限已完成對鄭州日產股權結構的調整、對東風商用車業務的剝離,以及對東風汽車股份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更。最近兩年,將東風啟辰和東風英菲尼迪納入東風日產旗下管理,又將東風裝備和東風零部件整合為東風零部件集團。另一方面,東風有限機關業務下沉,與東風日產關聯職能整合,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未來,東風有限將專注于乘用車和零部件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