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氧氣是個地鐵(大夢)
人有時候喜歡高估自己,并不切實際,從而產生沒必要的錯覺。例如,努力。基于本能,即使頹廢已久,我們也總會言論乃至抱怨,自己很努力,卻得到該對應的結果。這倒是有點事實基礎:每天加班個不停,熬夜做事到黎明,付出很多精力和資本,我有一個夢想,等等。包括我自己,有時候也會被假象和心態所蒙蔽,依賴太多不存在的優越感。這些現象似乎能夠給我們壯膽,于是敢理直氣壯地煲心靈雞湯:堅持就是勝利,努力那么大,我被命運扼住咽喉,云云。問題是,我們真的很努力嗎?
以上幾句都是大道理,但和我們的行動很難建立真的聯系,口水是永遠無法改善生活的。在大夢我看來,普通人所謂的“努力”,大多只是“辛苦”罷了。好比你如果只會盲目種田,永遠成為不了袁隆平。當我們總在強調自己的努力被耽誤,無法及時兌現的話,就已經失敗大半了。有一個事實非常重要,努力哪里會嫌太多?
努力應該像欲望,永無止境。倘若感覺努力到達極限,那只能說明我們已經攀爬到人生巔峰了。還是這么個窩囊樣!你能答應自己如此糟糕嗎?顯然不愿意。結果不會平白無故造成,一定和基礎與過程相關,也就是說努力會有對應的收獲,即便達不到預期。傳統意義上的“失敗”,同樣不能說一無所有。“努力太多”是個可怕的笑話,會腐蝕心態,會培養錯誤,會扭曲價值,會忽略根本,會將就現實,會奠定人生。
我也明白,在付出以后得不到太多反饋的痛苦,那是影響深刻的失望,能不抱怨的人幾乎沒有,區別就在于會不會說出來。抱怨沒有好處,但適當并且獨自的抱怨,仍然是必須存在的。就像四害,雖然被人類深惡痛絕,卻也是生物鏈非常重要的一環。抱怨可以說是成功以前,無計可施狀態下,最能反應付出的行為。人在無能的時候,也需要在努力上刷一把存在感,而抱怨恰好能滿足需求。但絕對不是要因此肯定抱怨。抱怨會分散精力,使付出偏離軌道,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回到“努力”的話題。“努力”究竟是怎么樣的,我自然不是發言人,不同領域也有不同的標準。但我想努力會是一種氣質,也可以為當事人帶來真實的改變。即使是那些經常抱怨努力浪費的人,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努力會使人循序漸進地靠近成功的方向,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標準,以及境界上的高度。對于生活的執行,也會產生新的模式,更反過來正確理解努力的真諦。
所以,當我們感覺辛苦并試圖用心靈雞湯安慰自己,甩鍋給命運的時候,不妨好好想想,自己的努力指數是否達標。有些困難同樣是努力的一部分,但因為需要犧牲舒適和輕松,只能被我們拋棄。沒有消耗的付出達不到效果,如此演變下的努力并不完整,結果當然是遠低于設計的模樣了。作為普通人,我們沒必要那么偉大,但求不要太渺小。最后送上一句毒雞湯以示鼓勵,“有時候不努力一把,真不知道什么叫做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