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一種方法,可以徹底幫助抑郁癥患者改變現狀
抑郁的是內心,而追求快樂的是大腦,有沒有感覺到其中的矛盾之處?為什么大腦的快樂無法解決內心的抑郁呢?人需要覺醒的到底是哪一部分呢?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主要臨床特征為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抑郁癥癥狀與其字面意思不同,情緒變化可以是悶悶不樂再到悲痛欲絕,甚至悲觀厭世,或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發;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幻覺、妄想等癥狀,而這些癥狀與精神病性癥狀相同。當抑郁癥患者發作時,通常會持續至少2周以上,而長者有可能長達數年。多數病例中,存在反復發作傾向,而且每次發作,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緩解,少部分可能有殘留癥狀或隨著時間的改變轉變為慢性癥候。顯然,如果你認真觀察過抑郁癥患者,你會覺得他們非常奇怪:通常以陽光燦爛的形象示人,讓你難以想象在無人之時,他/她反而十分悲傷、歇斯底里、完全像個瘋子。這種心境上的大起大落與反轉,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只是情緒上的變化,卻不曾想就是病癥本身。因而當人在情緒低落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想去找些樂子,讓自己緊繃的大腦放松一下,轉換一下注意力,且以為這樣就能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