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骨子里自卑的人,總喜歡干三件事,這與他們的潛意識有關
自卑作為一種普遍的情緒感受,現代社會很多人都能夠知覺到其存在于自己的內心深處, 不同之處在于,有的人能夠坦然大方地承認自己的自卑、接納自己,和自卑共存,而有些人卻只能將自卑深深隱藏在潛意識當中,即所謂“骨子里的自卑”,但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他們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往往可以發現很多問題。 潛意識作為一個心理學上的術語,現在伴隨著人文社科的普及,也走入了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都聽說過潛意識,大概了解它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很多人認為潛意識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大多數時間都難以覺察,但卻會通過我們的行為反映出來。 事實上,潛意識并不是虛無縹緲、深不可測的,盡管它在我們的內心中藏得很深, 但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于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經歷, 由于這些經歷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們慢慢轉化為了潛意識,控制著我們的意識和行為。 說完潛意識,下面讓我們來談談自卑心理,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出過“自卑情結”理論,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無法處理或者無法適應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不能處理的情緒和表現。 根據阿德勒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一個人面對自卑心理,能夠正確地對待,接納自己的自卑,這種自卑就會驅使他成長進步,反之,如果一個人對自卑心理產生壓抑或者抗拒的情緒,自卑對他的生活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發展成心理疾病。 自卑心理的產生往往和我們內心的潛意識相關聯, 從某種角度說,自卑其實是沒有自信的極端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現為懷疑自己毫無用處,不喜歡和人交往,自我封閉等。 而自卑的人,往往會受到潛意識的驅使,常常喜歡做以下三件事: 自卑的人在生活中常常表現得比較孤僻, 他們更傾向于獨處,獨自待在一個自認為舒適的角落,如果強行要求他們加入人數較多的社交活動中,他們可能會感到渾身不適、想要逃離。因為自卑,所以過于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擔心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對自己評頭論足、加以批評, 這些內在的潛意識驅使他們回避社交、拒絕與任何人交往。 但人類作為群居性動物,一旦脫離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沒有了關系的滋養,人性使然,必然就會讓自我體驗到孤獨和空虛,甚至是抑郁和焦慮。 所以這些骨子里自卑的人,在回避社交、封閉自己的同時,又急切地渴望與他人產生聯結,內心想要與別人社交。 但一旦將他們置于真實的社交環境之中,他們又會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做什么都束手束腳, 幾次這樣的惡性循環下來,有自卑心理的人難免就會主動回避社交了。 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傾向于去做熟悉、固定的事情, 比如我大學時期的室友,她幾乎在大學四年都只吃同一家餐廳同樣的飯菜, 新鮮的事物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改變,這樣的改變讓他們從內心覺得恐懼, 選擇維持目前的現狀或許不是因為對于目前的生活很滿意,而是去挑戰嘗試新鮮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太難了,他們難以承受錯誤選擇所導致的后果,從而故步自封,不敢去做在自己所熟悉的東西范圍之外的選擇。 由于缺少和外界接觸的勇氣,同時不敢去嘗試不同的人生,這種被自卑所占據的性格讓他們會錯過很多發展和進步的機會, 即便通過科學研究顯示,內向自卑的人往往都在某些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他們的自我太弱小了,在被潛意識中的自卑占領高地之后,幾乎連還手的余力都沒有。 相信自卑的人都深有同感的一點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掩飾自己的缺點,給自己戴上面具,用謊言來偽裝自己。 自卑心理的產生和原生家庭有著不可磨滅的關系,他們習慣于去迎合和討好別人,像小的時候父母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他們就會壓抑自己的本性去贏得父母的喜愛,成年之后身邊的人喜歡熱情健談的人,他們就會努力模仿身邊有類似特質的人,期待能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融入社交環境當中,盡管那并不是他們真實的模樣。 自卑的人常常會將自己和身邊的人對比,而且會習慣于用自己的劣勢和別人的優點、長處相對比,這樣的習慣助長了他們的自卑心理, 由于長時間關注的都是自己的不足,從而遺忘了自己本來具有的優勢和特長,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自己處處不如人,自卑的心理就會被不斷強化,自卑的潛意識在內心深處肆意生長。 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骨子里自卑的人這種行為稱之為“心理投射”,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他人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 而許多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在家庭關系、情感親密關系、職場關系或其他人際關系里,常常都會受到投射的影響,從而將“我不行”、“我不好”、“我不如別人”這樣的想法固化在潛意識當中。 因此,通過上文的分析,你也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或是向內自省,判斷自己是不是屬于骨子里自卑的人,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會有上述行為,也不必擔心焦慮, 在心理學上,我們常常講“看見即療愈”,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的自卑心理,并且看見背后的行為邏輯,這就代表著你已經朝著克服自卑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參考資料: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