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黃河歌者: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簡書》搜索“黃河歌者”。每天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四歲讓梨孔文舉
一般大家都知道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但如果說他作為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有很高的文學成就,也許就不太熟悉。此一回書評就來說說孔融的故事。
一、孔融生平
孔融(公元153年-208年),字文舉,魯國(今山東省濟寧曲阜市)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自幼天賦異于常人,勤奮好學,漢獻帝時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北海任職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后兼領青州刺史。1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打北海,孔融率兵與之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任命為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平時喜歡廣交朋友,常聚在一起抨擊朝政,言辭激烈,最后終于因為觸怒曹操而被殺。
孔融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其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兹谌ナ篮?,其墓位于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稷下街道辦范家村北,濟青公路北側。墓高約12米,南北長約13米,東西長約18米。墓壁陡峭,已失其原貌。
二、絕頂聰慧剛直不阿
聰慧過人孔文舉。在《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說的是孔融四歲時候,與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親就奇怪地詢問他。他回答說:“我是小孩子,按道理就應該拿小的吃?!笨兹诩胰硕家驗槠渥孕【瓦@么懂事而感到驚奇。孔融十歲時隨父到達京城洛陽。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若非名士或者親戚,守門人一般不予通報。孔融獨自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來求見李膺。”守門人通報后,李膺接見了他,一看是個不認識的小屁孩,就逗他:“你這個小孩子,你說說和我到底是什么親戚關系???”孔融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您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您是世交?。 碑敃r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唯有太中大夫陳韙(音wei,偉)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后就不一定聰明?!笨兹隈R上反駁道:“看來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啦!”陳韙滿臉通紅,無言以對。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的孩子將來定能成大器。”
出仕入途終敗北。大將軍何進掌權后,任命孔融為侍御史。因為與中丞趙舍不和,托病歸家。后來又被征為司空掾,授中軍候,接著又升虎賁中郎將。這時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孔融多次觸怒董卓,董卓就調任他為議郎,接著又把孔融派到當時黃巾軍鬧得最兇的北海去任北海相??兹诘饺魏?,召集士民,起兵講武,既下檄文,又親寫書札,共同謀劃,打敗了黃巾軍首領張饒二十萬多人的進攻。穩定局面后,他重新設置城邑,立學校,表揚儒術,推薦賢良,做出了突出貢獻。196年,北海遭到袁譚攻擊,戰斗自春至夏,最后孔融只帶著幾百人逃往山東。
屢揭龍鱗殺身禍。后來漢獻帝征召孔融為大匠官職,升少府。每朝會皇上訪問召對,孔融經常引經據典,總以為自己的建議能夠革除時弊。實際上在戰亂時期,公卿大夫們都不過是掛名而已。207年,曹操擊敗袁紹,屠殺鄴城居民,袁紹家的婦人子女多被擄掠,曹操的兒子曹丕趁機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兹诤芸床簧涎?,就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明白其中含義,就問孔融此語出自何經典??兹谡f:“以今度之,想當然耳。”笑話曹操父子貪圖美色而不顧廉恥。后來曹操討伐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現在可以一并討伐了!”
當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可奏請禁酒,孔融公開反對,并且詞多侮慢。曹操表面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在尋找殺孔融的借口,可憐這個書呆子卻一概不知,仍然按著所謂的“孔孟之道”,我行我素。山陽人郗(音xi,希)慮善于揣摩曹操的心理,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208年,曹操欲征伐劉表,孔融又和曹操唱反調,認為曹操南征是“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另外孔融極力推薦的小兄弟狂士彌衡之前就曾羞辱過曹操。于是曹操就新帳老帳一塊算,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將孔融處死,并株連全家,孔融時年55歲。
孔融死后,留下成語若干:其四歲讓梨被稱為“推梨讓棗”;其與彌衡因年齡差別大交好而被稱為“忘年之交”;“不脛而走”也出自其作品;其被殺時有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兹谟信R終詩一篇,其曰: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三、后世評價
探究絕頂聰明人孔融的一生,如果其生于清平盛世,還可以舞文弄墨,安心著文章,也不枉為一世文豪。只可惜在戰亂年代,酸秀才們的所謂文章千古事,在混戰的軍閥那兒,是打不起任何定盤星的。另外一個方面,直接應驗了那句老話:聰明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都知道你聰明。抱殘守缺,隱忍待時,才是自我保全的生存之道。后世評價頗多,這里簡單摘錄幾句,謹供大家參考。
李膺評價小時候的孔融:“高明必為偉器。”陳登說孔融:“博聞強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蔽何牡鄄茇дf:“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div style="height:15px;">
曹操認為孔融和彌衡是一路人:“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div style="height:15px;">
《后漢書》作者范曄評價說:“北海天逸,音情頓挫。越俗易驚,孤音少和。直轡安歸,高謀誰佐?”《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說:“歲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可誦,論事考實,難要悉行。但能張桀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