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學的時候,由于住校的原因,爺爺常常對我說,你在學校吃飯時候,一定要:“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則要吃少”,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很棒的身體。
但是當時我自以為飽讀了幾年詩書,就對爺爺的話當成耳旁風,并覺得爺爺的說法是老封建,所以就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的在晚上的時候吃個大飽。可是這初中三年,卻讓我的胃有了問題,在上高中的時候總覺得胃很不好,從此我就有了這個難以根除的胃病。
直到現在有了胃病后,我才明白了爺爺的用心良苦,并認為爺爺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關于飲食的農村俗語,比如這句:半饑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那么這句是什么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有句話很流行話就是“吃飽了撐得難受”,雖然這句話有貶低人的意思,但是人吃得太飽了還是不行的。而關于“半饑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的農村俗語,我這里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鄰居大爺現在六十多了,而身體依然很壯實,但是他現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吃個半飽并留個底,然后就放下碗筷不吃了。當時我覺得也是很奇怪,就好奇地問了問他。
而大爺則說,在以前他年輕的時候,由于勞動強度非常大,他一頓能吃七八個饅頭的。記得有一次,大爺用小木車推著七八百斤的石頭從外地回來,那時大爺已經走了30多里路了,在饑腸轆轆之下,大爺看到家里已經蒸上了白面饅頭。
當時大爺就顧不得很多了,揭開鍋蓋就開始吃起饅頭來,就這樣一大鍋的饅頭被大爺吃了個精光,大約有十來個吧。
當時大爺并不覺得有什么,但是他又灌上2斤水后,大爺當時就不行了,肚子頂的很難受。情急之下,家人趕忙把大爺拉到衛生院,并在醫生治療下,大爺才慢慢的緩過勁來。而很幸運的是,由于大爺進醫院比較及時,撿了一條命。
在經過那件事后,從此大爺再也不敢吃飽了,但是大爺的胃卻不如從前了,只能吃個七分飽。但是現在大爺很能控制的自己食量,一般大爺只能吃個半飽,因此到現在大爺還是非常健康的。
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農村俗語:“半饑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的意思:
“半饑半飽桃花色”的意思:
這桃花色是一個褒義詞,而我們和別人見面的時候,總是說看你臉上一臉桃花色,滿臉紅光。而客人在聽自己這摸一說后,自然也是非常的高興,這比直截了當地夸自己健康高興多了。因此來說,這桃花色就是指一個人很健康的意思,其臉上很潤滑,皮膚很好。
那么為什么老祖宗說“半饑半飽桃花色”呢:
其實老祖宗是很注重養生的,而養生則是從吃飯讓開始。而古人認為,早上吃飯要吃好,因為早上這一頓飯稱為“天食”;而中午這頓飯要吃飽,中午這頓飯被老祖宗稱為“佛食”;但是晚上這一頓飯要吃少,吃飯要吃個半飽才行,而晚上這頓飯被稱為“歸食”。
所以來說,老祖宗認為人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吃個半飽才是最好的,而這樣的吃飯方法,不會加重胃的負擔,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因此也就有了“寧可鍋中存放,不可肚子飽脹”;“每餐留一口,活動到九十九”的農村俗語。”
“死吃猛漲菊花黃”的意思:
老祖宗認為,如果臉上發黃就代表著有病的意思,比如醫生在看到病人臉色發黃的時候,就很可能要問病人哪里不舒服,是不起消化系統出問題了等等。
而這“菊花黃”自然不是和“桃花紅”是一樣的,而“桃花紅”開于春天,是代表著生機勃勃的意思;但是這“菊花黃”則是代表著秋天收獲,夕陽西下的意思;這一個生機勃勃,一個夕陽西下,所以這“菊花黃”自然是不好的。
那么老祖宗為什么認為“死吃猛漲菊花黃”呢:
古人自古就認為,吃飯要吃七分飽,并反對暴飲暴食的,而農村里也有很多關于暴飲暴食的不良俗語,比如“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若要百病不生,常常饑餓三分”等等俗語。
而暴飲暴食不僅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如果長期暴飲暴食的話,會對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就會超過了腸胃承受的正常范圍,使得腸胃蠕動受到了限制,腸胃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被打亂,導致了消化不良等癥狀的出現。所以來說,這句俗語“死吃猛漲菊花黃”還是有道理的。
綜上所述:
其實古人留下來的這句俗語:“半饑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還是非常有道理的。而老祖宗通過這句俗語教導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有規律可言,什么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時候吃七分飽,什么時候吃半飽。只有這樣才會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有一個健康體魄的身體。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不顧自己的健康,經常暴食暴飲,而且還在夜里加宵夜、餐飲啤酒了等等。但是來說,這種暴飲暴食的行為是不科學的,更不利于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