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是宋朝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是宋真宗的皇后,宋仁宗的母親,垂簾聽政11載,國家法令都出自于她手,當大臣向他敬獻《武后臨朝圖》時,她卻撕碎圖怒斥道: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祖宗的事,而在她去世前的一個月,卻又堅持穿著天子袞服去祭祀祖宗。
這種前后矛盾的心理,是否表明劉娥也想當武則天呢?
電視劇《清平樂》中,八大王處處和他作對,不停地 指責她想篡奪趙家江山,武則天之前沒有武則天,武則天之后無數人想當武則天,劉娥與武則天的經歷極為相似,為何劉娥沒當皇帝呢?
劉娥是宋真宗在大中祥符五年冊立的皇后,根據史料記載:她“性警悟,曉書史”,非常聰明。在宋真宗當皇帝期間,她常陪宋真宗處理國家大事,經常能提出參考性意見,而深得真宗的喜歡。
天禧4年,宋真宗重病,許多國家大事都交由劉皇后處理,由此可見劉娥具有較高的從政素質,而又有一定的從政經驗,為她以后的垂簾聽政奠定了基礎。
乾興元年,宋真宗駕崩,年僅13歲的兒子宋仁宗趙禎繼位,劉娥升級為皇太后,根據宋真宗遺詔: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而當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時留下的遺詔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這兩者,一個是不知道咋辦時才問武則天,另一個是全由劉娥全權處理,可見宋真宗對劉娥不僅偏愛,而且十分信任,簡直是有將她送上皇帝寶座的意思。
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為何劉娥還是沒有稱帝呢?
在李治時期,門閥士族和普通寒門之間斗爭激烈,武剛天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擴大科舉制度,讓許多寒門子弟能夠進入仕途,提供了大量的參政的機會,將他們任用在各部要職,同時也為自己招攬了大批寒門支持者。
而到了宋朝時期,經過百年混戰,仕族門閥之間的影響已經很小了,受到經濟沖擊的影響,許多貴族顯赫也僅限于一兩代人之間,在這種經濟基礎上,很難再形成門閥團隊,這些人之間的和與不和,僅僅是因為個人好惡或者是政見異同,在這種基礎上形成的團體穩定性非常差。
在這種客觀條件下,劉娥也僅僅能代表個人,不像武則天那樣,作為一種新興勢力的代表,缺乏強有力的推動力。
劉娥的父親劉通曾任虎捷指揮使,但在劉娥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長大后的劉娥淪落成了一名以賣唱為生的藝人,并嫁給了銀匠龔美,后來二人一起去北漂,才得以和宋真宗趙恒相遇。
劉娥沒有顯赫的背景,唯一的親人就是前夫龔美,在劉娥得勢后,為了表示對龔美的感激,認他為兄,賜姓劉,并讓他在宮中擔任要職,但他的銀匠出身也決定了他的個人素質能力有限,不能形成強有力的力量。
劉娥也曾試圖培育劉姓勢力,如錢惟演曾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美,但他最終在政治上并不得意。
劉娥也曾試圖以同姓同宗為由,拉攏開封知府劉綜,龍圖閣直學士劉燁,但都被這二位直言拒絕。
可見劉娥皇太后的身份,也并不能拉攏劉姓氏族。除了沒有形成足以自保和抗衡政敵的集團外,宋朝初期建立制度也對劉娥進行了限制。
宋朝立國后吸取了唐朝宗室專權的教訓,制定了嚴格的親屬回避法,在重要職位上并不任用宗室和外戚。
劉娥垂簾聽政11年,直到去世后,宋仁宗才親政,這也說明劉娥有著極強的權力欲,但她最終沒有稱帝,究其原因無非是迫于現實。
武則天曾顯赫一時,建立武周十五年,卻最終倒在了“神龍政變”之下,最后只得去帝號,稱天大圣皇后,82歲時凄慘的死在上陽宮。而后來想模仿她的韋皇后,永樂公主都沒有擺脫悲劇的命運。
從當時的朝局來看,盡管太祖太宗兩個派系都有矛盾,但在阻止劉娥稱帝這個事情上卻是一致的。而且劉娥沒有子嗣,可以依賴的劉姓族人又非常少,若強行稱帝,不僅會被人所唾棄,還會抹殺掉她的所有功績。
所以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劉娥不稱帝,卻垂簾聽政掌握著實權,享盡了皇家尊榮,以至于最后敢于在遺詔中發出“無愧前古”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