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因病所致,勉強讀完初中,便開始步入社會。
面對現實的重重壓力,身心疲憊不堪,迷茫而墮落,也一度患上抑郁癥。
文學,這個我從未放棄的愛好和夢想,使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我深信,對文學的癡迷與學歷無關。自知因為早早輟學,要走上神圣的文學殿堂,需要付出多倍于別人。在漫長的十多年打工生涯里,一個人孤軍奮戰。為了寫小說,曾按壞了三部手機,走到任何工廠,任何城市,無論加班多晚,總要在下班后寫完日記,再寫一篇文章,最后看幾頁書,這幾乎已經成為我十二年來一成不變的規律。
很多人被我的堅持感動,我卻認為對于文學來說,堅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愛。文學像情人,你愛上它,便會全身心投入進去,把你的喜怒哀樂都毫不保留的“傾訴”給它。它會因為你的快樂而“快樂”,因為你的悲傷而“悲傷”。
在參加咸陽市中青年作家培訓班時,本地著名作家王海和董信義兩位老師都曾強調:作家不是一個發財的行業,卻是一個勤奮的行業,如果想發財,或者缺乏毅力,注定走不通這條路。
文學拓展了我的思維;開闊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品德;充實了我的人生。
多年以后,我終于如愿以償的加入作協,并擔當本縣小說創作部部長一職。作協主席丁老師說:“有了這幫文朋詩友,從此你不會再孤軍奮戰了。”
是啊,多么親切的話語。仿佛多年浪跡天涯的游子終于回家了。
作者簡介:
濮云,原名劉凱,又一名劉宏沖,陜西淳化人。淳化縣作協會員;淳化縣詩詞學會會員,曾任江山文學網檀香書苑總編、顧問;看書網、逐浪網、17k文學網簽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80后沒有眼淚》、《誰給誰洗腦》等;小小說《到此一游》先后被華商網、鳳凰網、新浪網轉載。其它作品發表在《華商報》《今日咸陽》《淳化快訊》《春夏秋冬》《太一文學》《西部文學》以及西部文學網、江山文學網、作家網、西部作家網、中國詩歌網、詩詞在線、散文在線、大美甘泉宮、蜜之馥文藝大觀園、淳化生活通、微淳化、淳化宣傳等網絡及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