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窯址出土文物來看,汝窯瓷器文物有幾個特點,第 一的胎骨比較薄,胎為香灰色。而根據清涼寺窯址出土的器物來看,汝窯的胎主要是灰白色或偏白色,并不是顏色較深的香灰色。但香灰色一說基本符合汝窯瓷胎灰白的特征,約定俗成,也沒有必要進行修改了。
南宋時的周輝說汝窯“為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這“近尤難得”一方面是說汝窯的珍貴,南宋離北宋時間這么近,這事都非常難得,一方面可能也是將對北宋的懷念寄托于這“難得”的汝窯瓷器之上。如此這般,汝窯身上所蘊含的文化涵義便甚為復雜了,這恐怕不是審美較為單一的元明清瓷器所能承載的。了解中國陶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宋瓷,了解宋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汝窯。也許正是如此,收藏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的克拉克夫婦,英國最著 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之一,珍存其近四十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將其出售,輾轉至日本繭山龍泉堂。與其原為一對的另一件汝窯洗,則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而這件藏品一出現在拍賣現場,就引起了這番震動。距離上一次汝窯小盤出現于紐約佳士得拍賣現場,創下154萬美元的中國陶瓷拍賣世界紀錄,整整20年。
汝窯天青色彰顯著“道法自然、天 人 合 一”的宋代文人精神,尤為北宋晚期及明清一些皇宮貴 族所傾心。明代宣德皇帝即責成景德鎮御窯廠仿燒汝窯,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御窯廠仿燒汝窯達到一個高潮。但明清御窯仿燒汝窯大多仿其天青釉色,造型則應時而制,釉色之瑩潤含蓄遠不及北宋汝窯。其中好詩的乾隆皇帝尤其鐘愛汝窯,其一生題寫詠瓷詩約200首,詠汝窯瓷器的詩則達20多首,并御示宮廷工匠刻題于汝窯器物上;鐫刻在汝窯瓷器底部的銘文,清晰地刻畫出傳世汝窯器物的皇 家記憶。
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二零一二年,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二點三億成 交,讓汝瓷這一傳奇國寶家喻戶曉。但,臺 灣人聰明地打起了汝窯這個概念,而回避了汝瓷這個核心。
汝窯的胎體并不先進,屬半瓷半陶的硅酸鹽類。胎體有吸水性,色泛黃灰,松軟有細孔,就是俗稱的香灰胎。汝窯的雅美全憑汝釉的包裝。因胎體松軟,所以敲擊聲發木,無悅耳之音。
汝窯瓷胎多數像點燃過的香的灰色,透過釉處呈現出微帶些粉色,其色調與官窯瓷器有些近似。汝窯瓷器的釉色不同于其它同時期的青瓷,具有獨特的風格,呈現一種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一些,有的稍淺一些,色調比較穩定,變化較少。
對藏友來說,索到一件“宋汝”真器,并非易事,往往追求一生而不可得。這樣看來,不如收藏真品下一等的大師之作,百年之后,它也就成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