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爐香》的票房和口碑只能用慘烈兩字來形容。
成為導(dǎo)演許鞍華電影生涯評分最低之作。
相比于26年前的《女人,四十》,《第一爐香》徹底砸了。
用最大的咖,拉最大的垮。
一票夢幻陣容全打了水漂。
#電影第一爐香毒性有多強#甚至沖到微博熱搜前三。
關(guān)鍵《第一爐香》還不是《圖蘭朵》式讓人心生厭惡的「爛」。
它更多的是尷尬。
《第一爐香》,一個有關(guān)迷失欲望故事,怎么就成了爛俗的狗血愛情片?
《第一爐香》
Love After Love
2021.10.22
>>>沒有愛情
《第一爐香》并非一無是處。
亮晃眼的制作團隊,還是發(fā)揮了些作用。
美術(shù),配樂,攝影,服裝,剪輯……
每個團隊都盡力摸索張愛玲筆下那個奢靡的世界。
最貼張愛玲世界的恐怕只有俞飛鴻飾演的姑媽——“白膩中略透青蒼”、“一雙似睡非睡的眼睛”。
俞飛鴻形神俱似。
微微欠身,隨口一聲嗔怪就能勾了魂。
人情周旋中,藏在魅惑下全是精明世故。
出了交際場,斜眼厲聲,惡毒里的霸氣也足叫人膽寒。
只有俞飛鴻出現(xiàn)的時候,我才恍惚跌入張愛玲的世界。
假若沒有她,《第一爐香》估計還要跌不少分。
可惜《第一爐香》里姑媽戲份再多也是個配角。
葛薇龍和喬琪喬才是真正的主角。
還記得,去年預(yù)告片一放出來。
觀眾全部地鐵老人手機.jpg——真的不是在拍駱駝祥子嗎?
網(wǎng)友評論
今年看了成片才發(fā)現(xiàn),真不怪觀眾惡毒。
即便剝?nèi)垚哿嵩锏娜宋镄蜗蟆?/span>
彭于晏和馬思純?nèi)圆坏靡I(lǐng)。
電影后半段失控,他倆誰突然蹦一句“沒有物質(zhì)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風(fēng)一吹就散了”我都毫不意外。
拜托,這是張愛玲,不是郭敬明!
先說彭于晏飾演的喬琪喬。
原著里形容他:
他比周吉婕還要沒血色,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fēng)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清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了。人是高個子,也生得停勻,可是身上衣服穿得那么服帖、隨便,使人忘記了他的身體的存在。
看看這描述,再看看彭于晏。
當(dāng)彭于晏穿著白坎肩背帶褲跳出來的時候,恍惚間還以為他的黃包車來活兒了。
彭于晏也自知身形上不似,就緊抓“紈绔子弟”進行塑造。
多情、濫情,留情……
彭于晏努力扮好一個世俗想象中的紈绔子弟。
但為了給這種不負責(zé)任多些說服力,整個人物也變得輕浮油滑了些。
電影里,婚后的他依舊流連于鶯燕之間。
面對葛薇龍的質(zhì)問,彭于晏的回答讓我萬萬沒想到:
“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喬琪喬的放縱才不是這種犯了癮似的狡辯。
他是輕賤自己,也輕賤別人。
喬琪喬從來就沒愛過葛薇龍。
他唯一愛的只有奢靡的欲望。
所以,即便葛薇龍再怎么糟踐自己,他剎那間涌出來的感情里,也應(yīng)是冷漠大于憐惜。
他從來就不是個玩心過重的大男孩。
他只是個懦弱的多情人,一個對愛生不出半分感知的無情人。
再說說馬思純扮演的葛薇龍。
馬思純的圓潤自然也和原著差了不少:
她的臉是平淡而美麗的小凸臉,現(xiàn)在,這一類'粉撲子臉’是過了時了。她的眼睛長而媚,雙眼皮的深痕,直掃入鬢角里去。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diào)。
不過,這不符的外形關(guān)硬被表演奪去了大半的注意。
馬思純簡直是飛蛾撲火般卑微愛情的宣傳大使,人戲不分。
生活里,怎么為愛要生要死沒問題。
但戲里,硬生生把“葛薇龍”演成了“馬思純”。
一個人自顧自憐地狂奔在青春疼痛式表演的路上,一去不回。
那種哭時強笑的戲,看不出悲痛,只讓人頭皮發(fā)麻。
每當(dāng)她一出現(xiàn)那表情,唯一能配上的配樂只有《為愛癡狂》。
任它什么曲子都不行,即便是坂本龍一,也不行。
馬思純對葛薇龍理解太薄,只有兩個階段:
單純,黑化。
顯然,她低估葛薇龍了,葛薇龍從未落入宅子起就不是心思單純的人。
如若她單純,絕不可能瞞著家里人求靠她交際花的姑媽。
而她姑媽那么精明的人,也斷看不上她的。
再說,葛薇龍真的愛喬琪喬嗎?
錯了。
她愛的也是欲望。
原著里,她迷醉于姑媽準(zhǔn)備的一櫥子衣裳。
這衣柜是姑媽的心機,是誘惑的籌碼,葛薇龍清楚,但她還是忍不住。
欲望之壑難填,葛薇龍偏離了原本的計劃,一步步走入姑媽的天羅地網(wǎng)。
所以,她撲在喬琪喬懷里發(fā)抖,不是擔(dān)心愛而不得,她是預(yù)感到了自己永久失去了「愛」,被欲望抓獲。
她對喬琪喬的愛,表面看似熱烈,實則毫無關(guān)系。
起初結(jié)識喬琪喬就是為了報復(fù)姑媽奪走盧兆麟。
這是姑侄倆的較量。
后來事情發(fā)生了,她也只能在喬琪喬身上得到“冷冷的快樂”。
就像她說的:
"她知道她為什么這樣固執(zhí)地愛著喬琪。這樣自卑地愛著他,最初,那當(dāng)然是因為他的吸引力,但是后來,完全為了他不愛她的緣故。"
張愛玲的故事從來少不了提“愛”。
但,當(dāng)從頭到尾,沒一處有愛的溫情,有的只是欲的躁動。
《第一爐香》本就不是個愛情的故事。
>>>不懂愛情
張愛玲有多難拍,去年我已經(jīng)說過了(翻拍一次,罵一次,她的劇本誰敢碰?)。
她華麗的詞藻之下,全是人性的腌臜。
那些故事,一層層挖到最后,是壓不住的頹喪與落寞,還伴著一聲刻薄輕蔑的冷笑。
它就像毒藥,入喉斃命,卻帶著難以忘卻的吸引。
許鞍華愛它,卻掌控不了它。
即便她當(dāng)年翻拍《半生緣》成功,多半也是選角吃了香。
單拎故事,跟原著還是有些距離。
《半生緣》
說到底,張愛玲和許鞍華走的是兩個路子。
一個,在頹唐中紙醉金迷。
一個,在破敗中尋覓溫情。
即便看穿張愛玲的那些殘酷,許鞍華大約也是下不了狠心的。
她只有悲憫。
看許鞍華的《桃姐》《女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再脆弱的小人物都帶著韌勁。
甚至,看他們還能在一地雞毛間找出一絲美好,一絲有趣。
《姨媽的后現(xiàn)代生活》
許鞍華的接地氣自然而然讓她的電影有些“拙重”。
這些“拙重”碰見生活就是美好,遇見愛情,可謂災(zāi)難。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許鞍華的電影,大多是“失欲”的。
《半生緣》里最恐怖的強暴戲,也只有一個空蕩蕩的結(jié)果。
而她電影里欲望最好的時候,也只是蜻蜓點水的試探。
比如,《男人四十》電影院里的手足無措,將觸未觸,意亂神迷。
《男人四十》
而張愛玲的故事里,欲望是絕對的主角,它無處不在,攻城略地。
如果拍不好欲望,就進入不了張愛玲的世界。
欲望是情感之火,它必然勾人。
多少導(dǎo)演在張愛玲的作品里失了魂。
沒有一位大導(dǎo)不心癢,但沒有一個覺得自己可以。
你說李安合適拍張愛玲嗎?
《色戒》是成功的。
但那是李安讀透了故事后,大改一番,換成了自己能掌控的故事。
當(dāng)年他也直言,自己是太喜歡張愛玲的作品才支撐著拍下去的。
拍出來《海上花》的侯孝賢,也曾遇到過《第一爐香》的邀約。
但他非常果斷地拒絕了:
徐楓曾經(jīng)找我拍《第一爐香》,我說對不起,我拍不出。因為那個繞來繞去,那個幽微,對我來講太難了。而且一定是講上海話,一定是上海那個年代的氛圍,這是非常非常難的。我說你找王家衛(wèi)吧,他是惟一有能力呈現(xiàn)上海風(fēng)華的人,我不知道他為什么有這個能力……這種感覺,華人電影里只有王家衛(wèi)有,別人沒有了……
可即便是王家衛(wèi),也不見得好。
王家衛(wèi)拍的是起伏的感情,冷冽,卻暗自涌動。
張愛玲不是,她是華麗之下,一片死氣。
本質(zhì)不同,王家衛(wèi)就算拍了,也有幾分危險。
如此可見,張愛玲故事的難,無人可敵。
>>>尾聲
張愛玲算是許鞍華的命劫了。
當(dāng)年一部《傾城之戀》讓她陷入了近10年的低谷期。
如今的《第一爐香》,不由讓人心頭一緊,替許鞍華擔(dān)憂。
已經(jīng)古稀之年的她等不起又一個十年了。
大家或多或少是有些心疼許鞍華的。
你看,嗆罵聲一片,很少有人指責(zé)她。
其實,大家都清楚,不必因一時失利,過份苛責(zé)一位真誠的電影人。
威尼斯歷史上第一位獲終身成就獎的女導(dǎo)演 金像獎兩次大滿貫得主 金像獎歷史上獲最佳導(dǎo)演最多的導(dǎo)演 圖源:網(wǎng)絡(luò)
在她的傳記紀(jì)錄片《好好看電影》里,你可以看到,居然到今日還有一位大導(dǎo)演能夠如此赤誠而純粹地愛著電影。
電影圈,那么多的虛榮、浮華、誘惑……
她從不沾身,只一心一意,看著電影,愛著電影。
《好好拍電影》
回頭再看,或許稍稍理解許鞍華再拍張愛玲的行為了。
在一流大導(dǎo)都直言難拍的題材面前,許鞍華還想堅持下。
就如當(dāng)年李安固執(zhí)地要拍120幀+4K+3D一樣。
這些年近花甲古稀的電影人們,仍愿意闖一闖。
如此孤獨的勇士,不該被污名。
只愿,《第一爐香》失利后,許鞍華千萬別失了信心,還要繼續(xù)好好拍電影。
只愿,還有電影勇士繼續(xù)愿意征服張愛玲的作品。
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