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天才槍手》火遍大江南北,“作弊”一詞曾經一度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點。人們往往會說,放眼現代考試,最嚴的莫過于高考了。2015年11月起,正式實施刑法明確規定: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含高考)組織作弊的,將按照刑法定罪,最高可處有期徒刑7年。但這其實還不是最嚴的考試,在中國古代的高考——科舉考試比這處罰更嚴,古代曾有官員因泄題被腰斬,有考生因被搜身而自殺。
代考試選拔官員的形式稱為“科舉”,而科舉作弊,在古代常見的手法有三種,即賄買考官、夾帶經文、請人代考等。歷朝歷代,對于科舉作弊都是極為嚴厲的,尤其為清朝,包括了枷號、斥革、刑責等懲處方式。
枷號指的是凡臨場槍手、冒籍、頂替、夾帶、抄襲、傳遞、不坐本號者立即由監考官吏帶上枷鎖在考棚外示眾;斥革指的是一旦違犯考場紀律,生員稱號立即被革除;刑責指的是對冒名頂替、重金雇請、舞弊情節惡劣者,往往被發配充軍。
在清朝順治年間時期的一場鄉試中,就有主考官李振鄴、張我樸與正考官曹本榮、副考官宋之繩等欲結交權貴,公然收受賄賂,在考場上互相翻閱卷子,同時還按照賄賂金額大小決定中舉名單。
考生們極度不滿,集體到文廟告御狀,順治皇帝下令徹查。結果自然是屬實的,相關受賄官員被斬立決,同時被抄沒家產,流放其家屬。
而歷史之上,最有名的莫過于清朝年間俞鴻圖作弊案,不過此人實在委屈。雍正十年,俞鴻圖被任命為河南學政,自然也就負責了舉人考試。
俞鴻圖是個清廉之輩,于是科舉考試之前,還告誡仆人進行值班防止考試資料傳遞。但他的仆人與妻妾林氏卻是個貪圖財富之人,他們串通一氣。
收受賄賂后,林氏將考試相關的材料貼在俞鴻圖的官服里面,俞鴻圖回家后,自然要脫下官服交與仆從,于是就這樣將考試資料帶給了外面的舉人。靠著這樣的伎倆,他的仆人與妻妾林氏二人貪贓達到了萬余兩,而俞鴻圖卻毫不知情。此事情被揭發后,雍正派人嚴查,自然發現情況屬實,最終,俞鴻圖被判斬立決。
古代的考場為貢院,而科舉考試一般都是持續好幾天的,自然考生得帶上筆墨紙硯和吃喝用度的東西,而這也為作弊埋下了隱患。
于是科舉考試之時就實行搜身制度,只有經過搜身合格之人才能進場考試,且進去后,除了打水和上廁所不得出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且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小的人自然就忍受不住,于是趁著打水之際,跳井自殺。
由此不難看出,在中國古代,參加科舉考試絕對是用命去作弊的。不過還是要勸誡大家,憑借自己的實力去參加生活中的每一場考試,才是對自己最負責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