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SLA)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可能是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公司。猛獸財經認為,沃倫·巴菲特支持的比亞迪(0211)可能是馬斯克所說的那家競爭對手。
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銷售商
比亞迪的銷量在2022年已經超過了特斯拉,并成為了世界上銷量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22年的交付量為187萬輛,而特斯拉則為130萬輛,猛獸財經預計,比亞迪今年在純電動汽車方面也可能也會超過特斯拉。
比亞迪目前雖然有三個業務部門,但電動汽車業務被視為其最大的增長動力,而且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電動汽車業務是比亞迪最大的業務部門,占其營收的一半以上,利潤的近一半。
比亞迪2021年年報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還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比亞迪汽車的絕大部分銷量來自中國(據估計,國際銷量僅占比亞迪汽車銷量的不到2%),但其國內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去年,得益于廉價電力和政府鼓勵購買電動汽車的政策,中國市場(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約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二)的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93.4%,達到689萬輛。
然而,傳統汽車的銷量已經遠遠超過了電動汽車的銷量,電動汽車僅占全年2870萬輛汽車銷量的25%左右,遠遠超過了政府規劃的到2025年達到20%的目標,但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電動汽車占全國新車銷量的40%,這為電動汽車的進一步增長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到那時,傳統汽車的銷量可能會下降,而電動汽車在中國汽車總量中的份額可能會逐漸增加。
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總量接近800萬輛,這意味著到2022年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總量將達到1500萬輛。這還不到中國3.02億輛汽車總量的10%。比亞迪在這方面也擁有眾多競爭優勢,并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機遇。作為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中國電動汽車銷量中占有約30%的市場份額,擁有強大的品牌認可度,顯然可以與特斯拉和大眾汽車等全球汽車品牌抗衡。
此外,比亞迪的成本優勢(部分原因是它是唯一一家擁有垂直整合商業模式的電動汽車制造商,該公司擁有自己的鋰礦、半導體生產,尤其是電池(電動汽車中最昂貴的單個部件),以及廣泛的產品供應,使其能夠進入中國低線城市。
中國大約一半的電動汽車銷量來自一線城市,但政府希望電動汽車制造商也能提高在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滲透率。在車型方面,比亞迪也擁有廣泛的車型,其定位是滿足低收入甚至農村居民的電動汽車需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理想汽車(LI)、小鵬汽車(XPEV)、蔚來(NIO)和特斯拉(TSLA)等競爭對手的車型往往定價在高端市場,不太可能在預算緊張的消費者中獲得太多吸引力)。
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
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后,比亞迪現在正將目光投向全球擴張。為了實現這一雄心,比亞迪正計劃在歐洲建造一到兩家工廠,正在談判收購福特在德國的生產工廠,計劃2024年在泰國投產,并計劃在越南建造一家零部件工廠。
該公司去年年底進入歐洲,在2022年巴黎車展上推出了比亞迪的新款比亞迪海豹。全球人均電動汽車銷量排名前7位的國家都在歐洲,因此進入歐洲市場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因為該地區擁有相對成熟的充電基礎設施,而且價格便宜的電動汽車車型有利于推動電動汽車的銷售。
比亞迪還將目光投向了亞洲(中國除外)。本月,比亞迪在日本開設了第一家經銷商門店,銷售價格低于特斯拉和日產的旗艦車型。
亞洲電動汽車的使用率很低(特別是在東南亞和印度等新興亞洲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充電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和價格原因導致的,但在未來幾年,電動汽車的使用率預計將有所增長,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支持政策。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其目標是到2050年只銷售電動摩托車和汽車。文萊的目標是到2035年電動汽車占汽車年總銷量的60%,而泰國則推出了補貼和稅收優惠措施,以確保到2030年電動汽車占汽車總產量的30%。
比亞迪在全球擴張方面能取得多大的成功還有待觀察,不過,他們在價格領域的戰略是有優勢的。雖然比亞迪在全球市場確實有一個相對不知名的缺點,但在成本方面,比亞迪確實有巨大的優勢。據報道,與歐洲汽車制造商相比,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具有1萬歐元的成本優勢(原因有多種,包括勞動力成本較低,高效成熟的電動汽車供應鏈,包括全球最大的鋰化學生產商,約占全球供應的60%,以及在全球十大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中,有六家是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公司)。
在這些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中,比亞迪可能在成本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該公司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優勢(除了擋風玻璃和輪胎,他們幾乎可以自己制造汽車上的所有其他部件)。電動汽車電池部門可能是比亞迪最大的優勢,因為這不僅使他們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行業領先的電池技術,而且還提供了重要的收入來源,以及為競爭對手的電動汽車品牌供應電動汽車電池所帶來的進一步成本優勢(比亞迪是繼寧德時代之后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也是世界第三大)。
例如,比亞迪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被公認為最安全的電動汽車電池之一)的買家包括特斯拉和豐田。但據報道,比亞迪的產品開發成本比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老牌汽車制造商豐田低20%至30%。
與人們對質量和性能的看法相反,比亞迪的一些車型獲得了歐洲和澳大利亞監管機構的五星安全評級(在澳大利亞,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吸引力正在增強,表明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可),而且比亞迪的平價車型在性能方面接近西方競爭對手;例如,比亞迪在歐洲推出的新款比亞迪海豹車型經常與特斯拉最便宜的車型——特斯拉Model3——相提并論。
此外,比亞迪全球擴張計劃的時機也很合適;在亞洲和歐洲,價格是電動汽車普及的主要障礙之一,在利率上升、通貨膨脹率高企和經濟疲軟打擊消費者購買力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預計消費者今年將變得更加精打精打算,可能會購買價格更實惠、對預算更友好的電動汽車,而比亞迪作為汽車行業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廠商之一,完全有能力滿足這一需求。
風險
競爭是比亞迪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在中國本土市場,電動汽車補貼削減導致汽車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加劇,尤其是特斯拉。今年特斯拉降價后,需求激增。與享有兩位數利潤率并有能力消化成本增加的特斯拉不同,已經勉強實現盈虧平衡的比亞迪反而提高了價格,縮小了與美國競爭對手的價格差距,并可能在此過程中失去市場份額。
中國政府表示,中國電動汽車數量過多,并鼓勵整合。比亞迪未來可能會遇到更大、更有競爭力的對手。比亞迪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盡管他們的現金流為正,但更激烈的競爭可能迫使他們籌集更多資金來支持其增長雄心。比亞迪在2021年通過私募籌集了39億美元,猛獸財經認為進一步的融資可能會對比亞迪的股價產生短期影響。
全球電動汽車的機遇也吸引了競爭對手;從初創公司到傳統汽車制造商,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大眾正在擴大其電動汽車車型,而且似乎在借鑒比亞迪的商業模式,甚至試圖生產自己的電池。本田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來加速他們的電動汽車銷售。豐田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努力目前步履蹣跚,但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正忙于啟動其電動汽車業務,并可能成為一股潛在的強大力量。比亞迪在2022年的交付量不到200萬輛,仍遠遠低于汽車巨頭豐田,后者同年的交付量超過950萬輛。
結論
比亞迪的股價在過去幾年已經經歷了一輪強勁的上漲,今年迄今漲幅超過22%。鑒于比亞迪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增長,并擁有穩固的競爭優勢,一些人可能認為該股還有更大的上漲空間。然而,由于P/E為65為65,P/BV為6.5,其他人可能更愿意等待更好的進入點。
猛獸財經致力于讓每一個不甘心的青年人學會港美股投資,體驗在世界上最成熟最合規的市場里做世界頭號公司股東的樂趣和刺激。讓每一個青年人有尊嚴、平等通過港美股投資獲得自由。
我們像猛獸一樣關注著全球洶涌澎湃的美股、港股、創投等資本市場,并且為投資人和初創企業、上市公司、金融機構提供專業的財經資訊、港美股研究分析、金融圈社交、品牌營銷、會議定制服務、財務顧問(FA)服務、IPO咨詢、海外營銷、財經公關、港美股投資者關系維護等服務,歡迎需要以上服務的朋友聯系我們。猛獸財經旗下還運營著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金融社交平臺:金錢世界社區。